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2021-03-11靳志远

天府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性

靳志远

摘 要: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更加高效、有效的组织教学,是摆在广大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深刻的问题。笔者就当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谈一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是特别重要的。而实际上,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比如说,从表面上看数学教学花样繁多、热闹非凡,但实际上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的非常有限,这是我们进行新课改时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因而,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通俗一点讲,就是课堂教学在一定时间内是否达到有效的标准:在一定的时段内,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的?学完以后对数学的态度是更热爱,未有变化,还是变讨厌了?

(二)有效教学的原则

确保有效教学的原则,包括:

(1)互动的师生关系原则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流。因此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只有教学的形式外衣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双向、平等、理解的人际关系。

(2)启发式教育原则

教师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学而不推着他们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而不发是启发式的精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有效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实施有效教学,一是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二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精细化备课考虑各种细节如:板书设计、情境创设、旧知迁移等都应有助于学生开发潜能发展能力。三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四是精选课后练习,不给学生作对他们来说太难或太容易的题目。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被细化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與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新的阐述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又称“显性知识”、“明确知识”),而且还包括“主观性知识”(又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这两类知识相对应的是,《数学课程标准》同时设立了知识领域目标和发展领域目标,以求两者能够更好的结合。

与其它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在数学教学的三个层次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 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观念。

(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而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时,教师有些知识点的讲解,觉得很难联系生活,就望文生义创设情境,但有时情境的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但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五)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好极了”,就是说“棒极了,很聪明......”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 “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我认为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1515501705362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