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与高架桥梁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监控
2021-03-11李林威
李林威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353000)
0 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在城镇中人口越来越密集,日交通流量逐步变大,从而导致城市内出现交通拥堵现象频繁,市政道路承担的分流压力越来越大。高架桥作为城市内快速通道,其作用日益突出,安全性和工程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市政道路与高架桥梁工程质量管理重要性分析
市政工程中道路和桥梁工程一般交通运输量大,属于公共基础建设工程,建设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解决拥堵的交通,达到便民生活的作用。工程建设完工后,作为缓解公共交通压力的高架桥,其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民生效应是巨大的,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工程本身也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桥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对人们的财产和安全产生的损失不堪设想。 因此要求桥梁工程在设计阶段对图纸严格审查,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避免建设过程中及运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不仅不能满足建设规范要求,严重的将损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进行道路和桥梁工程质量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市政道路与高架桥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2.1 技术问题
城市中的高架桥梁是为解决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的城市内交通拥堵问题。 在有限的土地上开发立体空间,可缓解人们出行的拥堵,节约时间成本。 故城市内高架桥梁一般建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建设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施工课程培训,对施工图纸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时产生误差情况,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资料技术不一致。 与其他工程不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周期的要求较为严格,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主观认为市政工程出现问题可以再解决,为满足检查只做表面文章,未按技术规范施工,忽视工程质量。
2.2 施工问题
2.2.1 桥梁施工
高架桥梁在施工过程和完工后常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桥梁基础、桥墩结构、桥面铺装等部位。 桥梁基础的稳定是保证桥墩的稳定,也是保证整个桥梁安全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桥梁基础建设的精确度。 桥墩结构的刚度、强度、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工程的整体质量。如立柱设计不够密集,将降低桥梁的稳定性,缩短其使用年限。 桥面铺装作为结尾工程,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桥面施工厚度不够、不按规范施工及防水效果不好等。 长期使用后桥面会产生裂缝,影响桥梁使用寿命,对过往行人和车辆产生安全隐患[1]。
2.2.2 道路施工
道路施工常见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路基的回填土、压实及水泥稳定碎石三个方面。 道路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体现在路基建设上。 市政道路不仅肩负运输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管线的铺设,在二次开挖后沟槽回填土的土质、厚度、碾压效果都将影响后期道路的使用寿命。 如密实度达不到或者回填土内夹杂其他大颗粒,在后期降雨后会产生沉陷,破坏路面平整性、稳定性及压破地下管线。 路基压实质量不合格会产生路面两边、中间出现裂缝,严重的还会出现路面沉陷。 压实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碾压次数和力量不够、道路平面内碾压不匀称、回填土厚度较大等。 道路基层水泥碎石不均匀会使地面产生裂缝。 其主要原因是底基层表面存在高程超过标准、碎石摊铺前利用钢丝放样存在过大误差、水泥与碎石搅拌不均匀、水泥碎石在摊铺前出现离析或者表面松散、碾压力或次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稳定后碎石养护期间保湿不足等原因[2]。
2.3 设计问题
高架桥是在城市道路的基础之上建设的,高架桥主要作用是分散每日的交通流量, 减少城市拥堵,增加城市道路面积。 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城市道路中如何合理选择高架桥建设路段,减少工程投资和建设周期,将社会效益最大化是设计工作面对的难题。 设计工作者需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城市发展规划、线路部署,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从长远角度对工程进行优化设计[3]。
2.4 管理问题
2.4.1 市场管理问题
工程建设市场乱象丛生,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 许多建设公司为本地注册公司,从本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招标单位委托部门直接接受项目,忽视或未采用工程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监理制,未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程序明确责任。 如在工程招投标前对评委和业主进行资金交易,扰乱招投标市场规则,营造不良风气,最终让施工能力不足的单位全权负责,对工程质量存在不负责的态度。 一部分领导人只关心政绩而盲目将施工周期缩短,导致工程质量不断出现问题。
2.4.2 工程质量问题
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谨、全面的质量监管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 但是在很多地方工程缺乏行业监理监管或监理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忽视建设过程中监督管理在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的重要性。 施工单位内部对于质量控制存在缺陷,在公司内部实行承包制,在这种制度下工程的质量管理难以稳步推进和落实,容易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还有一些承包单位不具备健全的资质,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理解存在误差,不按图施工。 根据一些项目数据,分包工程施工质量整体要落后于总包企业工程质量。
3 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1 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问题的预测和检验。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大量的实测基础数据资料,利用频率分布图的方式展现出来。 主要的优点是这种方法很直观,易于理解。 缺点是直方图法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且无法显示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其使用的局限性[4]。
3.2 ABC 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对工程存在的缺陷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对各种缺陷按类型进行归纳,依次排成条,先处理频率高的缺陷,如图1 所示。
图1 ABC 分析法
3.3 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工程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表面现象对其根本进行剖析,是一种由粗到细的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法包括散差分解型和工作分类型两种。 散差分解型因果分析也称之为鱼刺图,其特点是图中有很多分支。 鱼刺图会有一条主线,确定影响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分支上分解次影响因素,层层分解,逐步剖析,横、纵因素相互联系,直观地发现质量因素之间的联系,如图2 所示。 工作分类型因果分析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序进行细化,从细微处出发,一级一级查找对工程质量不利的因素[5]。
图2 工程质量管理的鱼刺图
4 以某桥梁工程为例
某高架桥梁工程是环线的延伸段,为城市内快速路,设计车速80 km/h,桥面总宽度是25 m,采用双向六车道。 高架桥下部是结构独立式承台、双柱身桥墩和挑臂式盖梁,上部是预制箱梁结构,桥面为沥青铺装。
该工程建设前制定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其主要核心是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标准保证、制度保证、技术保证和方法保证。 从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界定责任界限,任命小组长为责任负责人,依据规章制度进行事务处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将部门、小组工作内容、目标、质量进行量化,明确任务分工。 科学合理的分工能避免因任务量分配不均衡导致员工负面情绪,有助于团结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6]。
建立全过程施工质量监管制度, 包括事前监管、事中过程监管、事后监管。
1)事前监管要做到对建设单位和人员资质、资格的审查。 重点审查施工人员是否具备劳务资质,是否本人到现场施工,是否符合道路和桥梁施工技术要求, 组织人员架构和工程所需设施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进出厂进行严格的管理,准确、详细、实事求是地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 材料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存放并对原材料数量、质量进行检验。 工程建设机械设备需经正规渠道采购合格产品,操作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将机械使用效益最大化。
2)事中监管主要是依靠施工人员和监理监管。施工人员按照规范和图纸施工是内在的自我控制,其重点在于施工人员的个人职业素质。 同时加上监理的外在监管,相互促进,共同保证施工质量。 建设过程中需按要求认真做好相关质量检验,减少工程出现错误的概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进而保证工程整体验收合格。
3)事后监管是对工程完成后验收阶段的监管。在工程验收时需保证无论主要工程还是次要工程,都应严格对待,认真核实竣工图纸,规范处理施工技术档案[7]。
此次施工过程中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中的鱼刺图,整理建设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找到影响施工的因素并进行深入分析,取得了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图3 所示。
图3 质量管理方法鱼刺图
5 结语
市政道路和高架桥工程是惠民工程,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工程,同时这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工程建设的质量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做好市政道路与高架桥梁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监控工作, 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保证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