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活动化课堂中巧用语用点,培养核心素养

2021-03-12严茗嫣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识字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听课效率,而听课效率主要由学习兴趣来决定,因此教学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并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兴趣作为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低年级学生的爱好、兴趣等特点出发,致力于活动化课堂的构建,并在活动化课堂中挖掘语用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获得新知,提升学习成效,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课堂活动化,寓教于乐,以动促学

“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语文课堂活动化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活动化的原则应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让“动”贯穿于学生语文的学习,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使有意义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将学生最为喜爱的游戏引入语文课堂,创设游戏情景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既能够满足学生玩的需求,同时以游戏激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低年级语文的识字量较大,而且识字教学形式有些单调。因此,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和学生一起玩词语牌游戏,通过玩词语牌游戏,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使得生字不断复现,帮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了复习巩固。

除了识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也通过创设各种有趣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一步步理解文本,体悟情感。拍手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在部编版教材中,也有《拍手歌》一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也将拍手游戏带入了课堂,学生边玩拍手游戏边读课文,不仅兴趣盎然,还在游戏中积累了语言、体会到了儿歌的韵律美,更有学生被拍手游戏激起了创作欲望,自己创编出了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在游戏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让孩子经历“做”的过程,在“做”中进行语言文字运用

对于尚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低年级学生,亲自动手做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学生可以在“做”中逐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在“做”中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学生在细读课文后仍对曹冲称象的方法一知半解,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动手称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做一回曹冲,称一回象。这项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用桌上的学具进行称重。此时我进一步提出要求,想要称象,就要再读一读课文中曹冲称象的方法,记住步骤才能称重。在学生了解称重步骤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一同合作,边称象边讲讲称象的过程。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真正理解了曹冲是如何称象的,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激发对语言表达的喜爱。

二、课堂生活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实践助学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学好语文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社会即学校”,对于识字,社会就是个大课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在和文字打交道。生活能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的识字。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互帮互助,共同识字。例如:认认班中同学的姓名,把自己的名字教给大家认识,使学生快速而有效的认字。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又是为生活服务的。语言离开了生活,就变成了空壳,没有了实际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时,课前我利用课后“通知”一题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通知联欢会彩排的同学”,变课文情境为现实学习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触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引发学生对“通知”的思考。在学完本课内容后,我又回扣开头导入,创造性地运用书后习题,让学生借助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建立起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经过创设的语言环境,学生表达非常流畅,表达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如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三、课堂信息化,巧用课件,以趣促学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而多媒体是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理解课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方法。

例如,在讲解《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文时,我运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展示了:泼水节的视频和图片、泼水节的由来、文章的写作背景、傣族的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传统服饰等等。尤其是对周总理穿着的描述,我通过课件配音的方式,使学生对照图片了解“对襟白褂”的意思。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课后习题为抓手,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用上刚刚所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有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语言文字是学生生活的基础,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创新课堂形式和活动,巧妙挖掘课堂中的语用点,对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练,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37.

北京市丰台区槐房小学 严茗嫣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识字素养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