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在超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021-03-11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支护桩倾角锚索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1 工程概况

1.1 超深基坑概况

依托工程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地基基础呈“L”形,总占地面积为58659.8m2,建筑面积为318577.49m2,属于框架结构,地上共分布14栋5~9层建筑,地下5~6层,地下面积为236309.03m2。该工程基坑周长为1150m,南北方向总长约370m,东西方向宽度约100m,基坑开挖深度为19.3~33.3m,基坑北部基底绝对标高为23.3m,基坑南部基底绝对标高为28.6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为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开展,基坑支护设计采取“支护桩+锚杆+帷幕止水(土体加固)”“支护桩+钢管桩+锚杆和钢管桩+锚杆支护”的支护方式,根据基坑深度、地层条件和场地周边环境,划分为17个剖面。项目基坑BIM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基坑BIM模型图

1.2 地质及水文条件

场区地貌为剥蚀斜坡-剥蚀堆积缓坡,后经过人工回填改造形成现地貌。通过钻探揭露,场区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全新统洪冲积层(Q4al+pl),上更新统洪冲积层(Q3al+pl),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局部夹有后期侵入的煌斑岩(χ53);受构造影响,场区存在部分碎裂岩(SL)。场地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地基土层以素填土、粉质黏土、含黏性土粗沙砾为主,岩体以花岗岩、煌斑岩为主。

场地稳定水位埋深为1.1~4.6m,稳定水位标高约为39.65~53.98m。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2m。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上层滞水、第四系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各含水层间大部分相互连通。

2 BIM模型建立

2.1 BIM软件配合应用

当前适用于BIM的软件种类较多,但大部分软件互相导入协同工作的兼容性较差,因此在模型建立前,应确定建模中不同的内容采用哪些软件及软件如何配合使用,这样才能提高各软件之间的协作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该工程中,主要使用的建模软件为Revit、品茗施工现场三维布置软件;模型轻量化软件为Navisworks、Lumion;图片处理软件为PS。

2.2 BIM建模规划

(1)建模标准。BIM模型建立需要从不同的需求角度出发,且具有不同的建模标准。该工程应用BIM技术主要集中在施工方案优化、细部节点设计优化等方面。在基坑支护阶段可应用BIM技术对施工方案和细部节点的合理优化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结合现场实际建立模型,确保模型精度能够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2)文件大小控制。该工程按照基坑支护形式将各单元模型支护结构拆分后建立模型。要合理控制模型文件大小,单一模型文件不宜过大,以此避免出现后续多模型合并后硬件设施反应过慢的问题,同时避免给现场实时浏览和下载带来不便。

(3)模型坐标系统。所有模型和参照模型的坐标均与项目设计控制点保持一致。模型建立前使用Revit软件制作各专业样板文件,约定共同项目基点位置,按照设计控制点确定坐标。各模型文件可直接进行原点对原点链接,从而开展BIM协同建模工作。

(4)构件信息规划。为方便项目后期进行局部模型检索和查询,在开始进行建模前,需要统一规定模型构件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在该工程中,BIM构件模型包含基本的尺寸、标高信息、材料的型号以及厂家等信息。

(5)深基坑模型建立操作要点。该工程中采用Revit 2018建立深基坑模型。首先,建立建筑样板文件、结构样板文件,确定项目基点,并绘制出各单元关键标高和各单元轴网;其次,建立各类族文件,并在族文件中定制创建共享参数,以便导出明细表时保证构件关键信息的完整,例如冠梁、腰梁钢筋配筋信息,支护桩钢筋配筋信息等;最后,依据设计图纸建立各单元构件的族或模型,将各个族或模型文件导入项目样板,并进行定位,从而完成模型建立。

3 超深基坑工程中BIM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办公、生活区布置

施工项目准备阶段必须进行办公区与生活区的布置。布置原则是在满足基坑周边堆载要求的前提下,在有限的临时用地面积上尽可能满足办公、生活的需求。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利用BIM技术对办公区、生活区进行综合布置,既兼顾了项目部的美观性,又保证了项目部的实用与经济性。

3.2 支护桩施工方案

该工程混凝土灌注桩、高压旋喷桩、钢管桩数量庞大,在传统文档管理模式中存在很多缺陷,尤其是文档之间集成性不强,在后期资料复杂的情况下,很难快速找到需要的支护桩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随支护桩与止水帷幕施工进度,利用BIM技术实时指导其施工顺序,标注其位置、直径、标高等信息。在模型中可单选或多选支护桩,查询支护桩信息明细表。支护桩与止水帷幕如图2所示。

图2 支护桩与止水帷幕

3.3 基坑阳角处锚索设计优化

该工程基坑呈“L”形,存在阳角,锚索施工时需要进行锚索角度设计优化以排除锚索交叉碰撞的问题。建立阳角处原锚索模型,锚索倾角为20°,设计钻孔直径为150mm,考虑实际施工情况,模型直径取200mm。根据模型发现,互相影响的锚索主要为7单元1~15号锚索。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4.7.8条的规定,锚索角度可以在20°~45°进行调整。

通过模型调整,发现冲突锚索每一根均调整2°~3°,即可在倾角允许范围内防止锚索冲突。但此种方法不利于现场施工,每一根锚索都要调整角度,即需要锚杆钻机每施工一次就进行一次倾角调整,施工效率低,并且易导致操作人员记错锚索倾角,出现人为失误。通过多次调整模型倾角,最终将冲突锚索分为四组,1~3分为一组保持原设计角度为20°;锚索4~7分为一组调整倾角为25°;锚索8、9分为一组调整倾角为35°;锚索10~15分为一组调整倾角为25°,即可满足施工要求,防止锚索之间的冲突。基坑阳角处锚索倾角调整如图3所示。现场根据此调整角度施工,施工效果良好,成功避免了锚索冲突导致的工期、成本损失。

图3 基坑阳角处锚索倾角调整示意图

3.4 基坑阳角处高台衔接设计优化

在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坑支护建模过程中,发现基坑阳角处由于两个剖面间支护形式不同,其衔接并不顺畅,一侧的高台与另一侧的放坡之间形成了8.2m高的高差,降低了基坑的局部稳定性与安全性。

利用BIM模型对此处进行优化设计,将高台截面端支护形式更改为放坡支护形式,使放坡支护截面与其顺接,如图4所示。结合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此支护方式满足基坑安全等级需求。利用BIM技术提前发现此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基坑的安全性。

3.5 基坑安全梯笼通道设计

该工程基坑土石方开挖深度为19.3~33.3m,为方便作业人员上下基坑,利用BIM模型配合技术部、安全部共同设计并制作装配式安全梯笼。通过BIM建模,确定梯笼设计参数、规格,并模拟施工工序,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同时结合结构受力计算,保证了梯笼的安全性、耐用性。装配式安全防护梯笼如图5所示。

图4 基坑阳角处衔接优化设计

图5 装配式安全防护梯笼

4 结束语

BIM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和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辅相成,并在工程施工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提前发现并解决超深基坑施工中难以发现的问题,规避风险,节约工期与成本,增强项目管理的科技手段,从而为工程施工带来增值效益。

猜你喜欢

支护桩倾角锚索
供水泵站基坑排桩支护局部失效引发连续破坏机理研究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地球轴倾角的改斜归正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激光倾角仪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基坑支护桩结构土体受力变形机制、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及支护桩结构合理间距分析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深基坑双排支护桩的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