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2021-03-10郑素芬梁梅菊苏海泉

中国临床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总分精神分裂症

郑素芬 梁梅菊 王 莉 苏海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其中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之一,在所有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占比超过50%,且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存在精神残疾,终身患病率约为1%,是目前临床上导致人类精神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增加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患者对治疗的期望,难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加之长期的药物治疗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易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进一步导致远期预后不佳[3]。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主要是指通过为住院康复期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康复训练以及活动,从而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和自信心,提升生活适应力、人际互动以及生产力等技能,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的一种干预模式[4]。本文通过研究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并予以科学而详细的分析,旨在为该干预模式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均经ICD-10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病情稳定;(3)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或存在严重自杀倾向者;(2)伴有严重困扰性行为以及暴力倾向者;(3)四肢存在残疾者;(4)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者。以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0~78岁,平均(51.23±12.54)岁;受教育年限5~16年,平均(11.52±4.12)年;病程2~48个月,平均(30.22±11.39)个月;首发20例,复发40例。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1~78岁,平均(51.28±12.55)岁;受教育年限4~16年,平均(11.49±4.15)年;病程2~49个月,平均(30.24±11.40)个月;首发21例,复发39例。2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纳入对象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即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对于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干预。(1)支持性心理干预。由精神科医生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为所有受试者进行集体指导以及个体指导,主要内容在于针对患者的实际心理问题、源自亲朋好友的误解、社会环境的歧视等开展心理疏导支持。具体方式包括集体上课、倾听以及解释等,治疗频次为2次/月,60min/次。(2)社会技能的康复指导。由精神科医生以及护理人员担任日间康复训练师,为患者制定具体训练方案,训练频次2次/月,60~90min/次,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文体活动、工娱治疗、手工品制作训练以及书法训练等。针对训练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患者予以一定的奖励,对表现较差的患者予以支持和鼓励。(3)加强健康宣教。要求医务人员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并要求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开展专家讲座,为患者讲解精神卫生知识以及康复技能等,告知其坚持服药以及症状的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1 d以及干预8周后采用以下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1)通过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进行康复疗效的评估[5]:该量表总分18~126分,得分越高反映病情越严重。(2)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估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该问卷主要包括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3级评分法,即0~2分,总分0~22分。分值越高反映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越佳[6]。(3)通过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估个人与社会表现情况[7],该量表主要涵盖自我照料、扰乱和攻击行为、个人关系与社会关系、对社会有益的活动4个维度,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反映个人与社会表现状况越佳。(4)以卢森堡自尊量表(Luxembourg scale of self-esteem,SES)评定患者的自尊程度,量表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反映自尊程度越高[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BPR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1)。

表1 2组BPRS评分比较分)

2.2 2组ITAQ总分比较

干预前,2组SE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表2)。

表2 2组ITAQ总分比较分)

2.3 2组PSP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表3)。

表3 2组PSP评分比较分)

2.4 2组SE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ITA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4)。

表4 2组SE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证实,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的第四大原因。目前,我国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1 600万,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有900万,比重较大[9-10]。临床上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药物等治疗后症状均会消失,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个性方面的异常,部分患者会残留阳性或(和)阴性症状,从而对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引起精神残疾[11-12]。因此,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持续性精神康复干预尤为重要。精神专科日间医院主要是指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日间康复服务的机构,亦是医院和家庭沟通的桥梁,有利于患者日间参与康复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效果明显[13-14]。

本文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BPRS低于对照组,这与赵俭等[15-16]的研究报道相符,说明了观察组干预方式可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观察组所用的干预方式可为患者创造回归社会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不同于医疗机构的氛围,有助于患者视野的拓展,心情的放松,使得患者感受到社会感以及集体感,继而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另外,该干预方式可有效培养患者的参与意识,缓解疾病所引起的孤独感、自卑感等不良情绪,继而达到缓解精神症状的目的。此外,干预后观察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了观察组干预方式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干预方式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并采用鼓励、增强以及强化的方式,使得患者获取情感方面的支持,从而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进一步改变其对疾病的消极态度。同时,通过对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患者学习、掌握对精神症状的批判以及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其对疾病的认知[17-18]。另外,干预后观察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观察组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与社会表现。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该干预方式通过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职业训练以及工娱活动等,可促使患者通过该类活动获取成功体验,进一步达到改善其社会功能的作用。与此同时,医护人员通过协助患者从生理以及情感方面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性时间,从而保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9-20]。本文结果还显示了干预后观察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观察组干预方式可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该干预方式通过针对性的户外活动、训练以及娱乐,有利于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中掌握人际交往、工作技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等,从而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自尊的重建。

综上所述,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可显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个人与社会表现,且有效提高患者的自尊,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总分精神分裂症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