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视频在教学行为研究中的价值、局限与改进

2021-03-11魏宏聚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切片编码分析

魏宏聚

教学行为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教学行为研究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抓手。为了克服教学行为研究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研究者利用教学视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量化分析。这种范式的分析方法运用相关软件工具收集高品质的教学行为素材,反复对比分析,有效降低了课堂观察的难度。然而,教学视频在教学行为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理清教学视频在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对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教学视频在教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影像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过程微观、实时研究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将教学视频图像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视频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的价值。

1.教学视频能够固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行为的精确化统计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场域,教学更是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稍纵即逝的,现场观摩往往无法精确把握教学行为的特征,而教学视频能够反复观看和编辑。如弗兰德斯师生言语系统,它通过视频3秒记录一次,对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师生言语行为进行精确统计和编码,分析师生在课堂上每一类行为话语的比例,进而判断教师的课堂结构、教学倾向及言语互动风格。由此可见,教学视频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场观摩和文本分析的一些局限,可以多人多角度地进行二次编码、二次分析,实现教学行为研究的客观化。

2.教学视频能够把握教学行为的全貌,不受时间和现场气氛的影响

传统的听评课容易受到时间、经验和现场氛围的影响,观察者在现场听评课时很难把握课堂全貌,无法为教学行为研究提供完整的资料。教学视频则能捕捉课堂上更多微观的细节,实现对教学现场的全息记录,从而更好地揭示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和内隐性。教师通过对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慢速观看、多人观看,使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得以结合,可以排除视频中的无效因素,将重要材料提取出来,还原真实的教学情境,对其进行分析。

3.教学视频为研究的公开交流提供教学反思载体

教师身在课堂之中,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往往难以突破思维定势,而视频的可视化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课后观察教学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具体来讲,教学视频可以通过“镜面反思”的做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一是通过“树镜子”寻找优秀的教学行为片段,为教学反思提供参照;二是通过“自照镜子”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不足,进行教学技能的修正;三是通过“互照镜子”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以教研组为单位比照自己和同伴的教学设计,互相促进。此外,教學视频有助于教师对深层次的问题展开教学反思,通过与同伴研讨、专家点评引发更多的思维碰撞,得到新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辅助的教学视频分析逐渐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极大地改变了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其丰富的视频资源也为教师开展研究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量化的教学视频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局限

在教育研究界,较为典型和流行的教学行为视频分析大多是以量化研究的形式开展的。如TIMSS,即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主要是基于录像信息分析模式建立的信息编码表。它通过量化数据对不同国家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横向比较,需要精心设计编码系统和框架。但是,这样的编码系统要求研究者在不同的编码间做出良好的区分和精细的计时,所以编码的可信度就降低了。又如FIAS,即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它对每个3秒钟的课堂活动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号,作为观察记录,以量化的方式对课堂上师生言语交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客观呈现事实,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然而,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结合课堂实景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且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弗兰德斯分析方法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

国内学者更多是基于国外视频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和拓展研究的。顾小清等人通过改进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开发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ITIAS);方海光等人提出了改进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IFIAS);穆肃等人以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为出发点,提出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TBAS)及系列方法。上述研究既有基于教学视频分析的研究成果,又有大量的研究实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指导。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研究大都是基于量化研究的视频分析,编码、赋值、评分是其普遍特征,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

1.数据难以解释教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量化的视频分析大多用编码的形式判断人的行为,用数字说话,为教学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证据”,比经验分析、宏大叙事更有力,但是只关注“发生了什么”“发生了多少次”,忽视了“为什么发生”“怎么发生的”。

2.忽视教学行为的生成性和情境性

量化的教学行为视频分析有着精确的时间计时和编码,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可以依据设定的标准来判断。但是,它显然没有考虑教学行为的生成性和情境性,也没有考虑师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忽略人的心理活动、主体情感和社会环境的分析方式,无形中将人的行为进行了肢解,其内在的整体价值就消失了。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艺术感被破坏,极有可能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其有效性也就有待考查。

3.难以把握典型教学行为的特点

量化的视频分析较少涉及对某个教学行为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更多的是对教学行为的机械划分和统计。这种对典型教学行为的忽视,影响了对典型教学理论的归纳总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视频分析的效果。

4.难以适切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使用需求

量化的视频分析操作过程复杂、难度较大、耗时耗力,尤其是建立编码的时候,对分析者的学科素养、统计方法等知识要求较高,脱离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很难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展开,那么其在中小学的实用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来讲,再好的分析方法,如果操作起来过于烦琐,其自身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

综上所述,量化的视频分析大多是对教学行为的机械化统计,缺少教育教学理论上的理解和探讨,在直接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三、教学视频分析的理想载体:教学切片

教学视频对于教学行为研究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行为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要结合课堂实景进行。由此,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究一种广泛适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分析方法,于是,教学切片应用而生。

教学切片是一种适切中小学教师使用的可操作性工具,其以录像视频技术为载体,结合现场观察,选取典型的教学行为片段,剪辑成教学设计活动短视频,直观而生动地呈现、分析教师的典型教学行为,以达到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校本研究的目的。具体来说,基于教学切片的视频分析具有如下价值和意蕴。

1.教学切片是独立的教学设计活动

教学切片一词是由生理学、医学中“切片”的概念生发而来的。教学切片能够全息化地记录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观察者通过对典型教学设计活动片段的选取,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一个教学切片就是对一项教学设计活动的独立呈现。

2.教学切片体现教学设计的经验和智慧

教学切片可以通过反复分析某一类教学行为片段,归纳某类教学行为的“一贯”做法,从而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的教学经验。也就是说,教学切片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学经验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概念化、外显化过程。

3.教学切片是生动、典型的实践性教学理论

教学切片能够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零散的、无意识的行为系统化、条理化,从而生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理论。教学切片主要对典型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优秀的和不足的教学行为。把握典型的实践性教学理论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优化教学,从而实现专业成长。

4.教学切片是教学情境的再现

教学情境具有即时性、一过性和现场性,是教学行为研究的难点。教学切片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它通过视频录像的方式全息化记录下教学现场,实现对教学情境和教学行为的固化,便于随时、反复的研究和分析,帮助教師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

总而言之,基于视频的教学切片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多次深入的审视和反思,归纳出实践性教学理论,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的有效抓手。然而,教学切片虽然有明晰的操作过程和步骤,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切片的选择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经验、知识和智慧的限制。若想教学切片研究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高教育研究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切片的实践价值,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切片编码分析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分析:是谁要过节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5G网络切片管理架构设计探讨
回头潮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