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动力障碍的运动康复治疗
2021-03-11刘淑惠高维广沈阳体育学院
刘淑惠 高维广 沈阳体育学院
姿势不良、运动疲劳、肩胛肌肉发育不良、肩胛骨或肩关节损伤等可能会导致肩胛骨位置和运动异常[1-3],即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SD)。SD通常表现为肩胛骨后倾、上回旋及外旋不足,同时存在肩峰下间隙减小,如果肩关节频繁使用可导致肩关节撞击。研究显示,根据运动专项不同,过顶运动员SD的患病率(61%)高于非过顶运动员(33%)(证据等级:3级)[4],且SD会使无症状运动员未来患肩痛的风险增加43%[5]。目前,关于SD的康复策略,Kibler等[6]认为SD的治疗应从优化解剖学开始,使用基于运动链的康复方案。Ellenbecker等[7]则根据引发SD的不同原因,制定针对软组织紧张和神经肌肉功能下降两方面的康复方案。
一、运动训练
肩胛骨主要是通过肌肉而非关节固定在躯干上,这导致肩胛骨存在高度的不稳定性和自由度。肩胛骨的功能活动质量取决于周围浅表和深层肌肉的协调活动。当肩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出现问题导致肩胛骨肌肉骨骼系统异常时,由于肩胛骨位置高度依赖于肌肉,进而导致肩胛骨位置异常[8]。运动训练对肩胛骨周围肌肉激活程度、静态位置、运动模式、上肢功能及肩关节周围症状的改善是值得肯定的。
在不同运动员中,运动训练对SD运动员损伤风险的降低、运动技能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排球运动员中,6周的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后,运动员的肩胛骨稳定性显著性提高,同时对其扣球挥臂速度也有积极影响[9];此外,以肩胛骨灵活性训练、稳定性训练和正确运动模式干预训练结合的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提高肩部稳定性和肌肉控制能力,改善肌肉的发力程度和激活程度,使肩部肌肉发力顺序更符合扣球技术的要求[10]。在乒乓球运动员中,SD会导致其肩胛骨位置不对称、胸椎灵活度不足,针对肩关节进行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肩胛骨的位置及其功能并提高运动表现,针对肩关节及胸椎灵活性的运动训练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运动员的肌肉发力顺序也更符合动作技术要求[11]。在棒球运动员中,Song等[12]发现8周的肩胛骨运动链训练能改善存在SD的棒球运动员和正常运动员的肌肉激活。秦爽[13]将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到上肢过顶运动员(排球、篮球、网球、羽毛球)SD的康复中,发现相关肌肉激活情况及肩胛骨的异常位置得到改善,肩关节功能状态也有所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学者对SD展开研究,有学者将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运动模式与SD康复联系在一起。PNF运动模式更接近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功能活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模式,研究发现PNF上肢D1屈曲模式可以降低Ⅰ型和Ⅱ型SD的UT(上斜方肌)激活程度,同时使UT/MT(中斜方肌)、LT/SA(下斜方肌/前锯肌)的情况与Ⅳ型一致;PNF上肢D2模式适合SD的Ⅰ型和Ⅱ型[14]。有学者发现PNF训练可有效改善肩胛骨静态和动态位置,提高上肢功能[15]。
总之,虽然目前SD与肩关节病理及运动运动表现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多数研究显示以SD为重点的运动训练更有利于病理的改善及运动表现的提高。当然,SD运动训练的信度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也需要更多学者为SD运动训练注入新的见解。
二、运动贴扎
肌内效贴是由日本专家加赖建造发明的,它是一种弹性贴扎带,理论上可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强度,最初应用于肌肉骨骼紊乱症、肩关节撞击、运动损伤、运动防护等,目前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16]。运动贴扎被认为是在不限制活动范围的情况下使SD正常化的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17,18]。其相关研究具体见表1。
目前,运动贴扎在SD中应用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在运动损伤康复中仅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行应用,且缺乏长期干预效果的研究。其效果与不同研究者进行贴扎操作的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肌内效贴的有效性及合理的应用方式,促进SD治疗中运动贴扎指南的制定与完善。
表1 运动贴扎在肩胛骨动力障碍中的应用
三、结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肩胛骨在人体运动链尤其是上肢运动链中的作用,并将不同的运动康复方法应用于SD。虽然大量研究证明改善SD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功能水平及运动表现,但这也需要我们熟练掌握SD的评定方法,正确分析造成SD的原因,合理选择更具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方法。不同康复方法的联合应用效果也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