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指令,让教学现场更有序

2021-03-11沈丽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指令作业本精准

沈丽新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精准防控”。初次听到的时候,就深觉这个词语的高明——面对疫情,防控是必需的;但是又不可过度防控,以免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

“精准”一词,也随着疫情渐渐进入自己的审美视野,甚至走入自己的教育视野。回顾自己过往与当下的教育现场,也越发确定:教师对学生,发出各种指令的时候,也需要做到精准。指令精准而及时,可以让教学现场迅速有序起来,并且持续有序。

一、课堂教学时的指令要精准到位

作为我这样经常执教3个班级英语课的教师来说,收发作业是一项“大工程”。耗时耗力不说,一不留神,就会因为收发作业本而影响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是在上课前请几个学生发作业本。几个学生在教室里来来回回走动,也许嘴里还不停喊着名字,也许有学生不停地追问:“我的本子呢?怎么还没发到?”也许有学生拿到作业本直接往桌子里一塞,要写作业的时候又到处找:“我的作业本呢?”有的同学的作业本一不小心就被发到别的同学桌子上,当教师要求“打开作业本”的时候,一边是“老师我没有作业本”的求助,一边是“我这里怎么有两本作业本”的好奇,加上围观同学的凑热闹,教室里乱糟糟是常有的事。

我总是在上课之前把本节课要用的作业本按小组发到各组的第一个同学的桌子上。他们都很习惯,没有我发布指令,不会去动本子。只有等到我发布指令:“下面我们准备默写单词。请传2号本。”排头的学生才会开始往后传作业本——作业本都是按孩子们的座位顺序整理好的。

在课堂上,学生传作业本的时候,教师的指令仍然要非常精准。如果教师随口说:“看哪一组先传好?”那么,一定有好多孩子好奇地扭过身子、去看自己组和别的组到底谁先把作业本传好。不等结果出来,他们是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做下一件事情的。即便结果出来了,他们还忙着跟老师汇报、跟同学争论,到底哪一组是第一名。这个时候教室里大概率会乱成一片,有的教师也许还会忍不住发火,却忘了自己就是那个“始作俑者”。

当学生集体“失控”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先反思,找寻自己的问题,探究解决之道,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不遵守纪律。如果教师的指令足够精准,上述的混乱则完全可以避免。

我经常会发布一条很简单的指令:“请大家开始写课题。我会表扬先写好课题的同学。”孩子们会快速写好课题,然后举手,会得到我的点名表扬。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快速地进入良好的作业状态。

同样的精准指令,也发生在每次传递练习卷的时候。我从不说“看哪一组先传好练习卷”,而是说:“看谁先在卷子上写好班级、姓名和学号。”所以,我的课堂上孩子们传递练习卷的时候总是又快又安静,很快就进入答卷状态。

二、室外活动时的指令要精准有效

作为班主任,有很多时间段是带着学生在室外行走或者活动的。众所周知,一旦学生离开教室,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有的教师经常有挫败感,觉得学生不守纪律,难以管控。也有的教师会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与管理方式,尽可能地震慑住学生,让学生不敢轻举妄动。

在这无助与强硬之间,是否可以有一个师生彼此都舒服的地带呢?

每天午饭后,我都会带学生去操场,让孩子们自由活动一会儿。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候,他们觉得比上体育课更自由、更开心。我也喜欢看孩子们在柔软的草坪上打滚、玩闹,觉得那才是他们该有的童年。

然而夏天过后,渐渐入秋、入冬。我开始担心孩子们由于活动剧烈而大汗淋漓,在从操场回教室的路上被冷风一吹,体质弱一点的学生免不了会着凉。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必须正视。

面对这样的矛盾,最简单的方法是回避——饭后直接带孩子们回教室。最辛苦的方法是加大管理力度——严令不准奔跑,一旦发现,立刻取消其自由活动的权利。但这两个方法都以剥夺学生的乐趣为代价,是不折不扣的“懒政”。我努力找寻另外一种可能——用精准指令培养学生的自我把控能力,保证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快乐的午后时光。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带领学生不断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生活,不能遇到难题就绕过去。

我的指令非常简单:“不能让自己出汗。”

然后,跟这些一年级的孩子讨论“为什么老师这么规定”。孩子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出了汗,吹到风会着凉的。”“着凉了会生病的。”“我一着凉就会咳嗽的。”……明白“为什么”之后,继续讨论“怎么办”,他们也能想出各种策略:不爱奔跑的同学不要脱外套,可以在跑道上散步,也可以坐在草坪上;爱奔跑的同学要先脱外套、再去奔跑,如果觉得很热了、快出汗了,要及时停下奔跑的脚步。

在孩子们明确“为什么”和“怎么办”之后,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前,我的指令就精准发布——只有一条,但反复强调:“不能让自己出汗。”犯规的孩子会取消当天和第二天的自由活动,只能坐在看台上看别人玩儿。每有一个孩子犯规一次,其他孩子心上就加深一次对这条规则的认识。不到一周,这条规则深入人心,被贯彻得非常好。每天整队回教室的时候,我会逐一摸摸孩子们的额头。只要不是大汗淋漓,都不算违规。

这样的指令非常简单,孩子们自我执行的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他们只要理解接受了,都能遵守教师的精准指令。每天午饭后在操场的自由活动,又成为很多孩子一天中最向往的时光。而且,这个过程的前前后后,师生彼此都没有负担,身心都很舒展。

三、個别教育时的指令要精准温和

我们面对的中小学生都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犯错误,然后不断修正。作为教师,陪伴孩子们成长的同时,也不断目睹他们犯下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然后不断去指正、去教导、去引领。

在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接受,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规律。在接受之后,就更能心平气和地去帮助学生——这个帮助,当然包括批评、教育,以及适度的、允许范围内的惩罚。比如:取消参加某项活动的机会,取消参加某些评优的资格等。这样的批评、教育甚至惩罚,都是对学生的帮助,而不是发泄教师的不良情绪。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接受“学生就是会不断犯错误的”,那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就免不了会产生情绪,带着情绪去批评学生,很容易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教育也就很难达到目的。

很多年前,我的一个学生小A,在一节语文课上,又生气又委屈地离开了教室,到办公室来找我写英语作业。小A是一个六年级男生,正处于叛逆期。一有机会,就跟所有的大人对着干——包括他的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师。

一开始我不清楚他为什么离开教室,经过询问,才了解到语文课堂上如下的一幕。

预备铃响了,语文教师进教室了,学生小A还在写英语作业。

語文老师:“这是什么课?”

小A:“语文课。”

语文老师:“你在做什么作业?”

小A:“英语作业。”

“上语文课了,你还做英语作业?你有本事别上语文课,只上英语课啊!”

小A拍案而起,拿着英语书和英语作业就离开了教室。

——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儿童,一点点小事都可以成为他叛逆的理由。离开教室的那一刻,也许他觉得很潇洒。可是他来到我办公室,却是满脸的愤怒与委屈,甚至不安——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最后会怎么收场。

其实,小A这样的叛逆儿童,在我经历的一间间六年级教室里屡见不鲜。他们充满活力,主见越来越强烈,却没法事事都自己说了算。所以他们总是逮住一个个机会作祟,跟各路大人对着干。面对这样的小A们,面对小A们一次次的试图挑衅,教师的指令要更精准、更温和,也更无懈可击。

我当然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预备铃响了,进入教室去上英语课,教室里的高年级孩子——尤其是毕业班,还在乱糟糟地写着语文或者数学作业。我不问“这是什么课”——这样的明知故问透露出挖苦,青春期的孩子立刻能够感受到。我也不问“你在写什么作业”——估计一定会得来“你不会自己看啊”这样的腹诽。因此,我只是温和地发布最精准的指令:“现在上英语课了,请大家把其他作业收起来。”指令当然立刻生效,达到目的,这就是不把简单事情复杂化。

【结语】

疫情从2020年蔓延到了2021年,但是我们深信:冬将尽,春可期。只要我们继续执行“精准防控”的防疫指南,世界一定会回到从前那样的自由和美好。

而在教育现场,教师也该不断修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对学生发布指令的精准性。对学生发布的指令越精准,教学现场就越有序,师生关系也就越和谐,教育才可以真正发生,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指令作业本精准
一样,不一样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作业本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搞笑作业本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作业本变成羊肉串
打补丁的作业本
太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