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千瓷”
——纤维瓷泥在折纸陶艺中的应用
2021-03-12田丹宁吴欣雨
田丹宁,吴欣雨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
1 项目概述
“一纸千瓷”陶瓷教育将折纸陶艺的教育形式加入到当下的陶瓷艺术教育行业之中,将折纸的方式和制作过程迁移到陶瓷的制作中,将纸换成泥,利用“延展性强、可塑性高、柔韧性强”的纤维瓷泥达到折纸的体验效果,利用“延展性强、可塑性高、柔韧性强”的纤维瓷泥达到折纸的体验效果,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创意纸陶瓷产品,即带有陶瓷稳固的特性也充满折纸的趣味,又不会像普通的折纸容易变形,不容易受到外界的挤压。开启陶瓷教育行业的第二春,并且以此推进陶瓷文化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度。主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是5-13岁的需培养兴趣的青少年,次要是18-35岁追求新奇的年轻人,考虑到需要动手能力,不适合年龄过低的学生。教学是以折纸为主题的,根据折纸形态的特点,用超薄的纤维瓷泥按照折纸的步骤折出各种各样的陶瓷形态。呈现方式主要分为动植物形态和器皿类形态以及抽象几何形态,发挥材料的特点。
2 项目研究背景
折纸艺术历史悠久,蔡伦改良了造纸技术,使纸张可以普遍使用。唐朝时期,高句丽僧人昙征于公元 610 年将造纸术、调制色彩、纸墨制造等技术带往日本,将造纸术献于当时的摄政王圣德太子,日本人称昙征为“纸神”。自此,折纸工艺在日本快速兴起。公元 8 世纪,折纸艺术由日本流传至欧美各国。从 19 世纪开始,折纸与自然科学也走到了一起,开始在西方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工具,折纸艺术还被应用于建筑设计、魔术表演、数学中的几何学等方面。
在最近几年,将折纸元素应用在陶瓷艺术的创作形式逐渐进入了陶艺家们的视野,陶艺家们借鉴纸艺的形式,以陶瓷作为载体来表达纸的特点与质感。为了让陶艺作品达到纸张的效果,作家在陶瓷材料中混合部分纤维材料,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女陶艺家卡罗尔.法罗(Carol Farrow)利用纸浆黏土进行陶艺创作烧制成功后(如图1),首次发表一篇《paperclay》的论文,论文介绍了她的创作动机与详细的制作过程,当时许多陶艺家与爱好者为此震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这种纸艺形式的陶瓷作品逐渐出现于世界各地的展览。之后,这种艺术形式在 2000 年之后推广到亚洲,在日本美浓与韩国利川举办的陶艺展中,可以发现此类题材的陶艺作品(如图2)。在近几年的先行作家当中,比利时作家安·范·霍伊(Ann Van Hoey)与瑞士陶艺家丹妮拉·施拉根霍夫(Daniela Schlagenhauf)等许多陶艺家都运用此方式做出了许多优秀的陶艺作品。目前,越来越多的作家在不断创作新的作品,这种形式的陶艺作品越来越广泛。但是,这些陶艺家的陶瓷作品,都是以模仿折纸的形态达到折纸与陶瓷结合的次元突破,碍于泥土的韧性与材料的不足,制作者只是利用泥土的衔接制造出虚假的折痕,以达到折纸的外观效果,而无法真正利用泥土进行折纸式的反复折叠进而制造出充满折纸趣味的陶艺。
图1 卡罗尔·法罗在论文《纸陶艺术》中展示的纸陶作品烧成试片
图2 20世纪90年代日本陶艺展览中的纸陶作品
随着陶瓷材料的发展,具有超薄型透光特点的陶瓷仍多应用于陶瓷工艺品中,在折纸陶艺领域尚未涉及,折纸陶艺的自然性、透光性、空间感、折纸技法等特点无法完美实现,折纸陶艺要有足够的薄度和韧性,才能体验到充满折纸趣味的折纸陶艺。目前,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新研发出的“纤维泥料”,凭借出色的“超薄、高透、强韧”特质可加工成厚度为 0.1mm-2.0mm 纤维泥片,可进行反复的折叠,完美解决折纸陶艺之需,具有弯曲不易裂、高温烧制后形状如初、透光度高等特点,在灯光照射下,能够完美呈现出陶瓷的温润优美。
3 项目设计
3.1 项目创新特色
纤维瓷泥是在传统泥料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性的改良操作,在普通泥料中加入新配方——无毒的有机添加剂,使泥料和添加剂进行化学反应,迸发出具有其他泥料不具备的新特性,产生出全新质感的纤维瓷泥。可突破市面上陶瓷艺术品的禁锢,用于更广范围的陶瓷制作、陶瓷设计等用途。纤维瓷泥可用于折叠、编织、雕刻、裁剪等操作,应用范围广,产品无毒无害,非常适合低年龄层的小朋友日常学习使用。纤维瓷泥最薄仅有0.1毫米,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能够真正如同普通的纸张一般,延展性、柔韧性极强,随意弯曲不会开裂,在儿童手中也可进行多次的创作尝试,不担心弄坏泥料无法进行课程学习。并且,高温烧制后不会变形,仍能保持初始形状。
国内超薄型陶瓷产品领域目前仍是空白阶段,在教育行业的渗透率可谓是零,作为增量市场,本项目把握此机遇,开拓市场并建立自主品牌,拓展陶瓷教育行业发展的多样性。
3.2 开发折纸陶艺授课方式,实行分班、分年龄制授课
项目初期以折纸陶艺为基本课程,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开发用纤维瓷泥进行衍纸、编织、剪纸等课程,衍纸用各种颜色纤维瓷泥泥条制作出立体的形象,对于初学者来说 更加容易接受,能够更快的体验到课程的学习成果,编织和剪纸的课程能够制作出更加 多样的实用类产品。通过课程开发让各个年龄层次的课程丰富有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 性,作品更具效果性、设计感和实用度。
5-7 岁孩子能在触摸、观察中初步感受泥土的变化,对于泥土喜爱程度较高,初次接触了解陶艺,尽量避免使用工具以免伤害到小朋友,主要借助简单的折纸形式,用纤维瓷泥捏造出简单的形象,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萌发对折纸陶艺的兴趣;
7-9 岁的孩子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尝试正确使用多种工具,采用多种手法、技巧创作作品,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习惯,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发挥想象和联想,制作出完整的更有难度的作品。安排小组作业,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作品,勇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交流中进步;
9-14 岁的孩子,可以借用各种工具和辅助性材料表达出自己对于折纸陶艺的创作,按照自己的构思制作。可以进一步制作实用物体,开设用纤维瓷泥制作台灯、香薰等美观实用的小物件的课程。
3.3 创新经营方式,开创市场
招募教师,开发教材。招募专业教师,向其讲解折纸陶艺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让老师对这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寻找折纸陶艺方向的专家、教授,与我们的老师一起撰写折纸陶艺教材,并投入市场销售。
网络推广。建立官方网站、公众号、各个平台的账号,在各大社会分享平台分享折纸陶艺的概念、作品、业界风向,发布上课过程小视频、简易折纸陶艺制作小视频。
体验课程销售。销售低价短时课,让折纸陶艺感兴趣,持观望态度的人进行体验教学。通过真实的课堂了解折纸陶艺带给学生们无限趣味,比对出折纸陶艺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能收能力、活跃能力等方面的突出点。
面向消费者推出APP。提供折纸陶艺材料的购买渠道和其他服务,在APP中进行网络教学,为了让不方便的孩子在家就能够体验到折纸陶艺课程。
创新教学方式。与其他类型教育机构合作教学,定期交换学生,不禁锢学生学习一种东西,学生也能乐在其中;定期举办游学活动,参观各大陶瓷圣地,拓宽眼界,提高思维活跃度,对于学习折纸陶艺设计有极大的益处。
线下推广。组建全国性的折纸陶艺比赛,给各大陶瓷赛事投赞助,发布融资方案。
连锁经营。开启各地区加盟模式,集中管理。
3.4 结语
纤维瓷泥以其超薄、高透、强韧的特点正在陶瓷市场逐步升温,其特点让纤维瓷泥多应用于光影类陶瓷、折纸类陶艺的陶瓷设计领域。在纤维瓷泥被创造出之前,市面上的光影类陶瓷和折纸类陶瓷都以机械地打薄产品达到透光和折纸的效果,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产品造型,更限制了产品的最终展现效果,使得陶瓷产品无法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价值。纤维瓷泥的开发,对于陶瓷市场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折纸陶艺以自身的创新赢得许多受众群体的喜爱,但由于泥料本身的限制,许多折纸类型陶艺多见于盘子、杯子等这种原始形态,还有一些是真正通过折纸的形式制作而成的折纸陶艺,最终效果却不达预期;纤维瓷泥利用自身的特性,结合课程的开发设计,将折纸陶艺的做到最优,并突破传统陶艺的限制,利用彩色泥料表现剪纸、衍纸、编织等纸艺特点,将折纸的乐趣与陶艺的制作进行结合,兼具艺术美感、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将传统的折纸艺术、陶瓷文化、民族文化等传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