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市水生态空间规划的探索

2021-03-10朱晓娟

山西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环城廊坊市廊坊

朱晓娟

(廊坊市水利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六个决定树立”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1,2]。遵循和谐,有效利用资源,是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水生态文明涉及到管水、用水、治水等方面,各地区需要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履行管理职责,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以从严贯彻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水资源优化配置、增强水资源保障、实施河道水生态治理、完善制度、扩大宣传教育等[4]。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多维的巨大工程,需多基础学科之间相互补充。

1 规划背景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是文明演变和时代变迁下的巨大变革,从生态文明时代出发的高度,深刻体会国土空间规划的架构[5-8]。生态空间类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成部分之一,依据“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导向,服务于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将伴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而逐步发展衍生出“多层次、多类型”的规划编制体系[9-12]。

水是主脉,水是万物之源。水生态空间为生态—水文过程提供场所、维持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保障水安全的各类生态空间,包括河流湖泊水域、岸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洪涝水调蓄场所等涉及水功能的区域范围[13]。

水生态空间规划是生态空间规划系统的重要构成,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撑。山水林田湖基础核心是空间管控与保护。强化其生态红线约束指标,将与水有关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限制在一定管控界线内,并为水资源预留开发利用空间[14]。

新时代下,传统的水系规划系统急需向水生态空间规划新理念转变。水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面向水资源功能利用、水网结构、水环境保护、防洪排涝规划体系、基于信息技术的生态水系管理规划多角度,多层次开展。

2 廊坊市水生态空间规划

河道生态基流严重不足,地表水为过境河流,受到自然禀赋、气候变化和上游取用水截流影响,平原河流大多为季节性河流,洼淀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自然水文节律基本消失。平原河道有水皆污,地表水基本为劣Ⅴ。部分河流的河岸带、河滩地被农田和建筑用地挤占,水生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大幅度减少。

2.1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利用规划

廊坊1956年—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9.7 mm,在市(县、区)中,三河最大605.7 mm,霸州最小517 mm,降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比较大。廊坊境内主要降水量的80%在汛期(6月~9月),汛期地表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廊坊市北部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 000 mm~1 090 mm左右,南部地区为1 090 mm~1 200 mm。廊坊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93亿m3,重复量4 414万m3。

依据2013年廊坊水资源公报数据分析,现状年廊坊整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51.5%(其中,总用水量10.27亿m3,水资源总量5.78亿m3,入境水量为14.18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4.6%(地表供水总量2.21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0.98亿m3,入境水量为14.18亿m3),表明地表引蓄工程能力不足;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155%(地下水用水量为8.0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2亿m3),表明地下水超采严重。廊坊市现状年供水分布见图1。

依据城乡居民生活、农业、工业、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等国民经济各类用水及河流外生态环境用水,分析出供用水情况。廊坊市现状年用水情况分布见图2。

以《廊坊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地域经济发展及供需水量。规划设置两套需水路线,即需水高路线及需水低路线:需水高路线基于现状节水水平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制定;需水低路线连系现状节水水平,依托节水规划连系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根据地域特点给出供需平衡方案。

2.2 水网结构

水网结构由自然水系、引水大动脉、区域连通水系、洼淀湿地坑塘连通工程、环城水系连通工程构成。引水大动脉,主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的水系连通,连通网络主要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及东线延长线、北水南调和引黄济廊。区域水系连通由引泃入鲍、引潮入鲍、潮北互通和白牤连通工程构成。城区水系主要由廊坊环城水系、大城县环城水系、文安县环城水系、三河市环城水系、燕郊环城水系、大厂县环城水系和香河环城水系构成。

在规划期末形成“十三横三纵七环一库三淀两湿地多坑塘”的动态水网。“十三横”包括从南到北的十条东西走向的自然河道和三条南水北调引水支渠;“三纵”包括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延长线和引黄济廊、北水南调互通工程;“七环”指七个环城水系;“一库”指广阳水库;“三淀”指文安洼、贾口洼和东淀;“两湿地”指东张务和刘宋万亩荷塘;“多坑塘”指廊坊境内的多个天然坑塘。

2.3 水环境保护治理规划

水质清洁是廊坊生态水系健康的基础。廊坊市域内当前河道水体的纳污能力严重不足,应尽可能减少点源污染入河量;过境客水的水质较差,入境污染物输入量大,采用过程阻断及末端治理技术原位处理入境废水,借助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PGPR原位修复和超临界、人工曝气、生态浮床相结合的技术改善廊坊过境水水质,实现Ⅳ类水质标准;在面源污染源进入河流的河段,加强源头管理,充分结合绿地与设置岸边缓冲带,滞留和净化污染物,增强河道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偏低。廊坊市水环境不达标问题的出现,既与自身点源、面源污染治理不彻底、高浓度污废水大量直排入河有关,也与入境客水污染物含量过多,水体自净削减能力不足有关。结合污染物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削减治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采用三横一纵的策略对污染物进行彻底拦截、全面削减、严格控制。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框架见图3。

规划确保进入河流的污染物得到切实削减,在遵循三横一纵整体思路的同时,着重做好点源污染过程阻断、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入河污染物末端削减三方面。水环境保护规划构成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从点源到面源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污染防治体系,形成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以沿河岸边缓冲带为屏障,城区内绿地调整的全面防污治污系统,并以水体流动、河流内生态建设来提升生态水系的条件。

2.4 防洪排涝规划

廊坊市境内河流众多,河道上大下小、尾闾不畅,洪水灾害频繁发生。按照海河流域“上滞蓄、中疏导、下排放”的治水方针,进行了长期大规模的全面防洪涝建设,但现状洪涝体系依然脆弱。以子牙新河和永定河的左堤等1级堤防为重要保障,落实流域分区防守,各水系分别单独入海。在此框架下,以河系为单元,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方针架构以堤防为根本、蓄滞洪区为依赖的防洪体系,即“一城四片三个层次”的总体防洪体系。

在城市治涝与雨洪利用规划方面,主要采取绿植沟、底栖滞留设施、透水铺装、调蓄水池和雨水装置等工程措施。

2.5 基于信息技术的生态水系管理规划

加快推进廊坊水利信息化现代管理系统建设,架构“一个平台七个监测网”建设内容。优化市至省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快建设市至县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加强水情分中心的设备管理和运行,完善雨水情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传输,规划期末全部基本雨量站升级至自动测报水平;建设信息化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站点;加强旱情、灾情和工程险情等信息自动化采集,完善数据库数据,统一应用平台;建成洪灾评估、抗旱应用、信息服务系统和移动应急指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预警能力,提升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现代化水平。

3 结语

通过不同角度开展城市水生态空间规划的研究,对水生态空间规划的开展提供依据,为城市水生态空间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环城廊坊市廊坊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廊坊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廊坊市
廊坊专场(二)
环城旅行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