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程思政 推动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21-03-10齐再前林妍梅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齐再前 林妍梅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的根本举措。北京联合大学通过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梳理总结形成了“一”“二”“三”的认识,并以此指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将育人目标固化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中,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经过多年的建设推出了一批课程思政的精品课程;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涌现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關键词:课程思政;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解决“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现已成为各高校在新形势下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有效抓手。自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产生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结合学校实际特点,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做法,有效地推动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找准践行立德树人的着力点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讲话入手,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在人才培养体系”作为践行立德树人的着力点。

通过深入学习研究、思考提炼后形成了“一”“二”“三”的认识,即“一”个首要问题指“培养什么人”,是教育首要问题;“二”个根本任务,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指“2个体系+1个体制机制”,“2个体系”分别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个体制机制”是健全“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学校以“一”“二”“三”为指导,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行、传承与创新并重、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不断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认识。2017年,出台《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2018)》;随着课程思政认识的深化,于2018年出台《关于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2019-2020)》,课程思政建设内涵进一步丰富,措施更加有效;2020年,又出台《关于开展专业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将专业思政建设落实到所有专业做到全覆盖。紧抓课程思政建设关键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丰富研究成果,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为理论提供支撑,深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

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学校致力于构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重新审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本科人才培养。

1.从培养方案入手,将育人理念固化在人才培养目标中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直接体现出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水平。学校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了人才培养全过程,并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将其实现。

第一,重新审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制定中,学校要求各专业必须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每个专业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下,各专业要厘清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主体的需求,对利益相关主体进行调研,从而得出专业到底培养什么人。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地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

第二,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在专业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上,各专业要明确人才培养所需具备哪些学科专业的核心素养,将其提炼并分解落实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强调注意工科类、艺术类和文史类专业的核心素养存在差异。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要有具体的课程进行有效支撑,要分清哪些课程是强支撑、哪些课程是弱支撑,从而使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而绝不是简单去掉几门课的问题。

2.以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为抓手,有效落实课程的育人目标

课程教学大纲是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根本保证。随着对育人认知进一步深入,在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中,将课程目标按照“有意义学习”理论,从学生学习收获的角度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六维课程目标(如图1所示)。按照OBE理念的要求,从课程目标到毕业要求再到教学内容和方法,最终到考核方式、评价标准,每门课程都遵循“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将育人和育才目标落到实处,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

协同创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入

1.分工协作,激发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是对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总要求,强调每门课都要把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由于涉及全校开设的4,000多门课程,面大量广,学校采用分工负责,各有侧重,有计划、分阶段推进原则。教务处负责通识类课程建设,做到有培育、有示范;各二级学院负责专业课程建设,做到有创新、有特色;实践环节由教务处、学生处和团委共同负责,做到有体验、有实效。校院两级、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全校全面展开,在所有课程全覆盖的基础上,选典立范,示范引领。

在具体推动中,坚持以点带面,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步。学校在每年一次的校级教改立项中专门开设板块,发布研究指南,鼓励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研究,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近年来,成功立项的课程思政校级项目达100余项。同时,在两年一次的校级教学成果评审中,对于课程思政成果给予优先考虑。对于成果的认可,极大调动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示范引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

学校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推进、一体化建设。2018年,学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专业思政建设内涵要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内容、方法,教师队伍,设施,管理等方面开展。明确专业负责人履行专业思政直接组织者的责任,每个专业要有不少于3门核心课程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具体推动中,采取以点带面立项试点的方式,建设周期为1年,对于试点专业不设定模式,旨在发挥各专业创造性但要求每个试点专业必须同时有三门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深入建设。2018年,遴选出三个专业试点;2019年,遴选出四个专业试点,共涉及7个专业、21门专业核心课和4门通识必修课。一年建设期限后,结题验收为优秀的专业授予“示范专业”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称号。同时,要求一流专业(国家、北京市)要在专业思政的探索过程中,率先垂范,起到引领作用。

3.以教学设计大赛带动,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将“挖掘、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论作为理论基础,学校设计了“说课+讲课+谈体会”三个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引导教师在做中学、赛中练,经过展示、观摩、交流、研讨,逐渐认识和把握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逐步改善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而以“润物无声”“如盐入水”的形式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自然养成。大赛以点带面,已形成一人参赛、全体备赛、集体研讨、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使课程思政成为基层教学组织日常教研活动的主题。大大激发了教师热情,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收获,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的内生动力。自2018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校院两级品牌赛事,很好地营造了学校的育人氛围。

立德树人生动实践,凸显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通过多年的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推出了一批课程思政的精品课程。目前,有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100余门,其中重点打造的北京特色程群、英语特色课程群和专业特色课程群共计45门优质精品课程已于2019年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开放。同时,部分课程在学校市民学习网上供北京市广大市民学习。

学校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涌现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与人民网合作推出课程思政建设系列公开课,在全国引起很大关注,吸引上百所高校来学校交流。此外,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成果固化,形成典型案例汇编,精彩微视频,供同行借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发了课堂革命,教师们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学校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氛围下涌现出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了联大立德树人的榜样群,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带动着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没有止境。目前,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上下一心,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专业思政建设,完善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为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本文系2019年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重点项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3(2).

[2]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3]韩宪洲.高校立德树人需要思政课更大担当[N].光明日报,2019-04-18(6).

[4]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寒露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