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主学习的培养

2021-03-12张丹凤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文文章

课堂教学改革,彻底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最应先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即从先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被动式学习”。教师“满堂贯”的此种形式。到全部改为让学生在教学中起到主体作用,教师为辅导作用的形式。教师就应要充分拿出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

鉴于以上这些相应的认识,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事项,充分“切合实际”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前放手预读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要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时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这就要求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标明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和字词,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根据语言特色,摘抄课文中优美词句,精美片段,好的开头、结尾、警句格言等。其次教师应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说预习中懂得那些内容,遇到那些问题。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收获应给予肯定,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和能力。

二、课中精心导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主导。导得好,学生的自主作用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发展的效率才会最高。

1.导“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教《长征》一文时,当学生初步学习了解课文后不急于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该用幻灯机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让学生观察红军所经过的省市,并且指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所处的位置,使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路线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激发理解诗句意思的兴趣。

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余地,提供主动参与时空,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如《乌鸦喝水》一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句话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导“法”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学法,循发自学。如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练习,要告诉学生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如抓住主要事件,联系社会背景等,要告诉学生归纳中心思想的一般规律:写人的文章一般是歌颂人物的高尚品质,写景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感情,状物的文章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等。

3.导“思”

“思”即思維,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教学《小青石》一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青石原来的理想是什么?能实现吗?后来它成了什么?为什么它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设问,再无疑处质疑,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课堂讨论,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有很多的好处:

(1)在讨论时,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这是一个深化思维过程同时也锻炼了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达的力。

(2)课堂讨论是课堂反馈的重要形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教学。

(3)课堂讨论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如《峨眉道上》一课时,围绕“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茂的陡坡上。”一段话中的“竖”字,老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这里为什么用“竖”字?可否用其他的词代替?通过讨论、争论,学生们发现这个“竖”字用得恰如其分,既写出了峨眉山路陡得几乎是笔直的了,又为铺路的人辛劳做了铺垫。

三、优化练习设计,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努力去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易适度,体现练习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等特点。尤其要让学生在完成练习过程中认识所学知识的用途,体会所学知识本身无穷的魅力。

四、教给学习方法,磨练主动参与能力

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比如教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采用两种学习方法:一是认真仔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机合并一起,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二是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

五、课外循法自读

应用从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把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于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具体阅读实践中,可用“三步法”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

第一步:初读。先看清题目,思考文章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在通读文章,遇到文章中不动的字词查阅工具书,然后想想一整篇文章讲什么。

第二步:细读。先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完一个自然段停下来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为一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最后把每段段意连起来,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精读,从协作的角度去读,分析作者怎样立意、选材、构思。重点描写和语言描写有什么精到之处。

另外,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学生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都要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熟读到背诵,从而积累起丰富的词汇。还可以让学生练练笔,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精美语段进行仿写等。如此,则学生读写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元光小学宝树校区 张丹凤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文文章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