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之爱,教会学生爱
2021-03-12蔡瑜丽
摘要:笔者由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一些关于教师爱学生的不和谐的声音,引发教师应该如何让爱学生的思考。文中,笔者结合教书育人的经历,主要谈了用欣赏去爱学生、用宽容去爱学生、时常反思我们的爱等三个方面,意在表明,教师的欣赏,能够教会学生爱自己;教师的宽容,能够教会学生爱别人;时常反思我们的爱,能够让我们更妥帖地爱学生,以我们的爱,促进和推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 怎样 爱 学生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也是教师这一职业永远的话题。然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却时常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之一:
“要问我最恨谁——老师!”
“要问我最讨厌谁——老师!”
“要问我最瞧不起谁——老师!”
之二:
“老师最偏爱成绩好的那几个同学,都当成干儿子、干女儿,甚至心肝宝贝了!”
——经常听到后进生这样评价我们的爱。
之三:
“想不到平常對他们几个那么好,一毕业就把我们忘了!”
——我们有时会这样评价我们的爱的结局。
……
我们该怎样爱学生?是该我们思考、反思的时候了。
一、用欣赏去爱学生
据《扬子晚报》载:“教育专家最近在上海21所学校开展了一项题为‘你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竟然有90%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原因是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很少得到赞扬,因为他们的家长、老师往往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
一言以蔽之,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以想象,由于长期生活在没有自信的阴影中,这些学生的意志会受到贬损,精神会变得萎靡,久而久之,他们领略不到学习中那种悠然心动的乐趣,过关斩将的兴奋,茅塞顿开的激动,登堂入室的欢喜……充满求知乐趣的学习活动,演化成漫漫长夜里无人喝彩的艰难跋涉和孤独寂寞的痛苦煎熬。
我们常常羡慕西方孩子的那种“舍我其谁”甚至“目中无人”的自信,他们张口闭口就是“我的结论是”,“根据我的思考”……这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让他们拥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苦难的胆量、藐视挫折的勇气、敢于创新的心态。
人的自信一半来自自己,一半来自别人。一个人如果从来就不欣赏自己,他不会拥有自信,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有被欣赏,他也不会拥有自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不难想象,当学生被老师抑或自己圈满“不是”,甚至被涂得漆黑一片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定然会变得黯淡无光。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他们有所表现,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拥有自信的人生。
每一个人就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是欣赏的眼光。面对这一张张画卷,我们不能一味的挑剔、埋怨、责备,而是要更多地去欣赏,并且能够让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欣赏。因为,用欣赏去爱学生,可以“孵化”学生的自信,而自信则带给学生成功。这份欣赏,能够教会学生爱自己。
二、用宽容去爱学生
古人云:“诚以待人,宽以待下”,“爱人多容,可以得众”经验证明,对于学生的某些缺点、过失以适度的宽容,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条件。对学生动辄责骂处罚,往往激化矛盾,事与愿违。魏书生先生曾经这样说:“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若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 ;你喊:“我理解你——,对方的回音便是:我理解你 ;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回音能是我爱你吗?”
宽容其实很简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宽容——十个手指也不一样长;多为后进学生着想是宽容——弱花更需春风度;学生犯错误时,自己先冷静几分钟是宽容 一给他们反思的机会,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宽容其实又不简单。乌中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资源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要以宽容去爱学生,教师先得把真正的面向全体的宽容之道,真诚的宽容才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教师的宽容之爱,除了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条件、一种教育手段外,还能教会学生以宽容去爱别人:学会宽容,也就学会休谅。体谅老师的辛劳,也就理解了老师的苦心;体谅了父母的艰难,也就理解了父母的爱心;体谅了同学的困难与烦恼,也就理解了同学的真诚友爱。学会了宽容,也就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体贴,懂得了得到爱也需要付出爱的道埋,这份宽容,能够教会学生爱别人。
三、时常反思我们的爱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一颗爱心,“爱孩子,那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我们要考虑自己的爱是否妥当?在我们的爱中,应该给学生们什么?
反思之一:我们的爱是否压抑着自己,也压抑着学生,一方面,我们不愿看到学生稚气的脸上绽放不出欢笑,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学生方方面面优秀。我们的爱,是否陷入一种无奈的“二律背反”?
反思之二:我们的爱是给学生力量还是压力?教师之爱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上,还应体现在学生的快乐成长上。
反思之三:我们的爱是否在以一种“模式”塑造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爱是否只是更多的关注开发学生智力?也许更重要的,应该是给学生们一份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不会退缩的坚韧。毕竟,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只能把握现在。
反思之四:我们对后进生的爱。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两句话:“这都是为他好!”“不爱他才不管他呢!”言下之意,是因为“爱”才歧视后进生,威胁后进生,体罚后进生——直至毁灭后进生——从成绩,到学籍,到人格的自尊和自信。真正对后进生的爱,是以对对象的全面尊重为前提的。包括承认对象的合理存在,承认并尊重对象的优点长处,也承认并尊重对象的缺点与短处,这种承认与尊重,是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互助”,“互动”的眼光与行为方式处理双方关系的居高临下、耳提面命式的“关心与教育”,其实为双方预设了“陷阱”,强势者自以为是,弱势者自以为非,两者并且沿着各自的心理定势反向走下去,永远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成都市实验中学 蔡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