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2021-03-10霍彬涛
霍彬涛
摘 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力推进党建思政暨德育研究项目建设,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经费保障、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实践,形成了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要注重问题导向、研究能力培养和研究成果转化。
关键词:课题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无论是遵循什么规律,都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科学基础之上。调查研究是思政工作者必备的基础能力。只有摸清并遵循上述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能力水平,进而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斷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研究水平,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高校校内或校际之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重点研究高校思政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鼓励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强化成果转化,切实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增实效。
思政工作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1.学校党建思政暨德育研究项目总体设计。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资助经费,2018年基准预算100万元,之后按照年度5%的标准进行递增,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和重点问题攻关,资助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配套支持学校教师申请获批的上级思想政治类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等的建设,设立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室。制定思想政治研究资助经费配套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2018年,学校研究出台《关于党建思政(德育)研究项目认定标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党建思政(德育)研究项目的认证标准,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
2.近年来项目实施情况。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党建思政专题暨德育研究项目从2018年开始实施,在学校党委的部署支持下,党委宣传部组织完成2018年党建思政100万元课题计划的申报评审工作,该项计划得到全校教师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在三大计划7个类别项目中,共计申报46项,获批立项40项,研究内容基本涵盖了党建、思政、德育领域当前重点和热点问题。
2019年,立项课题38项。其中专项课题1项、难点攻关课题2项、重点课题5项、一般课题8项、支持课题6项、工作室平台项目6项、青年教师社会调研项目10项。立项课题内容涵盖党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社会实践等,特别是为了加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经费向一线教师倾斜,2019年新立“课程思政”专项14项,投入经费20余万元。
2020年,共有40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普通项目中,难点攻关课题2项、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10项、工作室平台项目3项、青年教师社会调研项目9项;课程思政专项项目中,难点攻关课题2项、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8项。
截至目前,2018年、2019年立项课题已顺利结项,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收录至2018年和2019年课题成果集,这些研究成果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实践研究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对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支撑效果显著。
3.项目开展亮点。第一,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课题指南。学校每年召开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部署启动年度课题工作。课题指南广泛征求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教职工的意见,结合学校年度工作重点,制定特色化课题指南。指南涵盖党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引导广大教师积极申报,为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出谋划策。第二,设立“课程思政”课题,配套专项经费。2019年,学校出台《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立德树人成效。通过两年时间,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配合学校“课程思政”推进战略,将原有的课题经费进一步细化,分设“课程思政”专项课题,该课题仅限一线专职教师申报,必须结合专业课程开展思政研究,结项标准对课程教学大纲、成果发表等提出明确要求。近两年立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26个,投入经费近50万元。第三,实施精准宣传,教师积极申报。每年的课题申报工作启动后,学校党委宣传部利用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广泛宣传,同时将课题指南内容细化,对应学校相关单位,进行精准化宣传投放,部分难点项目实施定点投放。各二级单位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特别是大力动员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学校也将该项工作作为二级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督查的重要评价指标。经过三年建设,该课题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开展校内科学研究的重要选项。
以课题研究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案例
1.中东学院“集群式”项目研究,助推获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学校中东学院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有3项课题获准立项,分别是重点课题“打造新时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以中东学院构建师生网阵交流机制为例”、专业教师工作室“启荣工作室”和辅导员工作室“东东工作室”,研究内容基本覆盖学院党政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中东学院党总支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经过近一年项目建设,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丰硕。2020年,中东学院党总支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中东学院党总支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学院发展过程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发挥“方向盘、发动机、加油站”的作用,立足“小”体量追求“大”情怀, 以“小学院、大党建,小引擎、大能量,小语种、大作为”为口号,构建 “大党建”格局,通过“五个一”特色党建工程,积极探索外语院系“党建领航”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2.教师工作部难点攻关项目,助力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获批难点攻关课题“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培训体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制度体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机制建设等。
学校教师工作部组织召开非通用语骨干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研讨会
经过项目研究,有效推动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层面,出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文件中专列“着力深化教師培养培训,深化提升专业发展能力”章节,涉及7个方面共25项具体举措,明确主责和协同部门,明晰任务分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工作落地见效。形成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制度,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新教工入校教育管理办法》《“翔宇骨干教师系列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结合项目研究撰写发表多篇论文,如《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路径探索》《高校教师发展性与绩效奖惩复合型评价机制研究》等。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课题研究的问题导向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寻找推动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者必须密切关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重大问题、关键节点、重要环节上容易出现工作的矛盾和难点。例如: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国际国内突发的重大事件、在改革进程中涉及到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和调整、本单位重要工作举措的实施、社会上错误思潮或某些负面因素的干扰与影响等。在这些重要节点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倍加关注,并且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发现苗头,紧跟不放,深入探寻问题的症结,分析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2.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广大思政工作者踊跃参加课题研究的热情很高,但是其学术研究能力参差不齐,有的甚至都不具备最基本的研究能力。因此,应当联合学校教学科研部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专业培训,整体上提升全校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
3.课题研究成果转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课题结项时,严格把控课题成果质量,对照课题申报成果标准,不打折扣,输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阶段性和最终研究成果,加强不同项目、不同人员之间的成果交流,使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最大化实现其现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何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首先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加以研究,只有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课题研究才能不断破解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难题,才能为广大思政工作者提供可示范、可引领、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刘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学理论,2020(2):125-128.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