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2021-03-11李建文
李建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也正是遵循着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的指引,不断地实践探索有效性。但是从现实教学中不得不看到,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学方法应用还不够灵活,也有些教学模式应用也不够广泛。这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激发没有具体的教学策略,由此也使得化学教学的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化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推广的今天,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课程的课堂在转型,例如各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信息技术与各个课程的深度融合。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也正是遵循着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的指引,不断地实践探索有效性。
一、打好前站紧抓预习环节,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因为其所具有的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点,教学也要采取有效策略。针对新生来说,一开始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落实落地“以学定教”,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根据自己所预习的情况,则会在听课中有重点的、有目的地去学习,且在逐步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兴趣也在变得越来越浓厚。
就预习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说,其目的就在于在正常上课的时候,学生能够提前将其中的知识障碍进行扫除,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明确和认知,从温故知新中、从新知识的思考与探究中形成知识认知的系统化,由此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理解入门。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带着目的并且根据教师所布置的有方向的预习任务投入预习时,就对所预习的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理解了,哪些还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才能获得消化。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或者问题。在此之前,教师都需要提醒学生将自己的疑问或者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教师在课前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加以掌握,并就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者是个别性问题,及时与教学计划结合起来,调整教学思路,把学生问题或者疑惑穿插其中,在知识讲授中引导学生答疑解惑。上课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境进行教学,而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了积极的思想准备,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讲解之中,以此来让自己心中的疑惑或者问题得到解决。随着教师循序善诱的讲解,学生的思路渐渐地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接近,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会一边听讲一边去了解揭秘化学原理的步骤是如何完成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可以说,在预习这个环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预习方向、预习重点等进行明确化。学生则能够调动自我的能动性,从预习之中建立对所学内容的初步印象。教师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列出的预习提纲对课后习题进行尝试解答,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一种训练模式下得到提高,知识掌握更为扎实,且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二、注重实验,引领学生参与体验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的特点就是生动和直观,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点燃他们的兴趣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行演示化学实验,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也观察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并做好记录。教师在做完演示试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复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学生也隨着教师实验方法步骤的一步步深入,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在学生亲自上阵参与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提前指导学生,做到细心、认真、细致,要精而巧,要心细和大胆,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加浓厚。一般来说,除了学生个体去体验做实验的感受,整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都可以分工完成这一实验。有的学生做主要的实验,有的学生提前准备做实验所需要的器具与材料,有的学生作为观察者对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捕捉,有的学生作为记录者及时记下实验中的细枝末节的各种变化,有的学生则作为最后的总结代表发言人……那么化学实验的成功,最终换来的是学生持久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操作能力,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思想的形成起到激励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始终注重与实验相结合。化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实验则是以其生动直观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时也体验了做试验需要秉承的科学与严谨,对科学原理的由来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也能够使得学生在一些积极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掌握化学原理,去探寻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发现物质的性质,化学视野不断拓展,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养成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
三、多样形式,调动学生课堂主体性
在一些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一节课时间有限,自己尽量能够在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或者是提问等等环节的时候节省时间,而在这样的一种心理之下,似乎化学教学中讲得最多的是教师,而被动听讲的学生则会显得有些落寞。这样的一种教学现象,实际上与新课改明确的教学方向相违背。学生是教学围绕的中心,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行为才是真正吸纳知识的驱动力。在各小组优劣搭配下,教师要鼓励各小组能够为其成员分配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情境,利用问题做导引,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探究,并多创造学生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和机会,尊重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同时,教师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教学按照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进行梯度划分,从而使得不同学习差异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步发展。
在化学课堂上一些化学实验因为受到一些时间以及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一般性的描述,而学生缺乏直观的观察,因此其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的印象并不深刻。一个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家庭小试验。这就避免了空间与时间的不足,也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切身体会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做好化学课上课下的衔接和延伸,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发展他们的主体兴趣。单凭化学课堂上的教学还无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的原理及概念的形成过程。亦或者说受课堂时间所限,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亲自去操作实验。那么,结合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鼓励学生能够发动自我的主动性,通过以课后一些家庭实验来进行知识的继续理解、深化、掌握以及运用。在家庭实验中可以说学生的整个状态是放松的,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具有生活特色以及非常强的趣味性,这是家庭实验的优势。学生投入其中,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知识的好奇心也非常的强烈。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外进行实验的同时也是一种别具味道的体验,也进一步加强了化学教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说使得化学更加接地气。而课外之后的这些化学实验,实际上有的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讲到的,这也进一步拓展了化学教学的知识面。
四、多资源融合,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不是单一的化学公式以及化学元素等等,实际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比如说,在介绍某一种元素的时候,势必会说到发现这一元素的科学家。而由此教师可以给大家讲述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实际上也是语文学科的一种渗透;有些化学的原理或许化学物质的发现要追溯到以前的历史时期,这同样也与历史学科相联系;一些化学实验以及反映的现象在生活中,实际上也与地理环境相关联,是与地理相融合的等等。那么其实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融合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来为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化学。那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及他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化学教学也可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好地去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为理科性质的化学,实际上其因为知识结构的复杂多样,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还有一些性质结构等等概念的具有较强理解性的问题。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使得他们思维要灵活。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让教师尽量做到精讲,改变传统课堂的一种单一和机械的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引导学生通过多观察、多操作、多练习、多分析、多探究、多创新等等,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正是因为多媒体教学等等辅助手段的介入,在化学教学之中,比如新课的引入、重难点知识的讲解、随堂测试等教学环节,都能够获得信息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支持。多媒体技术在进入到化学课堂之中的时候,又使得一些难以想象的化学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得学生能够在直观认识中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与此同时,因为有些化学实验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就需要进行一种虚拟实验。信息技术恰恰能够提供这样的帮助,从而使得一些像反应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有毒药品等等,在虚拟实验中避免了操作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实验一样的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布置任务,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来查找、收集一些学习所用的资料,师生之间也可以借助一种信息技术交流软件来进行相互的探讨交流、作业汇报、实验结果的汇报等等,从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也使得评价方式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冯兵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甘肅教育,2016(6).
[2]包爱林.从不同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何花.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24).
[4]李彩飞.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