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探析

2021-03-10王晓曦何亭亭

艺术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自信大学生

王晓曦 何亭亭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中华传统音乐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文化符号。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以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人文关怀,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本文从社会、高校、学生三个层面创新培育大学生传承弘扬传统音乐的途径,能够有效地在大学生心灵深处激活中华传统音乐基因,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音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

文化自信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谈到“文化自信”,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我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中华传统音乐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库培育着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 传统音乐的内涵

“传统音乐”是指人们运用民族本身自有的方法、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2]。虽然它的存在是民族固有的,但也有其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国家、地区的传统音乐并非亘古不变的,而是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传播、交融、相互渗透演变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传统音乐按照体裁形式来看,就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代的“乐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的九部乐,宋代杂剧,元代散曲,明清时戏曲等,它们丰富多彩,各具特色[3]。每个朝代的音乐精华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上下五千年来的中华文化所创造,传统音乐像是一面明镜,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

2 传统音乐对培养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

2.1 传统音乐有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阶段。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使命,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价值。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民族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与精神瑰宝。传统音乐所具有的凝聚力,深深地吸引着高校大学生,大学生作为青年团体受传统音乐的熏陶,可以激发内心的民族自尊心,同时也能增强内心的自豪感。如《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强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儿女在面对敌人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我国抗战最终也以胜利告终,画下圆满的句号,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魄。歌曲的曲调铿锵有力,歌词写得简短且有力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精华,又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以振奋人心的音乐谱写了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而奋起战斗的壮丽篇章,是雅俗共赏的划时代的精品。这首合唱歌曲凝聚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与智慧,凝聚着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唤醒了高校大学生心中澎湃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充满名利喧嚣社会,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扫出了一寸净土。

2.2 审美体验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兴趣动力

审美体验是指人们本身情感的状态,是创作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思考与审视、体验与感受,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它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创作欲望的萌动和动机的生成。这三个阶段组成了审美体验的整段历程,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艺术审美过程。审美价值的意义在于人们对于自己的审美水平充满着自信,人们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当人们审美体验达到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时,就会发现世界上的事物是美好的。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需要我们用心去认真感受生活的美。高校艺术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审美体验,以此提升大学生素质和修养,从而以独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音乐艺术能让大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与愉悦,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引导大学生用发现生活的美的眼睛去感受与体验。如《贵妃醉酒》通过优雅的动作和华美的辞藻、清新脱俗的曲调展现了古典艺术之美,栩栩如生的优美舞姿呈现出来的审美效果令人心旷神怡,凸显了中华传统音乐艺术有着独特韵味的审美特质。丰满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难以比拟的优美使得《贵妃醉酒》的审美体验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新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下,这种愉悦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奥秘。

2.3 传统音乐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人文关怀

从人的本性这一角度看,音乐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音乐是有人听的音乐,没有灵性的音乐一般很少人听,即音乐的创作是为了给人们听,灵性的音乐可以使人沉浸其中。音乐教育尊重人性,认为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音乐教育中弥漫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人文素养的灵魂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大学生素养的重要标准,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通常在各方面包括学习、生活、交流、相处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人文素养的形成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大学生要踏入社会成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人文素养和技能素养缺一不可。缺乏人文素养的大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情绪。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素养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可以借助艺术审美的形式,以文化形式教育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音乐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不仅是因为其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各种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还在于其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因此,传统音乐对中国大学生而言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只有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提高,大学生才会主动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自身成长进步的优秀文化。中华传统音乐的人文关怀如一汪清泉,滋润着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人格塑造,也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烙印的、有担当、有责任的合格接班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3 传统音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3.1 创新宣传方式,跟随新时代社会潮流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传统音乐虽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逐渐淡去。由于流行音乐内容多样、传播方式的快速,相比起传统音乐固定的内容和传统的传播方式,流行音乐似乎更顺应新时代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音乐工作者要学会利用现代网络新媒体、社交平台、电视荧屏、现场活动来传播音乐,让中华传统音乐散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使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变成触手可及的艺术。同时还要抓住现代年轻人喜爱电视综艺的特点,大力宣传传统音乐内容,扩展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随着节目的大众化,音乐节目的内容也更加接地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通过央视的广泛影响力在全国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其打造的内容形象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实现了多种媒体的融合,节目编排分为传唱人访谈、鉴赏时刻、场外点评等,其中保留了传统音乐故事的讲述,充分展现了人文气息,《经典咏流传》也因以上优点成为了最受全国人民群众欢迎的节目之一。之后抖音、西瓜视频、快手短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APP的流行,掀起了一波短视频音乐传播方式,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与欢迎。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音乐推广的有效平台,利用AR技术、音频二维码等技术可以真正实现让“传统经典音乐再次流行”的目的。以上种种新媒体工具都为我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朝气,传统音乐也要与时俱进,抓住新的时代特点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3.2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多元化主体结合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高校要优化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加强传统音乐教学的力度,改变传统音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在课堂中引入情境实践环节,设立各种各样的音乐艺术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要运用表演音乐作品、课堂师生互动、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大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吸取傳统音乐文化知识中的精华成分,增加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思考。要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驱动力作用,加强对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使他们可以从优秀传统音乐当中发现美、提炼美,感受传统音乐艺术的魅力。首先,教师作为传播音乐知识的传授者,音乐专业的教师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而且还要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带动学生相互分享学习传统音乐的心得,形成了健康良好的师生教与学互动的课堂内循环。其次,高校的音乐教育可以立足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使大学生深入了解高质量的传统音乐的时代性,并结合当下文化生活,以艺术产品的质量弥补长期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在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空缺。最后,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官方网站等媒体平台对传统音乐进行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多维度多方位打造新时代传统音乐传播平台。这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使传统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使大学生从心底里自然而然地爱上传统音乐。

3.3 推进传统音乐校园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

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落脚点还是在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要利用大学生喜爱的音乐活动提升其民族文化意识,激励大学生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达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要把推进传统音乐传播与传承作为一种信念和信仰,才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参加校园活动的主要群体,是十分重要的参与者。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传统音乐校园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第一,可以由大学生自主举办传统音乐活动,高校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或者是具有意义的节日里举办传统音乐专题讲座活动,邀请传统表演艺术家们向同学们讲述传统音乐背后的故事,展现传统音乐魅力,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迈进。第二,可以举办传统音乐歌唱比赛,这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校园文化水平,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艺术中得到熏陶,使大学生体会到老革命家的峥嵘岁月,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第三,可以组建红歌社团,按照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文化组织特色红歌会,包括五月花海、党在我心中、给祖国母亲唱首歌等等,以增加学分的方式吸引想拿奖学金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高校大学生也应主动将传统音乐的时代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第四,高校需要给大学生提供展示传统音乐成果的平台,给予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展演、组织各类大小型晚会、优雅艺术沙龙、院级音乐汇报等形式给大学生提供表演平台,这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文艺才艺,增强对传统音乐的自豪感,还通过这些文艺活动使大学生与传统音乐的情感交流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4 结语

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已经被广大高校学生所熟知。传统音乐引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反作用于传统音乐。可以通过社会媒体宣传、优化高校教育资源,个人参与传统音乐活动等路径实现传统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志强.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论述摘编[N].中国青年报,2019-02-11(2).

[2] 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和教学[J].中国音乐学,2006(3):30-32.

[3] 胡家玲,向杨,刘琉.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考[J].法治与社会,2010(5):43-44.

作者简介:王晓曦(1978—),女,湖北襄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何亭亭(1995—),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