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更加灵活
2021-03-11潘伟
【摘要】随着全新教育理念的深化,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体系的转变,小学教育是学生们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重要学习阶段,也是思维能力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并结合巧妙的语文教学设计,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门类,对学生学习任意科目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这个学习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掌握良好的语文水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实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对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新时代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新课改教育理念给小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满足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转变,同时也为教师们带来了对应的困难。但是部分教师由于无法快速地适应全新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不到全面提升,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进步缓慢。在新课改全面实施后,仍然有部分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课堂上讲解语文问题时,教师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但是并没有传授孩子们良好的讨论技巧和方法,也没有合理地把控讨论节奏,很容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思维培养达不到理想效果,不利于学生们的发展。
二、利用品读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立足于课本知识的教学,通过开展品读的方式,对词汇和语句进行赏析和品评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展现出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运用的词汇和语句,比如课文中对“景色、风景以及风景如画”等词汇的用法,品词析句,结合课文的内容,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灵活地造句,感受它们不同的用法以及表达上存在的差异。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处美景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想几个赞美的词汇,不但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同时也激发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教师们的管用教学方法,小学语文开展情境教学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情境教学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们在情境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深入了解课文的含义,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出的内涵,学会独立思考,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学中,当讲解《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们播放课文相关的电影片段,比如为学生们播放《女娲补天》等一系列的中国神话影片,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从而将情感融入到课文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在为学生播放完视频前,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赏,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善于提出问题,主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才能更好的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往往直接交给学生标准答案,以此来让学生快速地提升考试成绩,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思维意识比较差。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实现小学生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当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有的小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乌鸦将石头扔进瓶子里,那么瓶子里的水不就变脏了吗?”在这个问题提出时,会引起学生的嘲笑,但是教师应该做好正向的引导,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打破思维束缚,大胆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接着学生提问进行延伸,提问:“如果想要乌鸦喝到干净的水,那么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方式瞬间活跃起来,并且随着开放性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五、突出学生的課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因材施教,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生活化,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文中这样描写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在对这句话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文中描写“焦急”代表着急的心情,“耐心”表示不着急,这两个词的用法是否相互矛盾?针对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文中这两个词语并用的原因和好处在哪里,经过学生们的一番讨论,总结出焦急和耐心都是对周总理的一种热爱之情的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六、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小学生已经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索和获取新的知識,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能力,将学过的知识良好地迁移到生活中,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漓江水具有哪些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展现漓江水的特点?然后学生们通过仔细阅读,找出了排比和比喻的用法,从而感受漓江水的特点,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统一的方法,对第三段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描述,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探究语文教学创新途径,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开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意识和问题观念,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3).
[2]彭瑛,艾晓映.激发思维兴趣,培养思维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3]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以吉林省C市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4]崔峦,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第三届“两岸四地”教学观摩交流会上的专题发言[J].小学语文教学,2005(2).
[5]刘丽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评论,2001(6).
作者简介:潘伟,女,1973年生,山东邹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