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促进小学语文改革
2021-03-12杨志
杨志
一、语文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基本概括
(一)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新目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指导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这一轮改革的围绕中心,而创新能力又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能力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小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是确实幼儿天性最集中具备的年龄段,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而这些都是创新的源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并鼓励这一创新思维的苗头,并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积极引导,使之具备完整的创新思维,并为其进一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创新能力与语文教育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掘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天赋,并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个性,乐于沟通的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二者有机的联系起来,通过小学语文教育,让儿童在课堂中学习语文得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发现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记忆能力甚至是创新沟通能力。语文不仅是将幼儿和世界连接的桥梁更是让幼儿具备世界视野、将幼儿送向创新大门的最佳途径。
二、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培养创新精神
(一)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创新教育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是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以学好语文是基础也是载体,在这基础之上才能进行高效科学的创新能力的激发。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不断的观察各个学生的上课听讲状况,在讲解课程时给与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思考时间,并且要提倡学生进行高效思考,即在思考的时候思考,而不是发呆或者走神,这样的思考是无效的,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更不提创新能力的激发。这时,作为一名老师,就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醒,并告知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学生在学语文时精神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其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有事做而不是无所事事,进而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深入,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极大的扩散,创新思维就在这一张一合之间进行了生发。
(二)以独立思考方式激发创新能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一学习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创新都是在思考之间诞生的。老师要做的就是创造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作为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缺乏主动思考的动力和兴趣,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进而让创新能力在思考中得到初步的激发。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创新思维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创新能力教学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很多小学依然存在老师只从课本内容展开讲解,在知识水平上对内容进行延展,而不对课本内容展开如:外国文化背景拓展等的固有教育模式。尤其是在一些课堂上存在学校配备了多媒体系统,老师却不将其作为科技化教学工具利用起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的武器,而是将其束之高阁不做使用。孩子对于电子设备是具有天然的兴趣的,相比较于传统的黑板而言他们更喜欢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放映出来的教学内容,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而多媒体恰恰是将静态的课本动态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在这过程中,无意间学生的听课效率会得到倍级的提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地把控在课堂上,提高其思维的活跃度,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养成。
四、注重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引导创新行为
(一)建设有趣课堂 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情感和思维交互的最佳场所,但是课堂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要多方面立体性的环境才可以达到的。这就需要将课堂内外进行有机的结合,将课堂和生活化场景联系起来。
(二)結合课外多种活动 鼓励学生全面创新
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的行为都在课外活动中完成,而且在课上时间中也只有一部分属于语文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交给学生的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具备了这些品质他们在生活中才能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所有事情中,不断地强化创新思维。
五、激发培养学生自信能力,激发创新动力
(一)激发学生自信 奠定创新基础
自信心不仅是学生对于自我的一种积极性肯定,而且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表现,老师应到起到鼓励和肯定的作用,这是初步的信心积累,在这其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对于自己的作业和创新形式作出自信的肯定。只有具备自信这一创新的基础以后,学生才能从内心爱上创新,并且在学习生涯的早期就爱上创新,这对于后期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很重要的。当老师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创新思维进行肯定之后,学生的自信才会被逐渐建立,进而奠定良好的创新基础。
(二)开展互评与自评 让学生了解自身水平
其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互评以及自评对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乃至于更深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优点和思维的创新点,是对自己肯定的一种良好方式,老师也应该对这种自信作出积极地引导,肯定其正确性。最后,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首先自信然后创新,自信是创新的动力更是让学生坚持创新的发动机。
六、结语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是每个语文老师的梦想,培育新时代所需的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我们的目标。但创新能力的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各种方法不断地试错,最终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发创新能力的方法。创新能力的从小培养对于一个人的终身都是有巨大影响的,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如加强课堂内外的联合、多媒体的运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要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海南省东方市感城中心学校 杨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