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2021-03-11王晓峰
王晓峰
Q 开学后进行了第一次月考,孩子成绩不理想,他大哭不止,无法正常入睡,连续几天提不起精神。这不是第一次了,孩子面对失败,反应总是很强烈。我该怎么引导呢?
A 孩子因失败而难过,是最自然的情绪反应,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身为父母的我们应给予接纳与理解。面对孩子的失望、委屈与无助,一个拥抱,一句“爸爸妈妈知道你难过”胜过千言万语。
不要禁止孩子表达情绪
一味压抑情绪,孩子更容易怯懦胆小、身心不健康。有些父母害怕看到孩子面对失败时的无助软弱,一旦看到孩子委屈、无助或哭泣,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大加训斥或指责,这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只有正视自己的脆弱和局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坦然面对失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有进取心、好胜心,尤其是孩子,他们总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强,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称赞,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赞赏,会让他们自信心爆棚。
正因为拥有好胜心,孩子们才会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在集体活动中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适度的好胜心是孩子进步的催化剂。
但值得注意的是,好胜心是把双刃剑,好胜心过强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求胜心切,一旦失败,就无法承受失败带来的压力,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孩子的挫折感、无助感都是后天习得的,尤其是12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评价系统,对自我的感受往往来自外界的评价,所以,父母对孩子应该积极鼓励,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坦然面对失败。
鼓励和打击带来不同的结果
当孩子遭受挫折和失败时,父母的鼓励或打击,都会强化他们对自我能力的判断。
当幼小的孩子动手拆装玩具,或穿衣穿袜遇到困难时,请扪心自问,我们是在一旁鼓励“妈妈相信你一定行”,还是打击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孩子进入学校,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我们是乐观帮助“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咱们一起面对”,还是烦躁和指责“成绩这么差,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
肯定和鼓励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并让孩子懂得过程也很重要,忽略结果的成败。而否定和指责多半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判,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的孩子,会形成自卑心理,失去尝试的动力,遇到或预见困难,就会退缩和放弃。
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对孩子的要求都满足,为孩子营造舒适的小环境。但孩子一旦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大环境,就会因为失去了优先照顾和焦点关注,敏感察觉到不适,而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和心理不适,对输赢和外界的评价异常敏感。
孩子终归要走向社会,所以请在孩子还未形成定向思维和自我限制之前,创造环境让孩子明白娱乐、游戏、竞争、比赛都有输有赢的道理,让孩子自由地体验输赢带来的情绪感受,并享受这个过程。
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
另外,父母对待失败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家长朋友可留意一下自己平日的行为和情绪,和朋友们下棋、比赛或团队业绩考核中,自己也会争强好胜、在意输赢吗?如果父母对失败、挫折都有强烈消极的情绪反应,又怎能期待孩子笑对失败。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最好的示范。当孩子遇到失败想退缩、放弃时,可以分享自己坦然面对失败并取得成功的经验,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应该坦然面对失败。
还想提醒父母,不要拿“别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比较。父母期待以这样的方式树立榜样,激励孩子进步。殊不知,这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你胆子真小,你看谁谁胆子多大,勇于发言”“你真窝囊,他抢你的玩具,你不會也抢他的”“你脑子就是比弟弟笨,你看他说一次就记住了”,这样的否定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沉重的“十字架”,压得他们失去原有光彩与力量,怀着“次品”的心态,不停地与自卑、羞愧作战,又怎能拥有豁达心胸、不惧失败?
每个孩子就像不同的宝石,有的似钻石硬度极强,有的似红宝石热情似火,有的似紫水晶低调神秘……正是因为这些色彩和独特,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只有以欣赏的心态去鼓励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明白无论结果是成是败,是输是赢,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是独一无二值得被尊重与珍视的生命!
编辑 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