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3-11陈锋

天府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思维能力小学生

陈锋

摘 要:为了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小学数学教师秉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进行了课堂改进和创新,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希望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让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在本篇文章中,本人将结合实践经验阐述如何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高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由于長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掉学生数学思维运用的习惯,导致学生没办法灵活解决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们教学方法单一且传统,也常忘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很多学生在被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受限。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过程或者学习的一种管理模式,对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不仅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趣味化的数学故事,以此来创设趣味的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堂向往,便很容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思考,激活其思维。

例如,学生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内容时,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我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觉得占了大便宜,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呢? [1]这则小故事,让学生对其中的分桃,“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陷入思考情境中的问题,进而激烈地抢答。

一个故事两个“笑”看似简单,但是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动思考便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便悄悄的被激活。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出现优生说出答案后,差生不敢反驳,甚至直接否定自己的“正确答案”;亦或者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容易受到局限,使之不敢想亦或产生想了也没用的情况。因此,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观念的转变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尊重,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出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地态度和情绪,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名师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般不做评价,只让学生们听,同时擅于发现想发言的学生,对讲话不自信的学生,无论对错都予以肯定的眼神,给予学生强大的支持力,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肯思考,你也一样优秀。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位学生都积极发言,互相辩论,思维不断碰撞,最后得到了正确答案,同时教师又告诉大家这个答案是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回想这样的课堂,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老师营造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都让学生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自信心油然而生,进而不断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观点,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培养。

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感知和探究,也有利于思维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学上教师可以秉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学习氛围,凸显其主人翁地位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织合作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获得源于实践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实践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完成探究、动脑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合作讨论和操作实践中不断具体化,进而在获取基础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

例如,学生在学习“确定起跑线”内容时,老师先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复习了圆以及它的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点,并展示出运动会场上跑步的图片,提出问题“运动员的起跑点设计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圆的知识点思考并回答问题。当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产生兴趣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鼓励他们带着测量工具去操场进行实际测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结合体育课上的跑步经验和实际测量数据总结出“跑道两侧是直道”、“两端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每个跑道的直径是不同的”等结论,进而通过自主测量和计算得出每一道的全长以及两个相邻跑道间全长的差距。经过合作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们运算素养不断升高,数学思维也取得了快速进步和发展。

(四)结合问题求同存异,强化学生思维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重点之一,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由于自身原因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某一问题提出个人独有的方法。所以,在追求同一个答案的同时要鼓励方法的多样性,在不同方法的碰撞下,强化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深度。

例如,遇到的题目,他们的分子都是一样,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教师引导学生想出第一个方法,继而追问学生再想一想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学生想着把分子变成2,通过逆向思维改变分子;有学生模仿前面的答案把分母变成36,有的模仿把分子变成3,模仿后内化再创新;有学生把分数变成小数,并得出可以转化成小数比大小……一道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尝试,深入研究,思维灵活变化,发散了思维,感受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提高。

在问题引导下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逐渐兴奋起来,面对同一个问题,方法各不相同,课堂上的求同存异,能让学生高效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强化。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可以直接改变知识的表现形式,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从数学学习中对空间有一个初步概念,从三角形、平移、再到轴对称。所学的小学数学空间知识虽然是基础的,但也使学生有了立体的概念,为以后学习诸如几何等复杂的知识铺路。所以数学教师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抽象知识和图形的直观展示,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授“从不同地方看同一件物品的形状”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动画展示功能,对物品作出正面、侧面等角度的认知,引导学生在该物品上形成一种思考的立体形象,这就是这个物品的空间结构。又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画法”教学中,需要学生把一个平面图形在脑中转换成一种立体图形,这种认识被转移到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此时数学题中的空间构架能力已经转化为数学思维。

(六)培养敏捷思维方法,优化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思考是全面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善于进行思维活动,善于整理问题和材料,疏通逻辑脉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盲从、辩证地思考问题。把小学数学和数学思维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终身的益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快速发展,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阶段得到完善,此时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做一些学习乃至人生判断。

比如,在讲授“百分数和小数、小数互化”这一章节知识时,学生需要了解百分、小数、分数互化的基础,选择一个数不动,另外两个转化,这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有些同学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可能会直接跳过基础,试图硬解,这是一种死板的思考,遇到问题不能解决,当然这也与有些教师“不求学生会只求学生对”的教学方式有关,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反映出教育行业不重视数学思维的问题。正确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规避风险,选择正确的答案,还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认识和体会到了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还将情境法、合作法、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此实现课堂创新。在多种方法创新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强化,同时为其以后灵活应用数学思维能力高效解题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61.

[2]曾金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8(45):25-25.

[3]姚淑珍.浅析核心素养观下小学生数学創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00(007):0211-0211.

[4]石思妍.核心素养观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00(001):196-197.

3897501908220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思维能力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