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不让读《海的女儿》

2021-03-11黄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利己文豪崇高

黄艳

听过一个电台读书节目,谈的是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节目中,有位母亲说,不应该让孩子读《海的女儿》,至少她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去读,因为人鱼公主太悲惨了。这个故事里体现的所谓高尚、牺牲精神,会让现实中的女孩子无法保护自己——这不公平。

那位母亲当然有权决定孩子读什么书,就像她有权决定孩子穿什么样的裙子、带什么样的发卡一样。事实上,每个母亲都对孩子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深刻地影响孩子最初的价值观、审美观。可是,《海的女儿》该怎么写,才适合女孩子读呢?王子善良、英俊,拿世俗的标准,还有比他更值得爱慕的男孩子吗?人鱼公主自然深深爱上了这个王子,可是她必须因此改变自己,十分痛苦地去改变……是不是为了不让自己吃亏,就断然终止感情?

可是,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历经磨难、痴心不改的爱情?哪里还有一往情深的生死之恋?同理,按此逻辑,其他男孩子的妈妈也不会让孩子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类的故事,因为罗密欧为了一个姑娘殉情而死,实在不值得!

也许,压根就不用来虚构这个故事。我们有饮食男女的柴米油盐、吵吵闹闹、斤斤计较,订婚、彩礼、私房钱……生活已经够了,还要文学做什么?有睡眠就够了,还要梦干什么?

《海的女儿》是世界级的童话,有孩子读得懂的故事,有值得大人思考的道理。就因为主人公牺牲了自我,就不向孩子推荐了吗?也许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观念,才能成为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无非是一种价值排序,比如鱼与熊掌,比如生命、爱情与自由,比如个人生活与社会使命哪个更重要。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讲述的都是人内心的价值排序和行为选择。文学比现实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冲突之极端、选择之艰难、人性之丰满。我们的敬意最终投向了崇高的奉献与牺牲者,他们处在人类精神的高峰,成为真实人生的对照、参考和引导。

再回到开头,那位母亲的话让我深思,恐怕一些人已经进化到了不仅从行为选择上赤裸裸地利己,而且开始从价值观念上对崇高进行否定了。实际上,从认同一种价值观到落实为行为选择,中间还有很远的距离,崇尚英雄与做英雄还远不能划等号。但是,如果从价值观上就开始排斥崇高,就彻底堕入了利己的本能。如果精明就是道德的無意识堕落,那实在太悲哀了。

此时,我想到了另一位母亲、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母亲——程氏。苏轼少年时读到《范滂传》。范滂是东汉的一位官员,刚正无私,得罪权贵被人诬告,判了死刑。临刑前,他向母亲告别说:儿子不能尽孝,希望你不要太悲伤。他母亲答道:一个人,既要追求千古美名,又想平安长寿,怎么可能呢?你为了大义舍弃生命,应该自豪坦然,你安心去吧。小小年纪的苏轼,读了后问母亲:如果我长大以后去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这大概是这位大文豪最早的价值选择,似乎还有点犹豫,不知道如何在悲壮的道义与静好的人生之间取舍。他的母亲是这样回答的:你愿做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做范母啊?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利己文豪崇高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概念辨析、条分缕析论述文走向“深刻”的策略路径
没上过大学也能当文豪吗?
重要的事
刘老师是一本万能书
小白兔迷路了
创业观念:利他主义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