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闻香
2021-03-10朱继文
朱继文
早晨,天天抱着毛绒玩具小熊,兴高采烈地走进来。
天天跟王老师打招呼:“王老师好,这是我的香香熊。”王老师微笑着向他招手:“天天好!香香熊太漂亮了,可以放到娃娃家吗?一会儿你到娃娃家玩的时候和小朋友分享,赶快去洗手吧。”说完,王老师开始做早餐前的准备了。
天天点点头,似乎有点失落。扭头看到了张老师,天天便举着小熊走到张老师身边说:“张老师好,您看,这是我的香香熊。”
张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盥洗,听到天天的声音便转过头来:“天天早上好!香香熊啊,给班里小朋友带的吗?太好了,谢谢宝贝,赶快放下小熊,准备洗手吃饭吧。”这时,看到身边在洗手的孩子的袖子滑落到了手腕上,张老师赶紧去帮助挽袖子,并提醒其他孩子打肥皂洗手。
天天看到张老师忙碌的样子,欲言又止,但一直紧紧地抱着小熊,不舍得放下。
就在此时,天天看到了宋老师,她慢慢地走到宋老师面前说:“宋老师,我带的香香熊。”声音明显比刚才小了。
宋老师看着天天的眼睛,微笑着说:“天天好!是香香熊吗?”宋老师故意把“香香”两个字加重了音,“那让我闻一闻可以吗?”
天天立刻开心地把小熊举到宋老师面前,宋老师贴近小熊認真地闻了闻,好奇地问:“咦,是香香熊吗?我怎么没闻到香味呢?”
天天有些吃惊,没想到宋老师会这样说,于是他自己也下意识地闻了闻,好像要验证一下。
没等天天回答,宋老师马上又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能让我再闻一闻吗?”天天马上把小熊送到宋老师的鼻子前。宋老师边点头边说:“嗯,我好像真的闻到了一些香味呢!”
听到宋老师说小熊有香味,天天露出了笑容,又抱着小熊轻轻地闻,得意地说:“您看,我说是香香熊吧?”
宋老师对着小熊说:“香香熊,香香熊,身上有香味的小熊,我很喜欢你,让我再闻一闻吧!”
天天一听,脸上笑开了花,把小熊高高地举到宋老师眼前。宋老师抱着小熊像陶醉了一般:“这个香香熊的味道太好了,真是香味扑鼻啊!”
天天也用力吸了一下鼻子,沉醉在师幼共同营造的童话世界中。的确,唯有童心洋溢的人才能闻到小熊的芳香。
宋老师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让情绪低落的孩子心花怒放。在宋老师的三次闻香举动中,有情感的投入,有眼神的交流,有语言的表达……从表面来看,这些似乎都只是教师日常采取的教育策略,而实质上是教师儿童观的自然体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本真流露。这样的方式足以让孩子感受到教师与自己的心贴得很近,孩子也因此十分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而这正是教师了解孩子的开始。
有人说,在幼儿园教师身上很难看到时光流逝的痕迹,因为他们生活在孩子的童言稚语中,拥有如孩子般看待世界的目光,对事物常怀好奇心,能够不断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他们自然也如玉一般温润清透。然而在现实中,不少教师的脚步并不从容,他们时常像赶场一样忙碌于各个活动环节,有时甚至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似乎变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前面两位教师从表现来看也是尊重孩子、很有礼貌的,但细致分析起来,他们只是对孩子所发起的互动的一种简单应和,更多是出于自身管理需要而发出要求和指令。
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尊重孩子”时,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怀有童心、富有游戏精神?我们是否在感受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体验?我们是否以积极有效的互动使孩子既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又获得学习和发展?试想,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愿望时,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感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时,当我们也具有好奇、热情、想象、创造等特质时,我们一定会成为幼儿园里受孩子欢迎的老师。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
34405019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