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雷火针联合温阳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3-10韩善明
韩善明
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医院,湖北蕲春 4353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消化科十分常见,疾病因胃黏膜上皮损伤、病变以及腺体萎缩而导致[1]。疾病产生的原因呈现多样性,其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是主要因素,占据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因的60%~90%[2]。此外与饮食、家族因素、免疫因素有关。当前社会工业不断发展,人们与重金属及放射元素的接触增多,导致胃黏膜以及相关腺体受其影响出现溃疡以及炎症,进一步诱发了萎缩性胃炎。西医的治疗方法见效较快,但根治率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鉴于此中医方案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并凸显其优势。本研究结合我院82例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展开中医雷火针联合温阳活血汤的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院82例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采取单纯温阳活血汤,男女比例为24 : 17,年龄 24~ 67岁,平均(46.3±5.6)岁,平均病程(2.5±0.6)年。病情: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21例。研究组41例采取温阳活血汤+改良雷火针,男女比例为26 : 15,年龄23~66岁,平均(47.2±5.3)岁,平均病程(2.7±0.5)年。病情:轻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诊断标准:结合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胃黏膜颜色变淡,黏膜皴裂变小或者消失,有明显糜烂灶出现。部分患者有黏膜充血,胃黏液增多现象。病理检查发现固有腺体萎缩,胃黏膜有明显增生现象,取病理组织送检后得到胃酸过低。采集肘静脉血化验后得出胃蛋白酶减少,血清胃泌素升高或降低,不处于正常范围[3]。
纳入标准:了解本研究目的并与院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已经出现症状;临床明确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消化性溃疡;心脑血管疾病、肝功能缺陷;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对本次使用药物中任意成分过敏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中医汤剂(温阳活血汤剂),处方为白术、桂枝、炒白芍、桃仁、红花、熟地黄、茯苓各10 g,丹参15 g,陈皮12 g,附子6 g。连续服用6 d为1个疗程,温水浸泡煎服,煎三次混合后早晚两顿服用。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改良雷火针进行治疗。改良雷火针在传统雷火针基础上艾条中加入硫磺2 g以及樟脑2 g,准备电炉与牛皮纸,确定穴位。要求患者仰卧,完全露出下腹部,于前正中线脐下三寸确定关元穴。于前正中线脐上一寸确定水分穴,患者仰卧位,胸骨下端至肚脐连线中点处找中脘穴,于脐中上三寸前正中线旁开两寸确定关门穴,脐中旁开两寸找天枢穴,前正中线脐下一寸半处的气海穴,小腿内踝尖上三寸处确定三阴交穴,配合足三里以及神阙穴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于穴位处铺牛皮纸,加热艾条隔纸进行灸疗,每个穴位反复6~7次后换下一个穴位,每日灸一次,6~7 d/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病理积分以及治疗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结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4]分别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如胀满、嗳气、食欲减退、腹痛、恶心等进行评分。根据症状的改善情况评分,总分10分,得分越低症状改善效果越好。(2)病理积分评估。结合病理检查对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几种症候展开评估,每项4分,0分(正常)、1分(良好)、2分(中度)、3分(重度)、4分(极重),得分越高说明病理症状改善效果越差。(3)疗效。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消退情况展开评估,胀满、嗳气、食欲减退、腹痛、恶心等五种症状全部消退为痊愈,消退3~4种为显效,不足3种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积分比较
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病理积分,治疗后研究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病理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积分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 41 5.9±1.3 3.6±1.1 8.648 0.000 4.9±2.1 1.4±0.2 10.623 0.000对照组 41 5.8±1.4 4.6±1.4 3.881 0.001 4.8±2.2 2.6±0.5 6.243 0.000 t值 0.335 3.596 0.211 14.268 P值 0.738 0.001 0.833 0.000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以胃黏膜上皮腺体萎缩或黏膜皴裂消失或者异型增生的一种疾病类型,临床症状集中于胃胀气、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几种。西医临床数据表明,疾病的产生与Hp的感染有较大的关系,此外与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也有较大的关系。当前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而受重工业以及金属放射元素的影响,有关消化道溃疡和炎性症状不断增多,西药治疗常治标不治本,治疗后疾病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性,且容易诱发多种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在中医领域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范畴,该疾病中医循证病因,常以寒邪、热邪、情志郁结等几个因素导致[5]。“胃”为水谷之海,归于六腑,调节胃阴胃阳之平衡,同时主受纳[6]。胃气不降则浊气上升导致胀满,上腹痛以及嗳气;胃气逐渐上逆,则致恶心与呃逆症候[7]。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产生因寒邪入侵,导致食物积滞,胃气减少,食滞不消则胃部胀满,食欲不振,久之损伤根本[8]。热邪入侵,形成胃火,久热而伤津液,津液亏损则致筋脉无法得到濡养,传导滞涩,使之便秘、腹痛、腹胀[9]。“胃痞”始于脾气虚弱,胃络瘀阻后导致受纳之物无法转化,并无法经胃络传达至五脏六腑,则导致消瘦、贫血之症[10]。
中医治疗思路常以中和胃气,主降胃气,通气血,结合中医汤剂以及针灸法,改善不足并刺激经络,达到活血,补气的功效[11]。本研究采取了温阳活血汤展开治疗,方剂中大量使用活血补血的药材,以达到敛阴、活血、通络之功效,胃络打通后脾运化之物方可通过并输送至五脏六腑。熟地黄具有中和阴阳的作用,添加陈皮以作理气之功效,胃气下降后,浊气随即下沉,糟粕下运,胃内排空,胀满得到改善[12]。
在此基础上联合雷火神针对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等主管胃经的穴位进行灸治,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雷火针先后在《御慕医家金鉴》《针灸大方》《景岳新方》等医书典籍中提出,卷入艾药灼烧并隔纸在穴位上灸治[13]。中脘穴、天枢穴主消化系统,使用雷火针灸治可将药气深入穴位加强气血流通,同时可以辅助和胃健脾[14]。
有研究[15]对雷火灸配合中医汤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雷火灸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5.0%,相比单纯中药治疗后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积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雷火灸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改良雷火针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后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降低症候积分,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