共生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21-03-13林楠罗永忠敖春花邓东
林楠 罗永忠 敖春花 邓东
摘要:传统村落有着传承传统地域文化的特殊使命,同时还蕴含着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能。在传统村落景观规划中,存在景观与文化割裂的现象,“千村一面”现象十分严重,加剧了传统村落的消亡危机。地域文化源于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一切文化活动的支撑,因此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应围绕人与景观的共生关系展开。文章以共生理念为基础,以六枝特区落别乡长湾村长田寨为例,探索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提出传统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不能割裂其文化特色与景观条件独立进行,也不能套用固有的规划建设模式,应以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为目的,激活其环境要素,促使村落历史文脉与其生态环境、民风民俗、本土材料等有机结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景观环境。希望该结论能对传统村落景观规划研究产生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传统村落;传统文化;景观规划;生态环境;共生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3
1 传统村落的概念
2012年12月,住建部等四部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首次明确了传统村落的概念:“传统村落是指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
2 共生的概念
共生的概念源于自然界中植物与动物的关系,指的是不同生物基于互惠关系共同生活在一起,实现合作与协同进化[2]。而在景观环境中,其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形成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互惠关系。
3 项目区概况
长田寨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乡西南部,属于长湾村的一个自然村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4千米,距六枝特区城区约25千米,交通便利,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长田寨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处云贵高原,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溶洞、溶蚀洼地众多。村落依山而建,南临河道,北面和西面都是农田。
4 村落景观构成要素
4.1 自然景观构成要素
4.1.1 河道景观
长田寨毗邻六枝河,走南边的田埂小径即可到达。六枝河是黄果树瀑布的母河,同时也是长田寨生活的母河,六枝河的河水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长田寨所处河段属黄果树瀑布上游。
4.1.2 瀑布景观
由于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黄果树瀑布以西6千米的关索岭大山上形成了一个以滴水滩瀑布为中心的瀑布群,四周分布着10多个大小不一的瀑布,素有“小桂林”之称。该瀑布与六枝河相连,其瀑布群中的姊妹瀑布位于长田寨六枝河段的北部,总高差50余米,气势雄浑,可从长田寨沿小径步行到达。
4.2 人文景观构成要素
4.2.1 传统民居建筑
长田寨由于建立时间较早,其民居建筑与周围村寨的建筑明显不同,寨内所有民居建筑均由石材砌成。村寨现存的石头房为木框架石墙房和石墙混合结构房,体现了祖辈过人的建筑天赋,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田寨的传统民居为独栋干栏式建筑,墙体为石头,屋架为木结构,门窗都为木质,没有多余的装饰部件,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潮等特点。建筑一般分为两层,上层用于居住,下层为畜圈。
4.2.2 历史遗迹景观
位于长田寨南部的九洞桥横跨于六枝河之上,北与姊妹瀑布相连,由村寨向南沿小径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九洞桥因有九个桥孔而得名,建于清朝雍正年间,为当时郎岱厅通往安顺府的交通要道,桥身与桥面由石头建成,至今承重功能完好,总长32米,宽1.6米,高4米,是贵州省为数不多且规模较大的石梁桥之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2013年被评为县级文物。
5 基于共生理念的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5.1 总体规划构思
笔者通过对长田寨景观资源的分析,对长田寨目前的总体需求提出了规划设计思路(见图1):一是在保护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对长田寨展开景观规划设计,明确保护内容,有序更新改造;二是实现村落景观“新”与“旧”的和谐统一,一方面是指依靠旧场地营造新功能空间,另一方面是指历史遗迹为提高宜居质量以及满足观光需求而增设的现代基础配套设施;三是对村落整体布局、道路、建筑、景观进行综合性规划,营造极具地域文化的特色景观。
村落整体景观呈“一心两带一园多节点”的整体结构(见图2),以传统民居核心保护区为中心,围绕其设计环绕式园路景观,重点突出沿河步道和湿地步道两个生态区域,以及樱花园观赏区这一大特色景观,联通滴水滩瀑布、九洞桥遗址两处古遗迹,将主要景观节点串联,保证了园路的通达性与景观的互动性。
5.2 基于共生理念的傳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5.2.1 原真性保护,尊重村落景观生态与历史文脉
长田寨的景观优化设计从保护出发,辅以景观设计突出传统价值与景观独创性。保护对象包括原有的环境空间结构,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遗迹、历史街巷、传统民居建筑,河流、农田等原始生态景观,还包括非物质文化形态,如民族文化活动、传统工艺等。力求对其原真景观做到最小的干预,对受损功能空间进行修缮及优化,提升村落整体景观的观赏性及文化内涵。
5.2.2 理解空间尺度,因地制宜营造村落特色景观
在对传统村落进行景观规划之前,应充分理解其空间尺度,遵循景观生态理念,巧妙运用其空间肌理,营造村落特色景观。
(1)村落局部湿地改造
落别乡降雨量充足,村寨北部与南部的水塘常年积水。根据当地气候,提出将湿地改造并扩建的构想,将北部与南部的水塘整合为一大一小的湿地景观,木栈道的宽度根据围合边缘走势而发生变化,其形成的亲水平台可供村民及游客休憩、滨水游览,从而增强景观的丰富性和舒适感,改善村落局部小气候。
(2)樱花园改造
村落最东边聚集了大量樱花树,每年盛开之际该区域便成为村落的热门观赏区。计划将樱花树群的灵感延伸为樱花观赏园,使其成为村落的一大亮点。
5.2.3 提升景观空间功能的联通性
长田寨目前仅有一条主通道纵向贯穿村落,该道路仅限于村落内部街巷,导致村落陷入与南端的河流、古石桥遗迹等景观节点的连通性较差,且路况欠佳的困境。河流与古石桥遗迹是长田寨主要的文化景观,应提升其可达性,使之与村落联动互通,其连接路线将作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注入景观引导,提高道路质量,增强景观空间活力(见图3)。
5.2.4 地域性材料的保留和延续
长田寨传统地域性材料有竹、石、木、瓦,这也是布依族最喜爱的四种材料,常用于建房及制作农业工具、生产生活用品等。为延续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文章将本土材料运用于传统民居的修缮和新建民居的外立面改造,一方面延续布依族建房就地取材的经济环保理念,另一方面确保村落整体建筑风格协调一致,营造村落景观的古朴氛围。
在传统石筑民居的保护和修复上,保留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形制,用相似材料调整和修缮作为辅助,保持村落原有的建筑风貌,具有展示和传承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意义。对于村落内新建的现代混凝土自建房,运用青石块及木材等本土材料,以及白色乳胶漆和木质窗花等现代仿古装饰材料,对其进行立面改造(见图4)。
5.2.5 乡土植物营造景观氛围
植物能改善局部空气质量,增强空间的舒适感。长田寨目前村落内植物层次单一,颜色欠丰富,可在保留原生植物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生态景观植物,通过多样本土植物搭配丰富主要空间节点的景观层次,增强村落的生机,营造村落古朴的田园生活氛围。
6 结语
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性在于将文化与景观环境有機结合,其地域特色被准确识别并形成场所记忆,村落形成包容互惠的和谐系统,在有形与无形中形成天人合一的崇高居住理念。长田寨的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保留原始村落肌理的原则,充分融入文化与生产生活和谐共生的理念,以激活景观功能空间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切入点进行活化更新,力求在保护和发展之间建立联系,重点利用设计手段将景观要素进行串联并延伸,发挥其自身的景观优势,重现村落活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慧娟.基于资源整合利用的关中传统村落环境提升设计研究:以韩城市清水村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2] 彭利圆.城市游憩型绿道公共设施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林楠(1994—),女,贵州盘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
罗永忠(1970—),女,甘肃酒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敖春花(1993—),女,贵州盘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
邓东(1992—),男,贵州盘州人,本科,技术员,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34285003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