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03-12郑明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杨树柳树做题

一、引言

小学生做数学题出错是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事情。学生做题出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学生做题为什么出错?如何让学生避免出错或少出错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笔者分析了一些学生错题的原因,并尝试使用一些对策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百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求比一个数多几或求比一个数少几为例浅析学生做题出错的原因以及避免或减少出错的方法策略。

家长和老师经常叮嘱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做题时要认真读题,要认真审题,做完题要认真检查呀,特别是考试卷子要仔细检查呀!”。虽然家长和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甚至磨破了嘴皮,但还是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呢?究其原因,学生不知道如何审题,如何检查,家长和老师的指令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做题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错题原因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是至关重要的,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做题后认真检查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由于教师训练不到位,造成良好习惯的缺失。

(二)基本功不扎实,知识出现断层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百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能力不达标,给百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学习带来困难,同时后继学习小数加减法制造了障碍。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可操作性

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或要求,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只是口头上的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训练,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筆者从百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作业中选取的错题例子,提出解决的策略。

三、解决策略

(一)计算错题的解决策略

1.明确出错原因

2.分析错题原因

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进位点漏加退位点漏减、计算不准确。

3.提高检查意识

通过鲜活的错题原因分析,学生懂得了计算题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

一查数字和符号。检查数字和运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这是避免计算错题的第一步。

二查进位点和退位点。针对进位点漏加退位点漏减的问题,训练和强化检查进位点和退位点,这是避免计算错题的第二步。

三查计算准不准,这是避免计算错题的第三步。

5.补足知识短板

针对计算不准确的问题,进行补短板训练,加强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口算基本功训练,做到脱口而出,既要有准确性还要有速度。

6.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靠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达成。数字“搬家”回头看,书上、册子上、黑板上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抄到作业本上的时候立即检查抄写是否正确。

7.学会操作方法

教师引领学生从一道题开始按照检查步骤和方法,即“三查”实际操作,学会检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指名引领学生按照检查步骤和方法进行检查;学生独立尝试按照检查步骤和方法进行检查……如此反复的强化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学生检查的习惯终于养成了。

这样的习惯培养学生受益匪浅,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四年级小数加减法,五、六年级分数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知识的整体建构扫清了知识障碍。

良好的检查习惯很重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或质量监测中,经常出现容易的题目或本来会做的题目做错了,究其愿意,不认真、不仔细出错,更重要的原因是不会审题。

(二)比多少错题的解决策略

下面以求比一个数多几或求比一个数少几的解决为例进行分析。

1.明确错题原因

2.解决策略

(1)易混题对比,打破思维定势

(2)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①抓住结构特征,明确题旨

“比多少”问题的主要结构特征是将两种数量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语言模式“……比……多(或少)”的句式将两种数量关系联结起来。虽然“比多”与“比少”说法不同,但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比多少”的关键句进行分析,弄清“谁与谁比”、“同样多”、“谁多”、“谁少”、“相差数”等词语的含义,从而准确把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明确“求多”还是“求少”的题旨。

②指导学法,培养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必须在学法上给予指导,教给学生审题和思考的方法。

例1 杨树有75棵,比柳树多18棵,柳树有多少棵?

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去分析思考。

第一,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条件:杨树有75棵,比柳树多18棵。

问题:柳树有多少棵?

第二,找出关键句并用符号标出。

杨树比柳树多18棵

③自问自答,加深理解

第一,从关键句看,是谁与谁比?(杨树棵树和柳树棵树比)

第二,“多18棵”是什么意思?(杨树和柳树除了同样多的以外,还多出18棵杨树)

第三,两个数量相比,谁多?谁少?相差数是多少?(杨树棵树多,柳树棵树少,差18棵)

第四,要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求少的)

第五,求少的应该怎样列式计算?(用减法:多的-差数=少的)

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学生很快理清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算式75-18,避免了见“多”就加的错误。

这样,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动脑筋思考,较轻松地找到了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正确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生数学错题的原因有很多,只有认真分析并找准学生错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并有针对性的采用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 郑明星

猜你喜欢

杨树柳树做题
做题做恶心
跟踪导练(五)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柳树
注重积累,大胆探究
会治病的柳树
高跟鞋
柳树的春天
由一道反函数题想到的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