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学报内涵发展研究
2021-03-11官海滨
官海滨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处,山东 青岛 266555)
高职院校学报办刊既要体现一定的学术高度,又要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面对学术论文发表需求和学术期刊有效供给之间不平衡、编校规范执行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职学报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办刊条件,转换办刊思路,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信息传播,提升编辑素养,实现办刊质量的逐步提升。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和和高职学报的管理特征决定了高职学报的发展不应简单地模仿本科高校学报,追求理论研究的突破,而应更加突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特点,侧重内涵建设,走品牌化、差异化特色发展路线,全面提升办刊质量。
一、研究文献综述
有研究者认为,学报内涵发展指学报能够体现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反映前沿的学术动态、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编校规范,装帧、设计和印刷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能够满足目标读者的学术需求。高职学报大都属于综合性期刊,办刊问题主要集中在定位、功能、作用、特色栏目建设和编辑人员能力等方面[1],以质取胜需要强化内涵建设[2]。提升质量的路径在于整合各种出版资源,集结各类出版力量,实现协同发展[3];实现专业化转型则要从刊物定位专业化、栏目设置专业化、编辑团队专业化、建立专业读者群、与企业合作办刊等方面入手[4]。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关于高职学报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出版已是大势所趋。从建构知识共同体的视角,智能化、智库化和智慧化三个维度将是学报未来的发展方向。[5]因此,高校学报传统的非竞争性办刊定位已难以适应办刊环境的变化。高校学报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差异化的办刊选择来突出办刊特色,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对于高职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与管理问题以及内涵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学界一直高度关注。本文认为,高职学报内涵发展应当秉持组织协同理念,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特点,深入分析内涵发展的指向,梳理影响办刊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明确战略愿景、整合各方利益、推进流程再造、提升编辑素养,构建内涵发展模型,解决办刊定位、效益、流程和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办刊质量。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内涵诠释
1.组织协同。协同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组织协同是指组织在内部各个业务单元和支持单元之间获得协同效应的最佳工具,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绩效的改进。组织包含多个业务单元。各个业务单元都有受过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且能协同推进,有助于实现“1+1>2”的管理效果。
2.高职学报内涵发展。高职学报内涵发展实质是编辑人员在办刊理念的指导下通力合作持续高质量办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高职学报需要秉持系统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打造优秀的编辑队伍,围绕选题、组稿、审稿、编辑、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等环节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作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学术平台,高职学报要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加强编校质量管理,规范编辑出版流程,提升编辑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版式设计、装帧、印刷等既要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又要体现出学术刊物的严肃性。
(二)理论基础
根据系统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性质。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竞争意味着不存在永久不变的质量水平。良好的管理应当通过调动组织的质量知识、技能,使每个人都相信改进会使事情变得更好。高职学报内涵发展以系统论为理论参照,加强组织协同和资源整合,有助于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更好地界定,探索更加有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三、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战略地图和模型的构建
采用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高职学报编辑及管理人员、读者、撰稿人、印刷企业和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实施深度访谈,梳理收、审、编、校、印、发等关键流程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界定核心概念和影响因素,通过调研访谈收集数据,构建基于组织协同的战略地图,依据战略地图,参考平衡记分卡理念,完成内涵发展模型的构建,并结合编辑出版实践提出改进策略。
(一)构建基于组织协同的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战略地图
卡普兰与诺顿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提高企业合力》中提出了组织协同的概念,将组织战略的视角进一步扩展到组织外部的协同,创建了宽视角的企业战略地图。战略地图的构建实质是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描述将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的指标,从四个维度分析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该思路,本文从用户(利益相关者)、内部流程(流程改造)、编辑人员学习与成长(人力资源)和财务(办刊效益)四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涉及的各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组织愿景和高质量办刊的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战略地图(见图1)。
图1 基于组织协同的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战略地图
(二)构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模型
图2是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的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模型,有助于完善培养制度,建立梯队系统,优化人员结构,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全员培训,协同各有关方面提升编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该模型从四个维度解读高职学报内涵发展的路径。其中,个人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考察编辑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专业技术职务、继续教育、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聚焦于编辑人员的专业成长与职业要求的匹配程度。用户维度重点关注刊物级别、栏目、下载、被引、影响因子等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内部管理流程维度重点关注收、审、编、校、印、发等环节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所有成果。利益相关者维度主要考察学报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情况,聚焦于协同视角下编辑人员的专业综合发展能力。
图2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模型
四、高职学报内涵发展的路径
(一)确立战略愿景,实施品牌办刊
高职学报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特色化办刊理念,深度打造特色栏目,科学定位学报品牌。出版市场已用无数有力的案例告诉我们,没有特色,刊物的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展。随着学报办刊环境的不断变化,专题学报和专业学报日益引发关注。栏目是刊物的骨骼。特色栏目是塑造学报品牌的窗口,是打造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集中体现了学报学科研究与知识传播的特色。全力办好特色栏目,高职学报才有可能走出国门,促进国内学术研究与国际的接轨。高职学报应当大力做好特色栏目的建设,提升特色指标,扩大学术影响,凝聚期刊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同时在封面和版式设计中塑造品牌个性,提高亲和力,增强感染力,展现学报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优化出版流程,加强质量管理
加强过程化管理,是实现高职学报办刊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高职学报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办刊思路又异于本科高校学报,应着力体现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因此,高职学报内涵发展不应一味模仿本科高校学报追求理论突破,而应侧重应用研究层面,追求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内部管理流程要规范化,收、审、编、校、印、发等环节必须明确岗位责任,安排具备胜任力的编辑从事相应的工作。高职学报要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编校质量,深入分析社会效益评价影响因素,包括学报的影响因子、索引量、基金论文比、转载率和下载量等相关指标,尤其要关注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和特色化栏目建设。
(三)关注学习成长,提升编辑素养
面临诸多挑战,高职学报应当加大突破力度,树立稿件质量观,鼓励编辑深度参与办刊实践。[6]编辑人员的职业能力是影响高职学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学报的编辑队伍建设除了持续提升编辑业务素质之外,还要在健全编辑职业发展规划、打造一体化发展平台和推进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1.编制个人年度职业发展计划。该计划由编辑个人根据各自能力结合继续教育要求编制,涵盖年度内能够实现的3—5个目标,和主编沟通达成共识后实施。计划允许在第一季度末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使得目标更加具有可行性。第二季度开始后,计划不能再作调整。年末,编辑部考核小组结合学校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对编辑人员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执行结果进行终结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没有通过考核的编辑需要作出反思总结。考核结果作为编辑部内部推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2.健全编辑人员终身学习机制。高职学报内涵发展需要一流的编辑队伍,对编辑人员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打造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单纯依靠定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和编辑部内部的业务学习显然难以实现。针对编辑人员少和办刊任务重的矛盾,高职学报可以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编辑学习平台,既能有效提升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又能满足编辑人员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
3.建立职业能力发展评价体系。高职学报要推进反思性实践与发展性评价融合,激发编辑人员职业发展的内动力。在复杂的实践情境中,实践者不能只是依赖现有的理论与技术去采取行动,而应努力去理解情境,主动建构问题。新时代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更加强调编辑人员的反思性成长,要求编辑基于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激发自我学习的内动力。高职学报还应加强学者型编辑的培养,鼓励编辑人员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现编辑人员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考核评价结果的响应式反馈机制,维护编辑人员的正当权利,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建立编辑人员多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学报作为高职院校展示科研能力的窗口,其办刊质量的提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助企业质量管理工具构建高职学报内涵发展模型,能够为高职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向度。同时也要看到,高职学报的组织特性和质量管理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质量管理必须有别于企业组织。将发源于企业组织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应用到高职学报内涵建设中必须有甄别,有选择,有取舍,有调整,要依据高职学报的特点,科学应用质量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有效提高编校质量管理水平,促进高职学报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