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谈人类迁徙和中华民族形成
2021-03-11王华震发自上海
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发自上海
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并不是各地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前两次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它们在进化之路上被“现代人”所取代,并没有留下直系后裔。图为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中的古人类头骨。
视觉中国❘图
基于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制作的中华民族遗传迁徙图。
李辉 ❘图
★我们身体里面的基因不光是一个简单父系的问题,有太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有太多为你提供血脉滋养的人,如果你要去追溯历史上的人的话,你的情感是没办法割裂的。
“中国人非洲起源说是有问题的,不适合讲。”听到这话,李辉感到错愕。那是一次讲座邀请,主办方希望李辉去做一个关于中国人起源的讲座,没多久,主办方打电话告知他讲座取消。
“对于现代人非洲起源的问题,做了这么多年的深入研究,完善了这么多细节,没想到我还会收到这样的回绝。”李辉感到不可思议。
李辉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子人类学,从DNA入手来探求人类起源和文明肇始。在李辉看来,“非洲起源说”得到了几乎全部已有证据的支持,在遗传基因、化石形态和语言文化上都体现出很明确的非洲起源的格局。
“从基因上就可以做出非常明确的判断,不同人群什么时候分开,分开多少年,然后分出多少支,在基因谱系上这些东西可以算得非常精确。”2021年2月25日,李辉一边喝茶一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他面前放着两本书,一本是研究茶叶与健康的专著《茶道经译注》,作者紫晨;另一本是科普著作《人类起源和迁徙之谜》,作者为李辉和他夫人金雯俐。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作者是同一个人——紫晨是李辉的字。
受谈家桢先生影响,李辉爱茶。谈家桢是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上海茶叶学会的创始人。读本科时,李辉就经常去谈家桢家里喝茶。后来,因为对口扶贫工作而跑茶山,研究制茶工艺,探寻茶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他“有时候觉得比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还有意思”。采访地点就叫“茶科学体验室”,茶室里摆着伏羲、神农像,“黄茶里富含黄酮类物质,黑茶里富含有机酸……”谈起茶叶,李辉滔滔不绝。
和前辈谈家桢一样,李辉一手爱茶,一手研究人体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人类学多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就是分子人类学家在1987年正式提出的。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李辉和他的团队研究了东亚地区的人类迁徙,提出了自己的中华民族起源假说,还利用分子人类学解决了某些历史问题。
美国《科学》杂志曾在2016年对李辉的报道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当期的编辑认为他们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解决了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把这个新的学科领域叫做“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有新的研究范式,跟传统的历史学和人类学都不一样。”李辉说。
《人类起源和迁徙之谜》是李辉2021年的科普新作,他在书中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讲述了分子人类学界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曹操的身世问题,这是李辉团队试水“历史人类学”新方法的第一个案例。
两颗亮晶晶的牙齿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据史书记载,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那么曹操的父亲无疑是养子。曹操的政敌当时对这个养子的来龙去脉,做过各式各样的揣测。有些历史材料认为,曹操的父亲是从夏侯家过继去的。
“但是曹操的爷爷曹腾做了中常侍。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官僚,像他这样的家业怎么可能传给一个外人呢? 而且爷爷有兄弟四个,他一个人做了太监,三个兄弟都做了大官,怎么可能没有孩子呢? 用得着从外姓过继吗?”这是李辉的合作者韩昇教授基于历史逻辑的推理,但事实究竟如何,没有史书明确记载,谁也不知道。
为了弄清真相,李辉把这个亲子鉴定的历史问题,转换成遗传学的问题:曹操父亲的Y染色体基因应该与曹操后代的Y染色体基因是一样的,所以首先要找到曹操的后代,然后将曹操后人的基因跟曹操爷爷的基因做对比,如果两边对得上,就可以证明曹操的父亲本来就是曹氏家族的。
2010年,李辉团队把全国的曹姓人士做了一个筛选,找到七十多个曹姓家族。通过Y染色体的检测发现,全国的曹姓各种各样的Y染色体都有,没有一致性。“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曹姓本来就是多起源的,应该不一样才对,只有普通曹姓人不一样,而曹操的后代Y染色体都一样,这样才能把曹操后代从众多曹姓家族中挑出来。”
从全国的七十多个曹姓中,他们找到有家谱、有文献记载的9家曹操的后代。分析结果表明,这9家人的Y染色体有8家是一样的,都是“O2-F1462单倍型”。“这个类型是很罕见的,在人群中1%都不到,如此一致基本不可能是巧合,这说明他们8家真的源于一家。”曹操在民间早早演变成了奸臣的形象,这就排除了后人冒认祖先的可能。
找到曹操后人的Y染色体之后,他们又去曹操爷爷这一辈的墓葬里找骨头。
曹操的父亲、祖父和其他长辈都葬在他们的老家谯郡,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当时,亳州考古所的研究人员听说要骨头,都犯了难。曹操家族墓葬是1970年代挖掘的,“当时我们挖墓的时候,看到墓葬形制很漂亮,就保护了起来,很多出土文物搬到博物馆保存着,墓葬的封土就倾倒在边上了,墓葬中残余的骨头也跟封土扔在一起,骨头渣子都没保存。”考古人员说。
万幸的是有位叫做谢书璧的有心人。谢书璧老先生当时是带队挖掘的人,他回想起当年挖曹操爷爷的弟弟的墓时,看到墓主的两颗牙,亮晶晶的特别好,就留了下来,心想“以后科学发达了说不定还能分析出什么特别的信息”。两颗牙就用信封装着,放在库房里。他翻了半天,发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信封,倒出来一看,两颗牙还是亮晶晶的。
李辉把它拿到实验室,在牙齿上钻了一个小洞,把骨粉掏出来做基因测试,发现其中的Y染色体果然也是“O2-F1462单倍型”,跟曹操的后代一模一样。后来他们也做了夏侯家的Y染色体,完全不是这个类型。“这说明曹操后代跟曹操爷爷辈是一样的,曹操的父亲不是外面捡来的,还是他们曹氏家族的人。”就这样,历史问题的悬案通过自然科学遗传学的手段解决了,这是历史人类学的第一个案例。
“全人类的一部大家谱”
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单倍群”的工具不仅探明了曹操的身世之谜,还大致摸清了人类的迁徙之路。
“单倍群”的概念与“单倍型”有关。由于Y染色体可以在男性个体中稳定遗传,如果某个现代人男性祖先有一个Y染色体突变,那么他的所有男性后代都会带有这个突变,可以称为第1种“单倍型”。再过若干年,他的某一个男性后代中出现了第2个突变,即第2种单倍型,依此类推。第1代单倍型是其他单倍型的祖先型,其他单倍型都是后代型,祖先型与所有后代型合称为一个“单倍群”。
大而言之,全世界的Y染色体都属于一个单倍群,都来自20万年前东非某一个晚期智人男子。现代人走出非洲之后,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和演变。如果细分下去,全世界又可以分为20种主干单倍群,编号从A到T。
“Y染色体的谱系构建出了全人类的一部大家谱。”李辉说。最古老的A和B单倍群都没有走出非洲,C和D单倍群最早来到了亚洲和大洋洲,E单倍群可能出了非洲,但又回到非洲。F单倍群衍生出G、H、I、J等单倍群,在西方形成欧洲人种。O单倍群成了中国人的主流,而Q单倍群成为印第安人的主流。
迁徙得越远,基因的多样性就会越少,这在群体遗传学上被称为“瓶颈效应”。比如原来这一群人里有100个人,带着10种类型的基因。当迁徙的时候,不可能把原来的10种类型都带过去,一种情况是迁徙过程中要翻山越岭,只有少部分人能越过去;另一种情况是原居住地条件变得艰苦了,大家都想搬,但在路上死掉很多人,因为原始人生存能力很差。“所以这就像是通过一个窄窄的瓶口,只能带少部分人的基因过去,多样性下降了,这就是瓶颈效应。”越迁徙到最后,经过的瓶口越多,多样性下降得就越厉害。李辉解释,“所以非洲的多样性,从基因的各个角度看都是美洲的10倍左右,美洲土著是最低的。从非洲到亚洲,从亚洲再到北美,从北美再到南美,南美基本上没什么多样性了。”
“瓶颈效应”可以用来倒推人类的迁徙之路。比如现代藏缅语族的人群和汉语族的人群,在遗传多样性上是东高西低,这就可以证明,藏缅语族的人群是从东方向西迁徙的。
现代人走出非洲,正好处于距今约7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冰河期。当时,海平面远低于现在,现在的许多岛屿与大陆相连,成为人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旧石器时代的现代人由于地理阻隔,适应不同气候环境演化出了八个地理种,过去称为布须曼、俾格米、尼格罗、尼格利陀、澳大利亚、高加索、蒙古利亚和亚美利加。
大约1.5万年前,气温开始转暖,冰川开始退却。到1.2万年前,气候基本回升到现在的水平,现代人迎来了人口扩张的黄金时代。八个地理种的人群开始融合,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在各个适宜农业发展的河谷平原,文明的曙光开始出现。
如何理解“非洲起源说”
“现代人”的“走出非洲”,其实是灵长目-人科-人族类的动物三次走出非洲中的最后一次。进化史意义上的“现代人”(即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20万年前出现于东非,直到约7万年前才走出非洲。
在中国科普“非洲起源说”,李辉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一次在网络上,他看到一场对“非洲起源说”的围攻,“下面评论的基本上都在骂。‘你们这些汉奸居然认为我们是非洲起源的?有一个号称‘独立学者的人,写了很多文章来反驳。”
“近十几年来的人类演化研究中,有多项DNA研究成果,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进化的认识。”李辉说。
第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对现代人基因组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们比较全世界所有现代人的基因,发现人和人之间的遗传距离“绝对不会超过20万年”,而且有20万年差异的那些人全部集中在非洲,而非洲之外的那些人群,不管是美洲印第安人、澳大利亚原住民、欧洲人还是东亚人,他们之间的基因组的差异都不到7万年——这就证明了全世界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并从大约7万年前开始走出非洲。
“以前每个国家都觉得本国人民是本地起源的。没证据的时候谁都可以假说,比谁挖到的化石古老,就是谁那边起源的。在没有基因手段的时候,我们也只能这么想。”李辉苦笑着说。其实,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并不是各地现代人类的祖先,而是前两次走出非洲的古人类,他们在进化之路上被“现代人”所取代,并没有留下直系后裔。
人族动物第一次走出非洲,是在约175万年前。约260万年前,非洲人族中出现了“能人”,在约190万年前分化出直立人的亚种匠人。约175万年前,部分匠人走出非洲,从西亚进入东亚,覆盖了大部分欧亚大陆,成为东亚的各种直立人亚种的祖先。
100万年前,留在非洲的匠人中突变出了智人。约80万年前智人走出非洲,用了大约三十万年时间,覆盖了原先直立人占据的地盘并导致其几乎灭绝。到70万年前,全球开始进入冰期,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欧亚大陆西部与东部,在地理上被隔离,三地的智人渐渐分化成非洲的罗德西亚人、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和亚洲的丹尼索瓦人三个亚种。
20万年前,非洲的罗德西亚人又发生了突变,进化产生了“现代人”。现代人花了十几万年的时间,覆盖了大部分的非洲大陆,直到7.4万年前的“多峇巨灾”为其提供了走出非洲的契机。
“即便是宣传非洲起源的,也并非都讲得对。”前几年有一本畅销书叫《人类简史》,李辉买来看了一下,觉得书中的“非洲起源说”讲得不好。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是现代人智商不够高,斗不过非洲之外的尼安德特人,而7万年前发生了认知革命后,现代人才有智谋打败尼安德特人,才走出了非洲。“这种观点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认知的提升必须有相关的基因突变为基础,而科学家深入研究分析以后,发现没有任何相关基因是那时候突变的。”
其实现代人走出非洲的促因,学界的研究已经颇为清晰,大约7.4万年前,印尼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峇火山大爆发,其当量接近1000座维苏威火山爆发,给全球生物带来了巨大灾难,欧亚大陆的智人(即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也濒临灭绝,这为现代人走出非洲扫清了道路。“哪有什么认知革命。”
▶下转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