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1 分钟也是好习惯
2021-03-11千寻麻麻
文/千寻麻麻
01
从一个五岁男孩说起吧。
男孩涵涵比较好动,不喜欢看书。就快升入幼小衔接班了,还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涵妈有点焦虑,担心涵涵到小学,会因为阅读量太少拖后腿。
为了改变现状,涵妈真的很用心,她每天都坚持带孩子到绘本馆看书,还制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目标:一周读完十本绘本。
平均下来,每晚也就两本左右,不算多。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涵涵就算来了绘本馆,也坐不住,更别提安静看书。涵妈很受挫,甚至怀疑涵涵是不是有问题,专注力差,有多动症。
我劝她别急着贴标签,来尝试一个小小的策略。
策略很简单,就是把之前的目标改成:每天在绘本馆待五分钟。
涵涵听到这个目标,眼睛都发亮:“真的只要在绘本馆坐五分钟,就可以玩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开心地认可了这个目标。
第二天,涵涵破天荒没有被妈妈硬拽过来,而是自己主动要求来。之后,他找了个小凳子坐下,开始看书。五分钟到了,我提醒他,他还很惊讶:“这么快就到了啊?”
第三天,五分钟到了,涵涵提出要再看会书。又过了五分钟,我说:“涵涵,你知道吗,你今天好厉害,足足看了十分钟书,超额完成目标!阿姨奖励你小星星。”
然后,我给了他一张星星贴纸,涵涵高兴得不行。
就这样,这孩子每天都能来绘本馆坐一小会了,有时五分钟,有时十分钟,最长的一次竟然有半小时!
我觉得,对一个完全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来说,这个时间量已经很了不起。重点是,他能静下心来专注看书听故事了。真可谓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涵涵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养成阅读习惯。
02
为什么仅仅改变一个目标,效果差异就那么大?这便是“微习惯策略”的独到之处。
“微习惯策略”源自斯蒂芬·盖斯的自我管理法则。斯蒂芬·盖斯曾经是个严重“懒癌”患者,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
斯蒂芬知道,为了身体健康,自己应该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可是,一想到要做那么多俯卧撑还要跑那么久的步,心就很累……
然后,他忽然想到一个完全相反的做法:1 天只做1 个俯卧撑。斯蒂芬刚开始对自己的想法嗤之以鼻,无数次失败后,他决定试试这个荒谬的“1 天1个俯卧撑”。
没想到,这1 天1 个俯卧撑从此改变了他的身材!
他做了1 个俯卧撑,完成了目标,然后又做了14 个,超额完成目标。
然后他又设定了一个新目标:只做1 个引体向上……伴随无数个可笑的小目标,他终于每天都开始运动了!
0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微习惯策略”就是用小得不能再小的目标,做1 个俯卧撑,早起1 分钟或者读5 分钟书……先诱人走出舒适区,再慢慢养成习惯。
是不是看起来很可笑?其实一点都不可笑,它背后的科学逻辑比我们想象得更严谨。
在人体中,动力和意志力存在反向关系,当我们消耗意志力越高,动力就会相应降低。
一个大目标,会给人需要消耗极大意志力的暗示,这个暗示会导致动力迅速消失,这就是很多“习惯”还没养就“胎死腹中”的原因。
“微习惯策略”恰恰能帮助人跳出这个思维困境。
你的孩子能做到每天跳1 分钟绳吗?如果能,就能养成运动的习惯;你的孩子能做到每天读5 分钟书吗?
如果能,就能建立起阅读习惯;你的孩子能做到每天写1 句话吗?如果能,就能建立起写作的习惯。
它小到不可能失败。
正因如此,才不会给人意志力的负担,让人动力十足。话说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不都是先动起来吗?做,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而且,轻松完成的成就感也会鼓励人一直走下去。
看起来,涵妈只是改动了一下目标,实质上是用“微习惯策略”激发孩子迈出了主动的第一步。
而第一步,恰恰是建立一切习惯的基础。
04
不仅是阅读习惯,其他习惯也一样。
当我们打算给孩子培养习惯的时候,最好把Big Dream 放一边,先用微小到可笑的目标激发出他的动力。否则,愿景再美好,没有行动,也毫无意义。
再给大家讲个真实的应用。
去年幼升小,我计划让千寻慢慢养成写的习惯。我说:“我们每天设个小目标吧,明天的目标是写出‘A’。”
我知道,她已经可以在Workbook 上写出很多字母,“A”对她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但正因为这是个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目标,她才爽快应允。
第二天,千寻得意地拿Workbook 给我看,我暗想:其实,能写出多少个字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愿意去写。
有了一个小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有两个、三个……像滚雪球一样,慢慢重复,就能变成习惯。
你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个策略。
比如,当你希望孩子早起,不要对他说:“明天,我们一定要在七点半前起床!”
这个宏大目标听起来就让人气馁,完全没法迈出第一步。倒不如提议:“明天,我们可以提前5 分钟起床吗?”
孩子更可能欣然应允。
总言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重点是你得让孩子迈出第一步。用今天的一小步,成就明天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