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吉林省中考作文试题解析及满分佳作

2021-03-12李辉

初中生写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判断力作文教育

李辉

中考原題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作文(1)教育里的爱

作文(2)品读《谨言箴》,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谨言箴

曾国藩大意:

巧言悦人,自扰其身。花言巧语取悦他人,烦扰自身。

闲言送日,亦搅女神。闲言碎语打发日子,搅乱心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有见识的人不骄傲自大,夸夸其谈的人见识短浅。

道听途说,智笑愚骇。传播没有根据的听闻,聪明的人会笑话你被惊扰欺骗。

骇者终明,谓女贾欺。受惊扰的人最终明白(真相),认为你在兜售谎言。

笑者鄙女,虽矢犹疑。笑话你的人鄙视你,即使你发了誓愿仍会被怀疑。

尤悔既丛,铭以自攻。过失与悔恨已经太多了,(于是)写下铭文警诫自己。

铭而复蹈,嗟女既耄。(等到)写下了铭文再去实行(时),可叹你已年老了。

(选自《续古文观止》)

读过这则材料,你会发现,这里有许多观点值得深思,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丰富的启示。比如,在生活中,应该有思想,不骄傲自大;有判断力,不道听途说;有作为,不虚度时光;有错误要及时改正……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试题解析

题(1 )是一个“短语”式题目。“爱”是每个人都曾经历和体验的,“教育里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带给我们人生的启示,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刻感悟题目内涵。《教育里的爱》这个题目,中心词是“爱”,但写作前我们一定要看清限制语“教育里”,也就是说,文章中要表现的“爱”一定要与“教育”有关。生活中给予我们“教育”的人很多,老师、父母、亲人、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都曾给予我们“教育”和“爱”,但这种“教育”里是否包含着“爱”,这份“爱”里是否蕴含着“教育”?如果“教育”里没有“爱”抑或“爱”里没有“教育”,就不能彰显我们文章的主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爱”置于“教育”之中,或者让“教育”之中体现“爱”,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很鲜明了。

2.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我们从小到大,接受过无数次的教育,这一次次教育中潜藏着家人、老师、朋友对我们的爱。父母对我们的每一次教导中都包含着殷切之爱;老师对我们的每一次教诲中都饱含着拳拳之爱。正是这一次次教育,启迪了我们的心灵,纠正了我们的错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写作时,最好把“我”在教育中感受“爱”的表现描述出来,这样文章的主题会更加鲜明。要注意把“我”所受到的“教育”具体展现出来,是一件事,还是一段话……而“爱”又怎样表现呢?自然要巧妙地融于“教育”之中,融合得越巧妙自然会收到越好的效果。

3.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教育里的爱》这个题目,在语言的表达上适宜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在形式的表达上,可以采用题记、小标题、日记等多种形式,这样会增强表达效果,也能更好地吸引阅卷教师。如运用题记,用精练的语言概述“教育里的爱”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以此开启全文;运用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体验到“教育里的爱”之后的真切感受;运用书信的形式,向老师、父母倾诉自己十几年人生经历中对“教育里的爱”的看法。也可以从议论的角度写,确定好论题:每个人都离不开教育里的爱、教育里的爱要适度、教育里的爱需要真诚等。

思路一:父母(亲人)给予“我”教育。“我”不会礼貌待客、“我”不懂勤俭节约、“我”不会随机应变……父母(亲人)在“我”犯错误、做错事时适时给予“我”教育。父母(亲人)教育里的爱让“我”学会成长。

思路二:老师给予“我”教育。“我”遇到难题不知所措、“我”在接力比赛中不会合作、“我”在班级劳动中拈轻怕重……老师在“我”需要帮助时给予“我”教育,老师教育里的爱助“我”修炼品行。

思路三:朋友给予“我”教育。“我”在集体活动时畏首畏尾、“我”不愿参加志愿服务、“我”性格孤傲不愿与同学交流……朋友在“我”处于尴尬处境时给予“我”教育和帮助,朋友教育里的爱让“我”更加优秀。

思路四:陌生人给予“我”教育。“我”在旅行途中迷失方向、“我”在外出比赛时遗落物品、“我”在公共汽车上让座被嘲讽……陌生人挺身而出,助“我”走出困境,陌生人教育里的爱鞭策“我”感悟人生。

题(2 )是材料作文。试题给出了曾国藩的64字《谨言箴》,为了便于考生理解,给出了全文大意。根据大意,考生不难对《谨言箴》做出理解:用花言巧语来取悦于人,最终只能给自身带来灾祸;整日的闲言碎语也会扰乱你的心神;理解言语意趣的人不夸耀,夸耀的人不理解言语意趣。命题者还给出了恰当提示,提示考生从独立、谦逊、奋发、有作为、珍惜时光、有错就改等角度展开写作。

写作时,可以用记叙的手法,写自己或身边的某个人成长中“谦虚而不骄傲自大”“珍惜时光”“有错就改”的往事。也可以发挥合理的想象,以童话的形式,用动物为主人公,编写“有判断力、不道听途说”的童话故事。还可以以访谈节目的形式,以研读《谨言箴》为背景,以“当代中学生的言和行”为话题,访谈几位中学生,让他们就《谨言箴》发表自己的看法,谈当代青年在言和行等方面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还可以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释“做人要有思想,不可骄傲自大”“做一个有判断力的人”“莫让时光虚度”等观点。行文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这篇文章,也可以在写作的形式上下功夫,日记、书信、演讲稿等都是创新的表达。

思路一:以“人生需要判断力”为论点,论证判断力对一个人成功的意义所在。选取古今中外名人在事业上因判断力而成功的事例作为论据,如鲁迅弃医从文,画家齐白石五易画风,布鲁诺接受并发展哥白尼的日新学说……结尾重申论点判断力成就了无数成功者的精彩人生。

思路二:以电视访谈节目的形式完成作文。访谈对象为初中学生,访谈的话题是《谨言箴》这篇文章,让他们就“《谨言箴》带给我的启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知错就改、思想明确、不骄傲自大的品行以及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独立自主的品质等,从而深入畅谈当代青年在言和行等方面所应具有的精神。

思路三:以童话的形式完成作文。赋予《谨言箴》生命,让《谨言箴》以自述的方式,倾诉在生活中看到的“因缺少判断力而道听途说的人”所受到的欺骗的事实或描述用闲言碎语打发日子的人、夸夸其谈的人、用花言巧语取悦他人的人、浪费时间的人的众生相,最后得出结论:一定要谨言慎行。

思路四:以演讲稿的形式完成作文。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作为学生会成员,通过演讲的形式鼓励全体初三毕业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虚度光阴,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判断力,要有所作为,更要知错就改。

考场佳作

教育里的爱

◎吉林一考生

善无私,爱无言,师者仁心。

曾有一个女孩,年仅19岁,便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千米、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贫困小学,成为一名深山女教师。从“姐姐”到“妈妈”,36年来,她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为大山里的两代孩子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带来温暖的春天。这个女孩便是支月英。

境况的恶劣、父母的反对、捣蛋小孩的恶作剧,也曾使她打退堂鼓,但一想到孩子渴望知识的双眼、纯真无邪的笑脸,她便无法割舍这种心疼和爱意,毅然决然地留下了。由于长期艰苦工作,她的身体每况愈下,领导也提过调她出山,却都被她婉言谢绝:“我舍不得山里的孩子,我爱他们每一个人。”

她围绕着大山跋山涉水,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36年,她绚烂了两代人的希望,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辫。

前不久,我在新闻上又认识了另一位人民教师——张桂梅,同样令人敬佩。来自东北的张老师,17岁时离开家乡,决心去云南大理支教,20多年后丈夫因胃癌去世,失去挚爱的她决定去云南最穷的地方继续支教。

在那个贫瘠的山区,学校中的女生屈指可数,并且还不断地被迫退学。那里的人们默认的观念就是:男孩子是家中的顶梁柱,女孩子干完了活儿找个人家嫁了,根本没必要读书。这些话从村民的嘴中说出,是那样的淡然冷漠。张桂梅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三观受到了打击,她决心要为村里的女生办一所高中。毕竟在愚昧的传统面前,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要改变她们的命运,高考才是她们的出路。

为了那些女孩子,她在每年寒暑假,像乞丐一样走遍全国,四处筹钱,即使被别人当成骗子,备受责骂,也不曾放弃。她的这份坚持和对孩子的爱感动天地,一名记者为她的事迹所感动,特别写了篇报道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补助、群众捐献,女中建起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自愿加入,助力大山里1000多名女孩子考上大学。

还有许多像支老师、张老师这样的人,他们携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热土上,多少平凡教师坚守讲台,挥洒青春热血,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在贫苦却又需要知识的大山深处。

宝贵年华却甘愿奉献,无亲无故却真诚相待,严谨教学态度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真性情,他们传递着世间大爱——教育里的爱。

点评

立意高远,中心明确。考生没有去写身边的教育事、教育人,而是把目光投向献身教育的教师支月英、张桂梅,表现她们为了教育坚守希望、坚定信念、执着忘我的精神,可谓立意高远。通过对她们投身教育的真实事例的描述,表现出她们对教育事业无私的爱,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教育里的爱。

材料丰富,底蕴深厚。考生选取的两个教师的故事,真实细致,在娓娓叙述中蕴含着作者对她们真挚的敬佩、赞美之情,不做作,不虚伪。每个故事之后,都有考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材料加之考生深厚的底蕴表达使文章表现出深刻的内涵,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劝君惜取少年时

◎吉林一考生

庄子说过:“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有人蹉跎岁月,虚度年华;亦有人奋发图强,不负韶光。正所谓“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古往今来,每一位成功人士对时间的把握都极其严格。回溯历史,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孜孜不倦,终名垂青史;孙敬、苏秦悬梁刺股,奋发图强,终流芳百世。再看现代,“民族魂”鲁迅先生更是惜时如命,他的书房墙上一直挂着最敬爱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正如他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时,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容,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正因为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先生一生著作无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有道是“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拥有时间容易,可把握时间绝非易事。有人潇洒度日,将大好青春给了游戏机,给了小说,给了恣意厮混的“江湖”;亦有人勤勤恳恳,将青葱年华刻在一张张卷子里,一道道数学题里,和一张张录取通知书上。“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一时潇洒,一世懊悔。在时间这条波涛汹涌的长河里,有人选择喘一口气,有人选择我自沉浮,也有人凭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力一路向前,成功“上岸”。事实证明,能做到后者的少之又少,但总有人自强不息,脱颖而出。

岁月不可重来,生活也不可再做安排。人们总想让岁月的脚步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等等自己老去的容颜,等等自己疲惫的心灵。殊不知,落花无情,时光亦然。上天从未偏袒任何人,既然如此,不妨好好经营自己,将热忱与美好的希望挥洒在生活之间,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有滋有味。回首时,仅能见得容颜老去,却让人惊叹心灵的青春靓丽。光阴似箭,时不我待。世人无法征服时间,更无法追隨时间,何不拼尽全力,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奋发努力,在时间的岁月里留下自己的足迹。老去之时,也可畅快洒脱,充实无憾。

无论我们站在什么高度,时间都不曾对我们宽容。只有珍惜光阴,奋发努力,我们才能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漫步人生路,我们扬鞭而行,一路风吹雨打,一路成长蜕变,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正如东坡先生所言:“……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点评

论述自然,观点鲜明。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议论文。考生像和读者谈话一样娓娓道来,说理极为自然。由庄子关于时间的感悟,想到古往今来成功人士对时间的把握,由此写开,由古到今,由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到鲁迅奋笔疾书,援引丰富,直到文章结尾重申观点,很自然地把读者说得心悦诚服。

论据丰富,论证严谨。考生选取的事例非常典型:车胤、孙康囊萤映雪,孙敬、苏秦悬梁刺股,鲁迅悬挂先生照片以笔作枪,丰富的事例增添了说理的力量。同时,考生还在文中引用“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等名句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加深入。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有机结合,使整篇文章说理透彻,主题突出。

猜你喜欢

判断力作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易错题分类解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环境会影响判断力
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