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偏见,首先要了解偏见

2021-03-12刘肖瑶

南风窗 2021年2期
关键词:策兰监护室保罗

刘肖瑶

《偏见的本质》

人们常说“打破偏见”,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则认为,我们应当首先从了解偏见是什么开始。

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于1954年首次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现象,是品德有缺陷的那部分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奥尔波特在全书第一章就率先提出,偏见的两大基本要素:错误的泛化和敌意—都是人类心理自然而普遍的本质。因此,偏见更接近于人类的一种本能。

但在叙述这种本性的时候,奥尔波特并没有从生物学、生理学切入,而是着重强调了“社会范畴”的概念,即一种人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自发生成的社会化趋势,“社会范畴化主导着我们整个思维生活……人类心智必須在范畴的帮助下才能思考……范畴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平常的预前判断的基础。我们不可能避免这个过程。生活中的秩序端赖这个过程”。

偏见是一种自身价值体系的投射,因此,人们往往活在偏见之中却意识不到。比如朋友间的玩笑,或笼统称之为插科打诨的那些言辞,人们常常将其与亲密关系间的幽默、逗趣混为一谈,然而在奥尔波特看来,一些玩笑话“其隐含的偏见是如此隐晦”,即便它们听上去很友善,但“有时候却掩盖了真正的敌意,成了一种贬低其他群体、拔高所属群体的方式,是意图证明外群体比自己所属的集体更劣等的论据。”

偏见可以来源于一种人类常见的思维逻辑谬误:过度分类。即仅依据极少量的事实进行大规模的归纳,比如前段时间根据成都女孩有限的活动范围推测出她“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偏见由是变质为误解。

此外,作者还从偏向性思维、群体间差异、社会文化因素、偏见的习得和动态、性格结构等方面,详细解析了偏见的来源和本质,并为缓解群体间的紧张态势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数十年后,《偏见的本质》仍作为细化研究偏见的社会科学读物在全球备受欢迎。学界给予此书极高的专业评价,2005年就曾有评论称赞其提供的创见,“当我们中的许多人正要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惊喜时,却发现奥尔波特早已在那里等我们了”。

《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

[美] 保罗·索鲁 著

陈媛媛 译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年12月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他既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他用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

《死亡赋格:保罗·策兰诗精选》

[德] 保罗·策兰

黄灿然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1月

保罗·策兰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德语诗人。本书收录了黄灿然精选的策兰178首经典诗作,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策兰诗歌的面貌。策兰本人历经磨难,在流亡中背负着沉重的记忆进行写作,他的诗歌也刻上了深沉且强烈的情感印记。

《重症监护室的故事》

[英] 马特·摩根 著

苗小迪 译 / 赵芳 审校

译林出版社

2021年1月

自诞生之日起,重症监护室已经拯救了约5亿人的生命,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本书细数重症医学历史上的科学飞跃,讲述至暗时刻人类如何绝地求生,它是重症监护室一线医生写给普通人的急救指南。

猜你喜欢

策兰监护室保罗
《谁是我,谁是你》
诗剧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生日帖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
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