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低效林分改造,实现森林资源提升

2021-03-12张国良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36期
关键词:蓄积永安桉树

张国良

(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福建 永安 36600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多种功能,促进资源可持续经营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增加优质林草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更大贡献。国有林场作为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性的单位,主要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更应该在践行习近平理念,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章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状况分析,结合树种的适应性及经济效益,提出有针对性地进行低效林分改造,适地适树,根据经营目标,选择更新树种,集约培育,进一步提升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质量。

1.资源状况

表1 乔木林分资源状况表(2018年资源调查数据) 单位:hm2、m3、m3/hm2

木荷 21.80 4983 228.58 0.65% 0.63% 0.02%香樟 2.60 553 212.69 0.08% 0.07% 0.01%栲树 4.00 1045 261.25 0.12% 0.13% -0.01%湿地松4.40 1148 260.91 0.13% 0.15% -0.01%马尾松1325.66 312421 235.67 39.35% 39.48% -0.13%其它硬阔类340.20 82079 241.27 10.10% 10.37% -0.27%杉木 1392.07 342643 246.14 41.32% 43.30% -1.97%总计 3368.73 791369 234.92 100.00% 100.00% 0.00%

根据2018年二类调查数据,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乔木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234.92m3,根据福建省国有林场发展中心的统计,在福建省国有林场乃至全省名列前茅。但在树种分布上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现象,存在个别树种面积占比大但蓄积占比明显偏小,特别是火炬松、桉树、福建柏等优势树种林分。差异最大的为火炬松林分,面积113.53hm2,占总面积的3.37%;蓄积17209m3占总蓄积的2.17%;面积占比与蓄积占比差为1.2个百分点。优势树种为桉树、福建柏的林分面积占比与蓄积占比分别为差为0.64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位列二、三位。福建柏优势林分21.26hm2,为20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与各类林业科研试验单位进行的种源试验林,试验正进行中,失衡有其特殊性。提升火炬松和桉树优势树种林分平均蓄积至全场2018年平均值,即每公顷蓄积提升45m3,将提升全场蓄积1.5万m3。

2.树种适应性及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资源状况分析,火炬松和桉树林是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短板,有必要对该两种优势树种林分进行改造。要进一步对该两种树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更加精准地确定改造的方法和措施。该两种树种均为引进树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2.1 火炬松:用途多样的木材,可供船舶、桥梁、建筑、枕木、坑木等用,是一重要的用材树种;含丰富的树脂,为医药、化工及国防工业原料。原产北美东南部,喜光、喜温暖湿润。在中国引种区内,一般垂直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岗地造林;海拔超过500米则生长不良;适生于年均温11.1~20.4℃,绝对低温不低于-17℃;我国于30年代初引进。

1997年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在永浆管护站的火炬松家系区域引种试验表明:火炬松家系在6年生前,其整体适应性最好,速生性表现最突出,在6年生时单株材积100%家系生长量高于对照马尾松。但在8年生后,其整体适应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参试家系仅12个家系生长量高于马尾松,占38.7%,培育目标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为宜。火炬松家系在15年生时的各性状的群体均值已低于对照马尾松,在闽中低山丘陵引种火炬松以培育年限不超过15年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为宜。该场“十三五”期间共计主伐火炬松35.33hm2,采伐林龄在16~21年,采伐蓄积4426m3,公顷蓄积125.26m3,为该场平均每公顷蓄积的53.3%。2020年采伐益口管护站火炬松林,18年生,面积17.93hm2,采伐蓄积1682m3,出材1046m3,每公顷生长量为93.79m3,为马尾松该林龄丰产林标准165m3的57%。试验及实际采伐也表明,火炬松在当地的后期(8年生后)适应性下降明显,应以采伐利用为主。

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火炬松,因其以培育短周期短,在实际应用中多作为造纸的木浆原料。陆熙娴等在湿地松和火炬松木材的化学性质及制浆特性研究中指出,采用相同的化学预处理和相同的磨浆条件,马尾松化机浆纸浆的性能最好;浆张强度结果表明马尾松浆抗张指数、耐破指数较好。火炬松纤维素和木素含量低于马尾松,但含脂量偏高。纤维素含量低, 制浆得率就低;蒸煮较困难, 必须采取预处理或特殊的制浆条件。火炬松旋切板还可加工人造板,但因其含脂量高,旋切加工不易以及对作为旋切机重要的部件-刀片的损害加重。因此无论作为造纸的木浆原料还是旋切加工人造板的原料,火炬松的经济价值低于马尾松。从经济效益角度,火炬松也是优先进行采伐改造的对象。

2.2 桉树:是著名的速生树种,树干通直材质好,适合于做胶合板面板和制浆等。原产地澳大利亚,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对低温很敏感。大多数要求年平均温度15℃以上,最冷月不低于7~8℃。福建省永安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满足桉树引种栽植的一般条件,但品种选择上要审慎,需要更多地栽植试验,进行确定。在福建省中部地区的永安市引种桉树,通过对其物候适应性、抗寒性和抗病虫害特性以及 1、2、3年生树高、胸径生长调查分析得出,尾巨桉、尾细桉有良好的生长量,但抗寒性差。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现存的桉树林,品种多为巨桉、尾叶桉,耐寒能力较弱。2016年初永安当地受寒潮持续低温、霜冻极端天气影响,桉树大面积遭受冻害枯死。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桉树因此次寒潮遭受Ⅱ级(主干冻枯1/3以下,1年生枝枯1/3以下,叶枯率70%以下)及以上冻害。“十三五”期间共计采伐桉树39.33hm2,采伐蓄积5840m3,平均每公顷蓄积148.47 m3,为该场平均蓄积的63.2%。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限制桉树人工林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10〕152号)也就该省种植桉树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维护自然生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限制桉树人工林盲目发展。为加快树种替换步伐,对受冻害桉树人工林进行采伐更换树种造林,也从另一方面验证桉树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存在问题。因遭受Ⅱ级以上冻害,主干因冻枯,顶端不明显,部分有腐朽症状,材质不良,经济效益下降。

3.提升森林质量的方法

从资源状况及当前的经济效益可以看出,火炬松和桉树是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树种结构的短板。该两种树种林分均为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造成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功能与效益低,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人工林。提升短板,对火炬松和桉树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是提升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森林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造的方法要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7年修订的《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1690-2017)以及《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的规定。从资源现状、树种的适应性以及经济效益分析,该两种树种应以树种更替为主要的改造方法。具体方法有:

一是皆伐改造提升。从龄组分布结构来看(表2),永安国有林场现有优势树种为火炬松的林分,近成过熟林105.73hm2,占该树种面积的93.15%,优势树种为桉树的林分96.27hm2,近成过熟林占85.75%。对符合《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规定,可以进行皆伐的,进行皆伐改造,并列入国有林场的“十四五”规划,在五年内分年度全部实施。通过皆伐后,根据适地适树、兼顾效益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重新造林。通过集约化经营管理,提升资源。

表2 桉树火炬松林分龄组分布情况表 单位:hm2、m3

二是择(间)伐提升。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地处城区,处于“两沿一环”等区域,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还有部分处于沿河等生态区域比较重要的区域。该两部分皆伐改造不符合规定,宜采取择(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兼顾的树种,待林下更新树种郁闭后,伐除上层保留的火炬松(桉树),改善原林下更新树种的光、热条件,进一步促进其生长,分步实现树种的更替,逐步实现资源的改造提升。该类改造主要位于吉山管护站。

择(间)伐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近似传统意义上的抚育采伐,遵循抚育采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种是带状采伐,即采伐按带进行,采伐带具体可根据林分状况和立地条件确定,宽度20米以内,保留带不进行采伐,保留带宽度应大于采伐带宽度,不进行小班的重新区划,尽量保持原小班的完整性和属性不改变。该两种采伐方式不同于传统抚育采伐在于采伐树种的选择上的不同,以采伐改造树种为主(即火炬松、桉树),其他树种进行保留,非必要不进行采伐,特别是阔叶树还要注意保留幼苗幼树。采伐规划时可适当加大采伐强度,但蓄积强度不要超过40%,保留木株数不少于每公顷450株。通过较大强度的采伐,留下较大的林隙,提高阳光的通过率,提升林内温度,加速林内更新树种的生长,提早发挥森林的效益。规划改造火炬松林时,执行福建省林业局关于《福建省松林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闽林文〔2020〕116号)规定,与松林改造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紧密配合,规划火炬松林改造的区域、地块。

4.更新树种的选择

更新树种的选择关系到造林的成败,也关系到今后森林效益发挥的迟早、大小,选择宜慎之又慎。坚持适地适树、满足造林目的是树种选择最基本的原则。在满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择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生产潜力大的乡土树种以及推广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满足目的条件且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树种是树种选择的关键。两种改造方法因采伐方式不同,立地生境有差异。皆伐改造提升,因林地上的林木全部伐除,阳光直射,光照强烈,昼夜温差较大。 择(间)伐改造因保留有一定数量的林木,起到了一定的遮光作用,昼夜温差较小,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要有所不同。

择(间)伐林下更新造林树种须有适应较为庇荫的林下生长环境,以及与现有林木竞争土壤水分的特点;防病虫害能力等整体抗逆性能力强;前期速生并能顺利进入次林层,形成复层林结构并承担更新任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王金盾通过对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树种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包括环境适应性 、抗逆性、生长特性、经济性状、生态恢复等 5个方面,覆盖了耐庇荫能力、耐贫瘠能力、耐干旱能力、抗火性能、抗病虫害能力、速生和丰产性能、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干材特征、改良土壤能力和生态结构稳定能力等 11个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方常见的34个造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分级结果见表三)。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闽楠、紫楠、黑壳楠、栲树、甜槠、光皮桦、西南桦和红锥等 9个树种为林下更新I级(最适宜)树种;木荷、火力楠、枫香、乳源木莲、深山含笑等 18个树种为林下更新Ⅱ级(较适宜)树种;柳杉等7种树种不适宜林下更新,林下更新树种可以以此为参考进行选择。此外,不在研究树种外的米老排也可供选择。该树种已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珍贵树种名录,在永安国有林场也有与杉木混交栽种,效果较好,单株极值、平均胸径等性状均优于杉木;干形通直,是较好的速生用材树种,永安国有林场采伐区该树种的实际出材量大于用常规阔叶树出材率计算出设计出材量5%以上;是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生物防火和混交林营造的优质树种。对择伐为近熟林以上,且近期有规划采伐利用的改造林分,更新树种选择在符合目的前提下,可适当偏向速生性,争取更新树种能早日成林,原改造树种采伐完后,即能担当作用,米老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中龄林及以下改造林分,因更新改造时间较长,则宜选择较耐荫的树种,如闽楠。在采伐强度大带状采伐的采伐带内,可以选择2个及以上树种进行混交,进一步提升林分的稳定性。对皆伐改造更新树种,可以根据培育目标,从南方常见的34个造林树种及米老排中进行选择,选好目的树种和伴生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的防护能力、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珍叶树是林业生产上的主要用材和绿化树种,用材林应以针阔混交林为好,比较成功的针阔混交方式有杉木与木荷、杉木与檫树等。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主要是水源涵养林,更新树种的选择以形成林分的总持水能力为重点。杉阔混交林总持水按持水能力大小,从大到小依次为:杉木—闽粤栲>杉木—米老排>杉木—木荷>杉木—火力楠,杉阔混交水源涵养林更新混交树种选择以闽粤栲、米老排为宜,但综合更快形成涵养能力方面,以米老排为优。

表3 34个常见造林树种综合评价分级

5.结论

从资源状况出发,结合树种的适应性及经济效益分析,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火炬松和桉树优势树种林分改造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可通过皆伐改造、择(间)伐改造等林分改造措施,进行树种更新,实现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蓄积永安桉树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桉树生态效益与经营方式探究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美丽的永安溪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孙吴县沿江林场资源结构及特点
“永安五铢”的版式及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