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效果

2021-03-10宋赫沛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氯化钠

宋赫沛

(叶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200)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且近年来脑梗死发病日趋年轻化,而超早期脑梗死是发病6 h内的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脑屏障破坏,若血流阻断时间过长,则脑组织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若能早期恢复梗死区血液供应,可挽救受损的脑组织,改善病情[1]。阿替普酶是特异性纤维蛋白溶解剂,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不易出现一代溶栓药尿激酶的出血并发症,是脑梗死指南中的推荐用药[2]。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增加脑梗死区血流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缩小梗死病灶。本研究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阿替普酶组(36例)和联合治疗组(36例)。阿替普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31±6.60)岁。联合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7.48±6.2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晓治疗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低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CT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超早期脑梗死;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发病时间<6 h。(2)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卒中史;②既往有头部外伤、头颅出血、心肌梗死病史;③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④近期服用过抗凝药物,48 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者;⑤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本研究者;⑥合并高血压、感染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阿替普酶组 给予患者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注册证号S20110052)0.9 mg·kg-1,先取总量的10%静脉推入,剩余的90%在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后24 h行头颅CT检查,确认无出血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治疗2周。

1.3.2观察组 给予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用法用量同阿替普酶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30 min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溶栓后3 d继续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4.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包括意识、凝视、共济运动、运动情况、语言表达能力、感觉、视野等11个条目,分值0~42分,其中0~1分为正常,2~4分为轻度缺损,5~15分为中度缺损,16~20分为中重度缺损,21~42分为重度缺损。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1.4.2疗效 以NIHSS评估疗效:临床治愈,即治疗后患者无病残,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即治疗后患者病残1~3级,NIHSS评分减少46%~<91%;有效,即NIHSS评分减分18%~<46%;无效,即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3氧化应激反应 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各3 mL,以3 000 r·min-1离心,取上清液,置于-80 ℃冰箱待检。采用硫代巴比土酸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

1.4.4炎症因子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试剂盒来自同一公司,严格遵循操作规则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疗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3 氧化应激反应治疗前,两组血清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清MDA水平低于阿替普酶组,血清SOD水平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2.4 炎症因子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清hs-CRP、IL-6水平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水平比较

3 讨论

血液动力学异常等致脑血管狭窄,脑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引发脑梗死。随着病程进展,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断加重,脑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变小。早期迅速恢复患者脑血流量,及时开通狭窄血管,再根据脑组织损伤具体情况给予患者神经保护治疗,能提高脑细胞存活率。因此,尽早对超早期脑梗死行溶栓治疗可最大程度挽救损伤的脑细胞,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阿替普酶具有抑制血栓、疏通血管的药理作用,可有效开通闭塞的脑血管,短时间血流再灌注可及时恢复脑部缺血区域供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促进脑部供血恢复,抑制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脑部能量代谢,缩小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及血脑屏障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较阿替普酶组低,提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能有效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MDA是脑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与自由基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能反映机体自由基水平与脑组织细胞损伤程度;血清SOD为能清除氧自由基的金属蛋白酶,可拮抗自由基损害,反映机体消除氧自由基的能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MDA水平较阿替普酶组低,血清SOD水平较阿替普酶组高。这提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能缓解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存在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各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随着脑梗死进展程度而逐渐升高。hs-CRP属于急时相反应蛋白,人体组织受损时hs-CRP水平会明显升高;IL-6在脑梗死发生时可被大量释放入血,破坏患者内皮细胞,加重疾病进展[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清hs-CRP、IL-6水平低于阿替普酶组,说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总之,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氯化钠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