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夏职官与封号的翻译原则

2021-03-10孙伯君

关键词:封号官位职官

孙伯君

[提要]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与“司次行文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与封号是了解西夏官制的比较重要的资料,但其中职官和封号之难解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本文利用《掌中珠》以及存世西夏文献中有夏、汉两种文本可资对照的款题,通过对西夏职官和封号的勘同,讨论了西夏人对这些专有名称的翻译原则,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对《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和封号进行了重译,希望对这些译名的勘同、翻译乃至西夏官制的研究有所帮助。

目前所知,记载西夏职官最详细的资料是黑水城出土汉文《杂字》的“官位部”、“司分部”与《掌中珠》“人事下”。这几项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界了解西夏官位、司分的名称和设置,而且可以指导我们翻译存世文献中出现的西夏文名称。汉文《杂字》对“官位”和“司分”的记载如下:[1](P.137-146)

官位部第十七:

皇帝、陛下、皇后、皇子、皇母、太后、后妃、正宫、监国、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元帅、国王、尚书、令公、诸侯、太王、三公、大臣、平王、郡王、嗣王、公主、夫人、帝师、国师、法师、禅师、上天、驸马、大尉、皇姪、星勒、相公、宰相、皇女、皇妃、閤使、閤门、谒典、纠弹、光禄大夫、令尹、少尹、副使、判使、僧官、僧正、僧副、僧判、僧録、府主、通判、签判、宗亲、座主、儒人、僧人、学士、秀才、文人、举子。

司分部第十八:

朝廷、中书、密院、经略、中兴、御史、殿前、提刑、提点、皇城、三司、宣徽、匦匣、金刀、工院、瞻视、化雍、治源、绣院、巡访、平准、天监、教坊、恩赦、街市、市卖、商税、留守、资善、养贤、麴务、巡检、翰林、功德、道德、道録、勘同、磨勘、农田、提振、陈告、审刑、受纳、刺吏、酒务、盐场、内宿、正廳、承旨、都案、案头、司吏、都监、狱家、大棒、小杖、家禁、打拷、勒抓、驱领、筋缚、局分、勾当、点察。

上述西夏官位和司分名称大多与中原相同,可以与《宋史·夏国传》所谓“西夏设官之法,多与宋同”的说法形成互证。这些官名在译自汉文的西夏文献中有大量译例,且既有意译,也有音译,可列举如表一:

表一

《番汉合时掌中珠》“人事下”对西夏所设职司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且有夏、汉对译形式,现摘录于表二:

表二

存世西夏文碑铭、世俗文献和佛经序跋中也出现了很多职官和封号,其中有夏、汉对照的文本,为解读西夏文相应的名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概有以下几种:

1.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武威《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以下简称《凉州碑》)[3][4](P.161-176) [5](P.241-249)。通过对夏、汉碑文的勘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官名的夏、汉对应关系,为方便翻译《天盛律令》“颁律表”,我们也把人名的对译加以对照,见表三:

表三

西夏文:

汉文本:

综合这些题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僧官职位和封号的夏、汉对应关系,见表四:

表四

据此,如果我们把《官阶封号表》和《天盛律令》“颁律表”等文献译成汉语,其中的职官名称无疑应该采用意译形式,而封号则应采用音译形式。

表五

表六(4170a、4170b)

表七

根据上述对译规则,我们还可以把存世文献款题中没有汉文本可以参照的职官和封号重新翻译如下。

1,俄藏《同音》卷首序言,出现了“嵬名德照”和“兀啰文信”等的职衔,参考李范文[22](P.482)先生的译文,可进一步翻译如下:

西夏文:

汉译文:

2,俄藏《妙法莲华经》卷首款题中出现的职官和封号,参考西田龙雄、林英津、聂鸿音诸先生的译文[23](P.6、222)[24][25](P.6),可进一步做如下翻译。

西夏文:

汉译文:

西夏文:

汉译文:

刻字司勾当现前都大管勾御史正番学士 味浪崇文等。刻字司勾当番三学院百法教授座主 骨勒善源。

西夏文:

汉译文:

天竺大巧健钵弥怛毗陀迦啰波啰讹及译师比丘吉祥积译梵本为羌、校仇勘定;复大钵弥怛遇冷果铭铭与俄路赞讹谋多智众师执梵本再勘译正;五明出现寺讲经律论辩番羌语比丘李慧照;五台山知解三藏国师沙门杨智幢新译番文;出家功德司正禅师沙门宠智满证义;出家功德司正副使沙门没藏法净缀文;出家功德司承旨沙门尹智有与羌本校;御前校疏钞都大勾当中兴府签判华阳县司都使王仁持;御前疏钞印活字都大勾当出家功德司承旨 尹智有;御前疏钞印活字都大勾当工院正 罔忠敬。光定丙子六年六月 日。

西夏文:

汉译文:

此《等持集品》者,天竺大师弥捺耶旃谛啰并译师西番和尚法慧等译。其后番国永平皇帝朝,大师傅正法兴盛寺译经诠义法门知事度解三藏功德司正国师觉善思嵬名德源译番本。

西夏文:

汉译文:

注释:

③《掌中珠》音译作“斡-尼则-啰”,义为“皇城司”。

猜你喜欢

封号官位职官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虚实相通:从松赞干布的“賨王”封号看中国古代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清前期内札萨克蒙古贵族封号及其演变
为官位吹
再论新生态环境下的“一切为民”
《论语》(十五)
官位·官味·官威
隋朝军事机构与职官设置
北魏軍事机构与职官
两晋的军事机构和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