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曲同奏” 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新乐章

2021-03-12郑友马江望

当代党员 2021年3期
关键词:烟头花椒文明

郑友 马江望

朱绍龙,3分,可乐一瓶;冉从碧,5分,肥皂一块;谭家英,6分,面条一把……

1月5日,奉节县石岗乡四方村,一场热火朝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院坝会正在举行。村党支部书记颜忠云作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将兑换物资交到村民手中,村民则在积分兑换台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吵嘴的少了,打架“扯皮”的没了,如今,一个邻里和睦、团结友爱的四方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两年,石岗乡用‘四曲同奏的方式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标准高、工作实、保障有力、机制健全、活动内容丰富,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奉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康轩说。

共谱“和谐社会曲”,助力乡风文明

石岗乡,典型的山区地形,梅溪河穿境而过,村民大多住在沿河两岸的半山腰上。

四方村不算大,全村共有626户人家,18公里长的乡村道路,连接着村里的家家户户。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常年在家的多是老人,道路清扫一直是村里的难题。

这一难题直至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辖区全面推行,才得以破解。

2019年3月,石岗乡在全乡13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颜忠云坦言,起初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自己在内,大家都不以为然,认为只是走走过场罢了。

当年夏天,乡宣传统战委员寿明安带队前往奉节县青莲镇白家村观摩。作为站长的颜忠云,被白家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给震惊了。同时,白家村融洽的干群关系,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差距所在。

要干,但不能蛮干。颜忠云厘清思路,决定以群众的小矛盾、小困难、小问题为切入点,持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上着力,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其间,四方村组织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到群众身边开展志愿服务,并同步进行法治教育、德治文化宣传、自治章程制定等工作。

道路清扫问题随之迎刃而解——5个公益性岗位落实到位,按照边沟畅通、路面整洁、视野开阔的程度进行量化考核。

“承担清扫工作的村民在积极性高涨的同时,还会相互对比清扫效果,‘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颜忠云解释,一年多来,四方村的道路洁净度长期位居全乡第一名。

今年是颜忠云担任村干部的第8个年头。用他的话说就是,换作以前,村民经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嚼舌根”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稍有言语不和就会拳脚相向。

如今,乡村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四方村说闲言碎语的人少了,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同奏“环境卫生曲”,助力生态宜居

1月6日,石岗乡,冬雨初霁,渝巴路车水马龙。

上午9点,两河社区文体室,“烟头换好礼”活动又一次拉开帷幕。村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提着的袋子里无一例外都是烟头。

烟头可以兑换肥皂、抽纸、洗衣粉等。67岁的李真国用烟头换来了一袋米和一桶洗衣液,高兴得合不拢嘴。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受益的他,直言想不到自己的建议能被实践站采纳。

两河社区2组,石岗乡场镇所在地,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垃圾。

换作以前,可不是这番景象。李真国负责场镇清扫已有5年时间,遍地的烟头可没让他少伤脑筋:“没多远距离,就会扫出一小堆。”

提升乡容村貌,打造清洁靓丽的居住环境,2020年4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会”在两河社区召开。

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征求意见环节,李真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捡拾烟头能否纳入奖励范围。没想到站长谢守禄当场就给予了肯定答复。

李真国满心欢喜。4个月后,他提着满满一口袋烟头来到社区办公室,获得了180分的积分,并兑换了香皂、洗衣粉、纸巾。

如今,李真国发现,就算是戴着老花眼镜,也很难找到烟头了:“捡烟头的人多了,大伙儿的素质也在跟着提高,绝大多数烟头被直接丢进了垃圾桶”。

齐鸣“产业奋进曲”,助力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抓手。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51岁的彭扬生,是石岗乡明水村综合治理专干,现在他的身上多了一个重庆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的身份。

洛源农业公司坐落在明水村。奉节县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2020年度优秀致富带头人”牌匾,挂在公司荣誉墙上。对于彭扬生来说,这既是肯定,更是鞭策。

环绕公司四周的,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树。目前,投资超600万元的石岗乡花椒加工基地,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待正式投用后,除了制作鲜花椒、干花椒外,其产品还将涵盖花椒面和精油。

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公司常年保持150人以上的用工人数,带动了200余户贫困户增收,这让彭扬生颇有成就感。

明水村2组60岁的王永祥就是其中之一。

包括他在内,内生动力被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发出来了。作为带班班头,除了每月1000元的基本工资,王永祥每天还有80元的务工报酬,算下来全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家中的6亩土地入股到花椒基地,每年可得1200元的固定分红。

“像我这把岁数的人,如果不是花椒基地,我到哪里去挣这么多钱嘛。”说这话时,王永祥的幸福感洋溢在笑容里。

寿明安介绍,除了明水村,石岗乡瓦坪村、四方村、昙花村等8个村也已规模化发展花椒产业,种植面积合计超1万亩,按年产4000吨估算,年产值能达到5000余万元。

弹好“民生保障曲”,助力生活富裕

“脱贫致富不是等靠要,無理取闹或是搞破坏要依法处理,不仅扣分,还要在全乡广播中循环曝光。”寿明安介绍,这一举措在新时代社会文明实践推行过程中取得奇效。

正是基于此,两河社区43岁的袁海军,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靠着双手,他让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文化程度不高加上没有一技之长,袁海军曾一度生活在迷茫中。2020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他流转了近300亩土地,春种黄豆、冬种油菜,产值合计超20万元。

其间,袁海军参加了两期石岗乡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业培训”,技术上有了支撑保障,更是有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与此同时,袁海军还和其他五户贫困户共同种植了400余亩脐橙。而他投资30多万元、占地450平方米、可存放1000吨脐橙的冻库也已投用。值得一提的是,冻库的建成,在提高产品产值之余,有效填补了石岗乡生态产品加工冷链仓储领域的空白。

当下,袁海军成立了脐橙专业合作社,育下的2万株脐橙苗已有一尺余高。“我现在就想着把产业做大做强,把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吸引回来,带着他们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袁海军拍拍胸脯,说道。

抱团发展的群众,在山岭深沟间点燃了脱贫产业的火花,照亮了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坎里。它就像一座桥梁,把党的声音、党的温暖和优秀传统文化输送给了广大群众,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开展乡村振兴,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提供了平台。”石岗乡党委书记唐登武如是说。

猜你喜欢

烟头花椒文明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请文明演绎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漫说文明
捡烟头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
对不文明说“不”
智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