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童耕牛系情缘

2021-03-10王永超

中国收藏 2021年2期
关键词:缰绳犄角耕牛

王永超

在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牛成为陪伴农民最长久、最亲密、最得力的家畜,故而人们常常将勤劳、辛苦、温顺、开拓等美好词汇用来称赞牛。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甚至说:“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虽然牛体型硕大,但其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在各类把件、文房用品中出现的牛形象,往往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牧童与耕牛就经常出现在这类用品上。

清代文学家袁枚有写过一首《所见》,诗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诗抓住了牧童由纵情放歌到戛然而止的一瞬间,将牧童调皮可爱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

那时候,但凡穷苦出身的人,似乎都有过一段放牛的经历。牛不但是家庭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还为少年的苦难生活带来了心灵慰藉。隋末名将、瓦岗军首领李密就是通过放牛期间的勤学努力,苦读《汉书》,铸就一身智勇双全的本领。奠定王朝基业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曾是放牛郎。晚清红顶商人、江南药王胡雪岩小时候家里穷困,依靠帮人放牛艰难度日。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民国文物中,就有几件是讲述牧童与耕牛情缘的——

民国 木雕牧童骑牛像

高16.3厘米。雕刻一水牛横卧在地上,一大一小两牧童,背戴斗笠,前后趴騎在牛身上。

牛体格壮实、犄角粗长、眼睛明亮,仰天长哞。牧童聪明伶俐,顽皮可爱,笑容洋溢。大牧童双腿横骑着牛背,一手抚摸着牛肚,一手紧紧拉住缰绳;小牧童呈跪姿,一手抓住大牧童的斗笠,一手抓住其衣带,生怕滑落跌倒。

整件雕塑细致入微,水牛的皮毛与牧童的衣褶清晰可见、纤毫毕现、栩栩如生,将孩童的天真烂漫、清澈活泼与耕牛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民国 竹根雕二童戏牛像

高13厘米、长10厘米。雕刻一牧童蹲骑在牛背上,咧嘴憨笑,兴高采烈,一只手抓住牛的缰绳,另一只手指向前方,告诉下面的牧童将牛牵走。可牛这时却偏偏跟牧童较起劲儿来,不但不往前走,反而执意掉头后退,急坏了下面的牧童。只见他嘴里使劲地叫喊着,一脚蹬着牛嘴,双手用力掰握着牛的犄角,试图扭转牛的方向。

整件雕像包浆圆润、精巧细密、精湛传神、活灵活现、诙谐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犄”通“吉”,牧童紧握犄角寓意追求吉祥如意。

民国 铜牛

高15厘米、长26.4厘米。此牛头微垂、耳肥大、眼怒睁,犄角粗壮有力,肌肉隆起,体格健壮,呈直立站姿。

肚上阴刻“永存珍玩,率孔财长”八字铭文。西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牛崇拜的习俗,将牛作为本族的图腾,把牛摆件放在家中有镇宅招财之意。

猜你喜欢

缰绳犄角耕牛
耕牛和农民
开怀篇
九九歌
酷爱“头饰”的动物
马和骑师
没角的牛
包公巧断牛舌案
九九歌
公羊触篱
残忍的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