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增强用聚丙烯腈纤维的耐海水腐蚀性研究
2021-03-11王艳丽邹黎明
王艳丽,张 磊,邹黎明,徐 静
(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混凝土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优异、成本低廉及原料来源广等优势,一直在建筑材料领域占据重要位置[1]。但传统的混凝土因为其自身具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拉伸强度低、抗裂性差、韧性差及脆性大等,应用受到限制[2-3]。因此,近年来混凝土改性研究成为热点[4-5],其中利用纤维增强作用来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应用研究最为广泛[6-7]。国内常用来增强混凝土的合成纤维有聚丙烯腈(PAN)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和聚丙烯(PP)纤维等。但是,PP纤维耐日晒老化性能较差,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不稳定性;PET纤维表面光滑,与混凝土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较弱,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充分发挥纤维的增强效果;PAN纤维具有质感柔软、不怕虫蛀等优点,其力学性能优于PP纤维,尤其是耐日光性能和耐气候性能明显优于PET、PP等纤维,因此在土工建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实验
1.1 原料
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牌号2018-05-#3,0.68 dtex,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产;PET增强纤维:3.27 dtex,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产;PP增强纤维:6.97 dtex,江苏耀华塑料有限公司产;海水:氯化物浓度为5 610 mg/L,取自东海大桥海岸。
1.2 设备与仪器
Nicolet 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制; D/max-2550型18KW转靶X射线衍射仪:日本Rigaku公司制;XQ-2型单丝纤维强伸度仪: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制。
1.3 海水浸泡实验
参照GB/T 21120—2018《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15]方法,将纤维试样置于常温(25 ℃)下装有海水的烧杯中浸泡,其中海水中氯化物浓度为5 610 mg/L。浸泡50 d后取出纤维,用蒸馏水洗净,在50 ℃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1.4 测试与表征
红外光谱(FTIR):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在衰减全反射模式下对纤维进行测试。扫描波数为600~4 000 cm-1,最高分辨率为0.09 cm-1,扫描32次。
X射线衍射(XRD) :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纤维的结晶度(Xc)和晶区取向度(fc)进行测试。采用铜靶辐射(40 kV,150 mA),扫描衍射角(2θ)为5°~60°,扫描速度为20(°)/min。纤维的Xc根据分峰的谱图按式(1)计算,fc按式(2)计算,晶粒尺寸(D)按Scherrer公式(3)计算,晶面间距(d)根据布拉格方程(4)计算。
Xc=∑Ic/(∑Ic+∑Ia)×100%
(1)
fc=(360-ΣB)/360
(2)
D=Kλ/Bcosθ
(3)
d=nλ/2sinθ
(4)
式中:∑Ic为结晶部分的总衍射积分强度;∑Ia为非晶部分的散射积分强度;B为谱图中第i峰的半高峰宽;K为Scherrer常数,取值0.89;λ为X射线波长,取值0.154 056 nm;θ为入射X射线与相应晶面的夹角;n为衍射级数。
力学性能:按照GB/T 14337—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16]测试单丝的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
耐海水腐蚀性:按GB/T 21120—2018《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15]方法,计算海水浸泡后纤维的拉伸强度耐蚀系数(Kf)。
Kf=FA/FB×100%
(5)
式中:FA为经氯化物浓度为5 610 mg/L的海水浸泡50 d后的纤维拉伸强度;FB为未经海水浸泡的纤维拉伸强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FTIR分析
从图1可看出:海水浸泡前,建筑增强用PAN纤维在1 452 cm-1处出现PAN分子链中亚甲基(—CH2)的弯曲振动峰,在1 732 cm-1处出现羰基(C=O)的伸缩振动特征峰,归因于第二单体中的酯基单元,在2 242 cm-1处出现第一单体丙烯腈(AN)中氰基(—CN)的伸缩振动特征峰,其中—CN的吸收峰强而尖锐,相比于普通PAN纤维,1 732 cm-1处的吸收峰峰强明显偏弱[10],表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中除丙烯腈以外的共聚单体含量较少;在海水中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未出现新的特征峰,C=O和—CN的吸收峰峰强、峰形和峰位基本没有变化,说明PAN纤维的主要化学组成在海洋环境下维持不变。
图1 海水浸泡前后纤维的FTIR图谱Fig.1 FTIR spectra of fibers before and after seawater soaking1—未浸泡;2—浸泡50 d
从图1还可以看出:海水浸泡前,PET增强纤维在1 105 cm-1和1 250 cm-1处出现C—O的吸收峰,在700~900 cm-1和1 450 ~1 600 cm-1区域出现多重较弱但尖锐的吸收峰是由分子链中的苯环引起的,在1 715 cm-1处强且尖锐的伸缩振动峰则是由酯基中的—C=O引起的;在海水中浸泡50 d后,PET增强纤维主要吸收峰未有变化,且无明显的新吸收峰出现;PP增强纤维的—CH2弯曲振动峰出现在1 456 cm-1处,在1 375 cm-1处出现甲基(—CH3)弯曲振动峰,在2 920 cm-1附近的多重吸收峰是由—CH2和—CH3的伸缩振动叠加作用引起的;在海水中浸泡50 d后,PP增强纤维的主要特征吸收峰未有变化,且无明显的新吸收峰出现。综上所述,在海水环境中,建筑增强用PAN纤维、PET增强纤维和PP增强纤维的主要化学组成均较为稳定。
2.2 XRD分析
3种增强纤维在海水中浸泡前后的XRD图谱见图2,计算得到纤维的Xc,D,d和fc如表1所示。其中,D和d分别对应PAN纤维(100)晶面、PET纤维(100)晶面和PP纤维(110)晶面。
图2 海水浸泡前后纤维的XRD图谱Fig.2 XRD patterns of fibers before and after seawater soaking1—未浸泡;2—浸泡50d
表1 海水浸泡前后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参数Tab.1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fibers before and after seawater soaking
2.3 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
PET增强纤维大分子链的结构立体规整性较高,分子间作用力强,海中水浸泡50 d后拉伸强度由原来的1 141 MPa降至1 132 MPa,降幅为0.79%,初始模量由12.9 GPa升至13.5 GPa,增幅为4.65%。由于PET增强纤维有一定的亲水性,海水渗入到PET增强纤维中,取向度略有降低,所以导致PET增强纤维拉伸强度有所下降。另外,可能由于经海水浸泡后PET增强纤维结晶度增大,因此PET增强纤维表现出初始模量增加。
PP增强纤维属于烯烃类纤维,分子结构中没有活性官能团,在海水中基本稳定,所以海中水浸泡50 d后,PP增强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基本保持不变。
表2 海水浸泡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和耐海水腐蚀性Tab.2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eawa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ibers before and after seawater soaking
从表2还可以看出:建筑增强用PAN纤维、PET增强纤维、PP增强纤维的Kf分别为99.4%,99.2%,100.0%,PP增强纤维表现出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Kf介于PP增强纤维和PET增强纤维之间,表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耐海水腐蚀性能介于PP增强纤维和PET增强纤维的之间;另外,海水中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拉伸强度达1 261 MPa,其拉伸强度与PET增强纤维相近,约是PP增强纤维的1.9倍;海水中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的初始模量为18.6 GPa,约是PET增强纤维的1.4倍、PP增强纤维的3.2倍。因此,建筑增强用PAN纤维包括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在内的综合力学性能高于PP纤维和PET纤维,PAN增强纤维在海水中浸泡后初始模量上升,具有突出的模量保持优势,表现出良好的刚性。纤维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中受荷时,作为增强体的纤维承担荷载,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受力后的应力传递效应,通过纤维与混凝土界面可以传递给纤维较高的应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纤维在混凝土受载时的应力分散作用,抑制混凝土基体中微裂纹的产生,提高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中的耐受力[22]。
3 结论
a. 海水中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PET增强纤维和PP增强纤维无明显的新吸收峰出现,主要特征吸收峰的峰强、峰形和峰位基本未发生变化。
b. 海水中浸泡50 d后,建筑增强用PAN纤维拉伸强度为1 261 MPa,与PET增强纤维相近,约是PP增强纤维的1.9倍,初始模量为18.6 GPa,约是PET增强纤维的1.4倍、PP增强纤维的3.2倍。
c. PP增强纤维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最好,其次为建筑增强用PAN纤维,PET增强纤维较差。但PAN纤维在海水中环境中具有优异的模量保持优势,可以更好的提高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中的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