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中国机器人产业当前形势与展望
2021-03-11◆郑焱/文
◆郑 焱 / 文
在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与长三角产业创新大会暨2021年首期质量大讲堂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赵杰教授通过线上连线方式发表了题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当前形势与展望》的演讲,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当前形势、未来战略发展、国际机器人竞争格局做出了研判。
赵杰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攻坚克难关键期、重大发展机遇期、技术并跑争夺期、产品重大变革期。
攻坚克难关键期:随着我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我国机器人产业扭转了2018、2019年的低迷状态,增速逐步恢复常态,也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基于当前国际形势,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加剧。”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包括学术交流、产品出口、供应链等方面的卡堵,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国际机器人龙头企业纷纷着力中国市场的争夺,将其作为决胜未来的战略和关键。”由于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工业机器人市场,国际龙头企业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在我国建厂,将原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直接转变为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使得我国机器人企业将直面国际机器人龙头企业的竞争。
赵杰教授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指出,我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但存在比较大的逆差,进口机器人主要来源于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出口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先进国家的机器人具有先发技术优势、产品性能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而国产机器人在国外品牌持续降价的情况,正在逐渐失去成本优势。同时,以往通过市场换技术所造成的对国外技术和产品长期的依赖性也正在凸现。性能不如人、价格差不多,倒逼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必须走提升性能的道路,而真正决定机器人性能的,是核心技术的突破。
重大发展机遇期: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赵杰教授认为更重要的是,“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对机器人产业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即:这个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积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下去的”。其次,由虚向实的大环境以及科创板上市,也是利好,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第三,资本市场趋于谨慎,真正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拿到更好的资源。
技术并跑争夺期: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计算、5G、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交叉融合后,会产生很多新兴技术,使国产机器人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赵杰教授说,只要抓住这个并跑的机遇期,攻艰克难,争夺技术优势,未来中国机器人发展将难以预料。他建议,企业应专注细分领域,寻求技术上的差异化。“我国机器人产业需要一大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尽管市场容量没有那么大,但产品在该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企业将成为‘隐形冠军’。”
产品重大变革期:当前,机器人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的拓展会带来更多新需求,而新需求又不断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赵杰教授看来,产品的快速变革,同样让我国机器人有机会与国外并跑。“我们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机器人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相信,一旦服务机器人行业爆发,我国同样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机器人需求市场。”
赵杰教授在演讲中预测了未来十到十五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格局。
第一,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将被重塑,中国将成为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实际上,我国目前占有较大的市场优势,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以欧、美、日、韩为主导的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将被打破,形成中、美、欧、日、韩主导的全球机器人产业新格局。
第二,亚洲及“一带一路”国家,将成为世界强国争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龙头企业都把争夺中国市场作为决胜未来的一个重要战略,随着产业的逐渐转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赢发展,国际上整机龙头企业将以中国市场为战略要地,主攻亚洲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新兴市场。
第三,服务机器人将成为世界机器人强国争夺新兴产业主导地位的重要战场。服务机器人行业总体上还没有爆发,但一旦爆发,其市场价值将远远高于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占据整个全球机器人产业非常大的份额。谁取得了服务机器人市场的主导地位,谁就占据了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龙头地位。
第四,特种机器人将成为世界机器人强国相互制衡的重要手段。特种机器人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随着未来产业发展,特种机器人的特殊性会逐渐减弱,但它的地位会异常突出,从而成为世界机器人强国相互制衡的重要一环。
赵杰教授说,“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国产工业机器人中低端产量不断提升,但始终没有突破30%;低价竞争战略曾经发挥过一定作用,但未来却有将机器人市场拱手让给国外品牌的巨大风险;同质化严重,造成企业效益明显低下,甚至处于薄利、亏损状态,而没有利润如何谈高质量的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成果不少,但都是“点”上的成果,尚未出现标志性、颠覆性、引领性的重大成果;等等。虽然问题不少,我国机器人产业在三十年发展历程中也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和经验,特别是现在拥有了技术与产业位居世界强国行列的机遇。只要在未来,猛攻“卡脖子”技术,强化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性,推动机器人产品向中高端发展,中国必将成为全球供需两端的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