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
2021-03-12成莺
成莺
幼儿是未来的公民,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世界的面貌。“童蒙养正”幼儿期正是开启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它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拥有法律意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人格健全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能让正在流失的沪语得以重现与延续,通过沪语童谣的传唱能让幼儿更真切的感受沪语的魅力,同时能够培养幼儿“守规则、会思考、善表达、爱运动”的小公民素质。
一、开展“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意义
上海话是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更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沪语童谣它特有的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特点非常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年龄特点。因此利用“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是个很好的途径。
沪语童谣内容有趣,篇幅简短,易诵易记,非常适合幼儿快乐的学习。例如,“落雨了,打样了,小巴辣子开会了,小巴辣子开会了,开会了!”这首童谣我们将它作为自由活动结束的信号,幼儿们会一边欢快的唱诵一边抓紧时间整理玩具,然后迅速的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形象生动的描绘令幼儿很快步入游戏的情景,愉快的完成指令,同时又不知不觉的的学习了沪语。
沪语童谣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常常与游戏过程相伴,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学习沪语的积极性。例如,《炒黄豆》、《笃笃笃,卖糖粥》、《马兰花》等等,由于游戏的过程需要通过童谣的唱诵才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幼儿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充满兴趣的一遍遍的学习着沪语。幼儿生性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因此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的童谣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发了幼儿的美感、愉悦感,令他们快乐的学习着沪语。
二、开展“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实践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分为“学习、游戏、生活和运动”四个板块。我们将沪语童谣融入各个环节。生活中适量的运用沪语与幼儿交流,学习中指导儿童学唱沪语童谣,运动中开展沪语童谣游戏。积极创设沪语环境,增进幼儿对上海话的语言敏感,使其听得懂、能开口、愿意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守规则、会思考、善表达的小公民素质。
1.在“说说说”中让幼儿敢于表达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沪语童谣的学说环境,鼓励幼儿多听多说促进幼儿敢于表达的自信心建立。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老师会用上海话与幼儿交谈。比如:“今朝礼拜几?”、“饭切了发?”、有同伴新理了发,老师还会问:“今朝伊有啥变化啊?”大家会围上去边说“新剃头、新剃头。”有时个别幼儿几天无故缺席,一见到他大家就会轻笑到“赖学精,白相精”。可见,幼儿在学唱沪语童谣的有趣欢快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发音还慢慢理解了语义,进而懂得了正确的运用,增强了自信变得更加敢于表达了。
2.在“跳跳跳”中让幼儿喜欢运动
我们利用沪语童谣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增强对运动的喜爱。比如在“跳皮筋”的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容易转移,没玩几次,他们就不喜欢玩了。但是自从加入了“小皮球”、“马兰花”等有趣的沪语童谣,幼儿们跳皮筋的花样变多了,在边念边跳中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伴随着沪语童谣的加入体育运动融入了游戏的情景,增添了游戏的情节,幼儿们运动的兴趣更持久,在跑跑跳跳中更喜欢运动了。
1.在“想想想”中让幼儿善于思考
游戏时光最欢乐,但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游戏中常常会因为个人的欲望而忽略游戏规则的存在,在同伴间产生矛盾。《指南》中指出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比如在玩童谣游戏“金锁银锁”游戏时,总有幼儿等不及说完最后一个字就将手抽回,造成彼此不服输赢争吵不休。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们达成了说完最后一个字才能启动“逃离和抓捕”动作的约定。幼儿们开始尝试寻找失败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次次的想一想、试一试中,在吵吵闹闹不欢而散到有输有赢其乐融融的变化过程中,幼儿们变得善于思考了。
2.在“演演演”中让幼儿学会自主
表演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他们并不满足于学会一首首沪语童谣,更期盼能够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当时老上海的弄堂生活。尊重幼儿的需要,支持他们的发展,这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每年“我是上海小囡”特色课程实施过程中,都会举办“唱童谣 诵经典”表演活动,我们提倡让幼儿自主选择表演的内容、自主选择共同表演的伙伴和角色、要求家长按幼儿的意愿给与必要的支持,帮助幼儿完成道具的准备与制作。当《赖学精》、《外婆桥》、《笃笃笃,卖糖粥》等一个个精彩节目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滑稽搞笑的赖学精、亲切慈爱的外婆以及老态龙钟的张家老伯伯等形象无不深入人心,角色装扮可爱夸张,角色表演生动有趣,这种种的成果处处体现出幼儿更加习惯自主了。
三、开展“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培养幼儿小公民素质的注意点
1.内容的丰富性
对于内容的选择,我们始终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兴趣相符合、与幼儿心灵相契合、与幼儿理解能力相匹配的内容。既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年龄注定了他们的兴趣更容易转移,这就让我们在内容的甄选上,尽可能地涉及多个生活层面,有描绘生活日常场景的,有小商小贩叫卖的,有弄堂小孩游戏的……风格也尽可能地多变或活泼可爱或幽默诙谐……内容的丰富多样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注意力也更集中更持久,学习态度也变得更积极、更主动。
2.形式的多样性
我们将沪语童谣的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学习、运动、游戏、生活等各个环节。在学习中,通过集体教学来进行沪语童谣的教学,让幼儿听的懂沪语童谣的意思,学会唱童谣,建立基本的敢于表达的信心。在运动中,我们将沪语童谣融入到幼儿的运动游戏中,如“木头人”、“小皮球”、“卖小狗”等體育游戏,让幼儿在欢快的童谣吟唱声中更喜欢运动,不自觉中主动练习,既得到了身体锻炼又巩固了沪语童谣的学习和记忆,为自信大胆的表达提供底气。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分配,情节的设计与安排、矛盾的解决、困难的克服无不挑战着幼儿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则的协商、制定,遵守,才使得精彩的表演得以成功落幕,这都体现出了幼儿们善于思考、自信自主的小公民素质的提升。
3.成效的显著性
每月一次的“金童娃娃哇本领大”才艺秀中,表演的内容不再只有唱歌、跳舞、背古诗了,更多的出现了“沪语童谣”的身影,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背诵,跟多的是有创意的表演了。幼儿参与人数也大大增加了,幼儿们更喜欢也更享受展现自我的内在体验了。日常生活中,幼儿们遇到困难,发生矛盾不再像以往那样只会求助老师了,他们会围在一起,了解情况,评判是非、出谋划策、直至最后圆满的解决问题。家长们也纷纷来园与老师反应,幼儿近来的明显变化,他们出门做客或外出游玩时,与以往相比,更乐意与人交谈,乐于分享、懂得自我约束遵守社会规则。可见,“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小公民素质。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沪语童谣真美妙”活动,不仅让幼儿对上海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自己的家乡上海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激发了作为一名小公民心底的大胆自信,增强了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性。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仅仅依靠幼儿园开展沪语童谣活动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将活动落实到幼儿家庭中使之得到常态化的延续。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童幼儿园 成 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