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2021-03-12李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讲授独立思考动手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生活的节奏,对教育事业也产生了很大冲击。网络授课期间,由于失去了教师直接面对面的讲授和管理,那些自制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不少成为了网络的“俘虏”。期间学生的学习暴露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最凸显的共性问题就是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表现为不能独立思考,欠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暴露了平时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太强,课堂上没有给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足够的思维空间,学生始终在教师铺设好的情境和问题下被动学习,造成了学生依懒性太强。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新常态的当下,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复课后,我一直思考回归课堂教学后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并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下面就结合七年级教学谈一谈自己实践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借助多样化教学app,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教学app应运而生进入到教育领域,将app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出现疲惫的心理,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将app适时地适度地有针对性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首先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第一步,从而引发他们的内驱力和学习的意愿,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使用最多是“洋葱数学app”,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在课堂导入环节,一段段风趣幽默、轻松愉快的短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愿意去思考、去交流。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引入,6分钟的短视频以动画形式帮助学生呈现了负数是怎样产生的,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和小学学习的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域的扩充,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接受新知,消除了抵触情绪,课堂上学生将脖子伸得长长的,不愿错过一个细小的环节。

二、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取代传统的问题驱动模式

回想疫情之前自己平时的每一节课都是在不停地向学生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表象上是在引导学生思考,实际是教师“绑架”了学生,让学生沿着教师提前铺设好的问题之路去行走,慢慢地学生就不会去自主思考,去分析,去实践、去反思、去修正,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我开始探索在备课时设计完整的、开放的学习活动,取代平时的许多问题串,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束缚,去调用已有的数学经验和认知基础,不断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我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也允许学生去翻阅课本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独立思考足够充足后,也可以组织小组间进行分享、交流或小组间再完善解决方法。这样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了自己的方法。

这样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引发了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问,再结合已有经验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生成新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思考和疑问,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究,去总结,慢慢地就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再被教师的问题串所束缚,愿意通过自己实践探究去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

三、转变教师角色,做学生的学习伙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了主导者、讲授者和指挥者,课堂上总是教师不停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越来越来低迷,稍有困难就停滞不前。如何真正成为课标中倡导的教师,值得深思和实践。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共情关系、伙伴关系,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想法,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学生的心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分析存在的问题,或者在适时的情况下提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将思维引向深入。其次教师要多使用理解性和建议性的语言,比如:原来你是这样想的;你有在思考,非常好,如果能再完善一些会更好;如果考虑得再全面一点,又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如果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理解、被认同,就会大大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就越加愿意去思考,去表达,使得课堂中弥漫的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你对我错的评判。

四、重视数学活动,多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

七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关键起始年级,在学习几何图形初步这一章时,我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例如,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不同颜色的彩纸,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动手完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模型制作,完成后观察不同几何体的特征,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画出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组成正方体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直观建立空间观念,此时就要留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的时间,亲自動手折叠体会对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反复地折叠、展开,再折叠、再展开,逐步发展空间想象力,积累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展开图,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发现的规律。每次动手操作,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个学生都乐于去动手、去观察、去画图。

疫情背景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当课堂上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多了,教师的提问、讲授少了,所有教学活动都指向一个核心内容,教师能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只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学生的思维真正主动打开,学习能力逐渐提升,那么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教育都真正发挥了它育人的作用。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学校 李丹

猜你喜欢

讲授独立思考动手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谈独立思考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