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普惠性幼儿园的社会期待研究
2021-03-11郭猛
郭 猛
(内蒙古民族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普惠性幼儿园是面向大众、特别是优先招收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幼儿的幼儿园,包括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平价幼儿园[1]。也有学者认为,普惠性幼儿园是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面向大众的、适龄儿童普遍接受的、收费合理的幼儿园,既包括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民办幼儿园[2]。本研究将普惠性幼儿园定义为: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制定各种支持政策,为所有适龄儿童、特别是社会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入园机会而发展的,多种形式的、面向大众的、收费较低的、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内蒙古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9 650 687 人,蒙古族人口为4 226 093 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29 541 人。内蒙古的教育水平整体上不发达,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蒙古族人口是全区也是全国最多的。本研究以通辽市普惠性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民族地区普惠性幼儿园的社会期待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普惠性幼儿园的家长情况
(一)样本结构
笔者主要以城、乡、公立、私立为标准将通辽市普惠性幼儿园划分为城公立园、乡公立园、城私立园、乡私立园4 类,每类幼儿园随机选择1 所。在4 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40 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从两方面对家长期待进行调查: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长的月收入、学历、年龄以及所在幼儿园的办园体制、位置等;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期待,包括园舍建设、园务工作、保教工作、人员资质和人员配备等。
2018 年4 月起发放问卷140 份,回收问卷130份,回收率为92.857%,其中有效问卷126 份,有效回收率为90.000%。
(二)家长基本情况
从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每月总收入方面调查家长基本情况,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家长基本信息(单位/人)
从表1 可以看出,家长群体以26~35 岁的家长为主,属于“80 后”“90 后”。这类家长群体精力旺盛、年富力强,但工作压力大,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育孩子,在精神与经济上存在双重压力。幼儿园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即除了对适龄儿童进行教育以外,还为家庭提供照顾幼儿的服务。在参与调查的126 名家长中,家庭每月总收入在2 100~5 000 元的约占73.016%,大部分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3.174%的家庭收入在2 000 元以下,属于弱势群体家庭,23.810%的家庭收入在5 000元以上。调查中了解到,教育支出是中等收入水平家庭最大的支出,托幼费过高可能会略感吃力。家长的文化程度近88.095%为“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9.523%,研究生教育程度约占2.382%。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认识不同、需求不同,对其期待可能也会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同样期待获得优质的教育。
三、不同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期待情况
(一)不同家长总体期待
1.家长总体及各维度期待
将问卷分为6 个维度,各维度以及总体期待平均分值如表2 所示。
表2 家长在期待各维度以及总体期待上平均分
从表2 可以看出,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各维度及总体期待得分均在4.5分以上,问卷选项最高分为5分,可以看出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总体期待水平很高。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各维度期待程度,依次为人员资质、园舍建设、人员配备、政府职责、保教工作和园务工作。可见,师资和幼儿园环境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2.不同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期待的总体状况
为考察不同家长期待的差异,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家长总体期待差异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
从表3 可以看出,不同园所位置(城乡)的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总体期待差异显著(F值为4.395,P值小于0.05)。另外,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城市幼儿园家长与农村幼儿园家长在人员资质和人员配备两个维度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4.676 和3.073)。
从表3 可以看出,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家长的总体期待差异显著(F值为7.632,P值小于0.01)。另外,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公办园家长和民办园家长在园务工作、园舍建设、保教工作、人员资质和人员配备五个维度期待上均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999、2.204、2.703、5.882 和2.764)。
(二)不同家长各维度期待
为了探索不同家长各维度上期待的差异,利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不同家长各维度期待差异的方差分析
从表4 得知,城乡家长对人员资质、人员配备两个方面的期待差异均显著(F值分析为9.446、21.864,P值分别小于0.05 和0.001)。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农村家长在各维度的期待均高于城市家长。
不同收入家长对人员资质的期待存在差异,事后检验结果显示:收入5 001 元以上的家长在各维度期待上均与其他收入家长存在差异,且在保教工作、人员配备、园务工作的期待均高于其他收入家长。除了在人员资质维度上,月收入在3 600~5 000 元的家长与2 100~3 500 元的家长期待差异显著外,其他维度的期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家长对各维度的期待差异均不显著。
四、讨论与结论
(一)家长总体期待强烈
由表2 可知,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总体及各维度的期待均值都达到4.5 分以上,表明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期待程度很高,这也反映了“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在民族地区比较突出。由表4 可知,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人员资质期待最高,这与胡彩云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3]: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幼儿园最应具备的条件是“师资水平高,对孩子好”,家长对师资素质的需求占据首位。
(二)城乡家长的期待差异显著
由于城乡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城乡家长的总体期待差异显著,城市家长对人员资质和人员配备的期待明显高于农村家长。可见,充足、稳定和专业化的师资在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某农村幼儿园园长访谈中说道:“尽管一些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教师紧缺,不得不从小学转岗、聘用教师,这又造成了师资质量低、不稳定,有些教师不会跳舞、不会画画,有些来了不到一学期就走了。”2011 年以来,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但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中部尤其是西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数量依然严重短缺,这将极大制约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发展[4]。因此,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应该合理分布幼儿园的师资数量,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公办园家长的期待程度高于民办园家长
由表3 和表4 可知,公立园家长与私立园家长不仅在总体期待上差异显著,而且在人员资质、人员配备维度上差异显著,且通过事后检验可以发现,公办园家长的期待程度高于民办园家长。访谈中有家长说:“像X 幼儿园,孩子少,老师照顾好,教室都有空调,还有游泳池,吃的都是家常饭菜,孩子喜欢,学的东西多。我们上的这个Y 幼儿园,是公办的,连电风扇都没有,人还多,就是玩,也不学啥。”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公立园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期待程度更高,但也反映出公立园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低。相比公立园,虽然多数私立园的学费高、师资水平低,但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很高,说明私立园服务的水平高,这为今后发展普惠性民办园提供了现实意义上的佐证。对于公立幼儿园,在改善园舍环境、提高教师质量的同时要做好家园工作,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
(四)家长缺乏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深入理解
一是家长收入、年龄和学历未影响总体期待。例如,有家长在访谈中无奈地表示:“哎……谁不想让孩子读好的幼儿园啊……”用有限的教育支出获得优质的幼儿教育,是每位家长的期望。可见,民族地区家长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期待程度是普遍和强烈的,这也反映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经上升为民生问题。
二是家长对普惠性幼儿园的理解片面。所谓的期待更多是在与孩子所就读幼儿园的比较,这种比较与普惠性幼儿园的“幼有所育”的普惠性、公益性有一定差距。由于“普惠性幼儿园”这一概念比较新,再加上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幼儿家长不了解其内涵和相关政策。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仅能学得多,还要生活得好,这就使家长对幼儿园的人员资质、园舍建设、人员配备和保教工作的期待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