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策略

2021-03-10叶阿恋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概念教学初中物理

叶阿恋

【摘要】物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基础性作用。教师必须要加强物理概念教学,完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就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活动设计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设备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手段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仅要重视传播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证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实验现象形成的原因,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概念教学中活动设计要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内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等。这是学科建设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活动设计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效的活动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强记忆,并且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1]。因此,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活动设计必须要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要求。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策略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这些内容非常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实际上,物理规律就是对生活和自然的高度总结,物理观念是关于物质能量运动等客观存在的基本认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有效建立科学的物理观念[2]。物理观念不等同于物理知识,属于抽象的事物,学生通过对定理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科学认知。学生会对观念性强的物理习题陷入无从下手的境地。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形成物理观念。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在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思考:“什么是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和真实实验有什么区别?理想实验既然不是真实实验,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它?理想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跳出书本,深入了解物理概念,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3]。通过理想与实际情境结合,建立力与运动的关系,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

(二)基于真实情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常规的习题往往过于抽象,只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经过必要分析得到某一答案,使得学生的思考仅仅是为了得出结论。学生面对此类习题难以提起兴趣,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且解题过程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系统性不足。因此,物理教师可以根据真实情景设计问题,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所设计问题应当要求学生思考。学生在审题后,在有序的思维状态下处理问题[4]。基于真实情景引发思考价值的习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中达到对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如在强化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创设以下真实情景。展示火箭发射过程,并给定发射过程中图像。问题1:火箭点火前处于什么状态?请画出火箭受力情况。问题2:火箭点火后处于什么状态?火箭受力情况有何变化?问题3:什么原因造成火箭点火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真实情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以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既解决了“力和运动的定性关系”,又在有效的证据中体验理解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设计物理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自然科学。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以及思考问题仍需以具体事物为载体的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离不开自身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出在指头上。”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多“做”,让学生在“做”中去体验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并体验科学思维的乐趣。根据实验所获取的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力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分层次设计作业,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活动设计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既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有全面的掌握。一切教学设计和作业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尊重他们的主体性,活动设计要立足突破单元核心知识点,由易到难地确立核心知识体系的层次性;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习题结果要体现学情的层次性[5]。以知识为桥梁让活动设计连接教材与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这要求习题内容需要多元化,难度要设置不同的档位,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设计中可分基础题(全体学生要求掌握)、中等题(由“浅”入“深”,基础中上的学生能够良好完成,基础薄弱的学生可部分完成)和提升题(“难”中存“易”,优秀生可以良好完成,基础中下的学生可以完成部分内容),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达到更高目标,实现“获”有所“求”。

如突破“加速度与力”这一核心知识点,还是以火箭发射过程为例,可定性引导学生进行定量实验设计。问题1:运动状态的改变意味着什么?问题2:猜想加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问题3:要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如何控制质量?请设计一个实验定量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教师通过层層递进的设计及开放性、实践性问题的穿插,要求学生通过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搜集证据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在螺旋提升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五)制订素养导向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物理概念

在初中物理活动设计中,之所以要布置物理作业,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培育其探究能力和学习品格。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离开课堂后,学生需要通过有效评价体系约束自己完成作业。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学习。这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科学态度、情感、伦理等人文情感形成的过程。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活动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活动设计的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真正让活动更加适合学生,从而有效发挥活动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及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与关键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杨茹羽.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初中物理概念“进阶”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杨焱棱.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力学概念间的关联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唐鸽.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初中物理概念纠错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冯雅萍.基于学习进阶的微视频辅助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周慧.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物理概念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概念教学初中物理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