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研究

2021-03-10王勋

河南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创新

王勋

摘 要:从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出发,梳理知识产权服务存在的问题,明确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创新活动的不同,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深入分析专利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基础上,归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创新主体关于知识产权的服务需求。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务;区域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8-0-04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proble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and clarifies tha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ue to different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e demand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is also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upporting role of paten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services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innovation entities is summarized.

Key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region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2020年中國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河南省综合发展指数排名提升1位,居于第14位,处于全国第二梯队,评价得分为56.9分,表明河南省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和效率均得到稳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规模逐步加大,运用效益加速显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行政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1]。从2020年全国各地区创造数量、质量和效率指数来看,河南创造数量指数明显高于创造质量和效率指数,而北京、广东等地创造质量和效率指数明显高于创造数量,体现出河南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中的不足之处,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基础有密切关系。

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迈上4万亿元和5万亿元两个大台阶,综合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在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研究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加强社会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对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 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现状

1.1 政府知识产权工作现状

从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至今,“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十六字方针日益深入人心。河南省各级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知识产权工作,并按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要求,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研究服务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强市来引领知识产权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对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构,确定关键指标等工作进行部署,并对绩效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省部共建、区域信息中心建设等方式,积极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源,现已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和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筹备和建设郑州、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此外,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有力拓宽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各级政府把服务作为基础保障的环节,不仅服务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流程,还服务于个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通过政策引导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在促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政策上,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举措,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明确新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标准引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健全企业创新、技术改造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知识产权弱势企业予以规范和帮助,引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向纵深发展。

三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强化保护措施,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协同服务以及平台支撑等角度出发,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同时,各地积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指导工作,逐渐营造人人尊重知识产权、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努力开发知识产权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为知识产权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各级政府都注重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重要经济领域通晓管理、法律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整合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多层次、多角度地针对全省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高校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并依托高校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

1.2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

河南省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2017年4月发布了《关于印发2017年度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方案的通知》。2020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 333家[2]。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转变经营理念,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稳步增长,但更多的企业在知识产权相关机制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2.1 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存在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3种专利类型,其中发明专利最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专利的申请数量分别为176 798件、441 548件以及87 896件;河南省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专利的授权数量分别为39 505件、292 165件以及69 153件。2016—2020年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22 601件、28 615件、33 524件、37 311件、43 54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07件、232件、206件、217件、225件(以上数据来自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如图1和图2所示,河南省在“十三五”期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较其他两类而言明显居多,说明河南省企业核心专利少、专利质量不高、存活时间短、市场价值低,未能充分以发明专利为主来开展专利布局,可能会阻碍河南省企业参与竞争和产业转型升级。另外,历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低,反映了河南省企业虽然越来越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专利意识的薄弱,对国际市场不够重视,未能有效通过国际专利布局来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实力[3]。

综合以上数据总体来看,河南省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居多,专利基础相对薄弱,专利意识不足,制约了河南省企业的未来发展,急需大幅度提高。

1.2.2 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指通过许可、转让、投资入股、证券化、资产重组以及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充分运用知识产权的资产运作功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贯穿于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实质上,只有实现对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河南省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专利授权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然而专利所有权转让和许可数相对较少,专利转化运用率低,拖累了企业溢价能力,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急需加强河南省企业的專利运营意识,通过盘活用好现有知识产权资源,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4]。

1.2.3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意识,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而忽略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未提供专门的费用支出,未能及时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技术创新成果,不能充分实现其商业价值。二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大环境有待改善,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存在举证难、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而知识产权案件大多疑难复杂、审理周期长,权利人也许最终能通过诉讼或仲裁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其市场竞争力和商誉损失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随着我国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向“全链条”深入。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创新主体不管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还是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他人侵犯,其知识产权保护及防范意识都会显著提高。

1.2.4 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据多数,其中有大量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管理部门。一方面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注重加强经济效益的管理和相关事务的处理,没有把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上,缺少协调统一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人才和专门机构,通常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流于形式,大大限制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源作用的发挥,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风险。

1.3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现状

知识产权服务是助力企业将有形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无形的知识产权的服务。《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显示[4]: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6.6万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以及山东等5个省市。专利、商标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涉及的主要业务内容类型,专利(28.9%)、商标(57.9%)合计占比86.8%。而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总量大省,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服务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高层次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日渐旺盛,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无论从规模和服务水平上都与其地位不相适应。

河南省相关的服务机构由于经济原因,相对于沿海城市起步发展较晚,发展规模较小,服务资源较为分散,未能形成集聚效应,在服务范围和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专利和商标代理等前端法律事务。近年来,新兴知识产权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企业急需的情报分析咨询、专利布局、专利运营、风险预警、证据收集以及评估交易等各类服务较少,处于起步成长阶段。本地企业有此类需求时往往不得不委托北京等地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办理,可见本地缺少具备新兴高端服务能力的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企业对本地服务机构的能力也难以信服。

虽然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与知识产权服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结构较单一,服务水平较低,机构缺少开展高端知识产权服务的能力。虽然区域内企业众多,但多数机构的服务内容雷同,导致为争夺资源而进行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恶化了市场,整体上不利于整个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

2 专利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为充分发挥专利支撑作用,先后实施了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培育优势示范企业等工作。截至2020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达到18.64万件,授权量达到12.28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9.4%、42.4%;全省拥有发明专利4.35万件,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4.52件;持续推动第二届省级专利奖奖励工作,评选产生了49项获奖项目。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河南省荣获35项专利奖,金奖数量较往年有明显增长。

在第二届河南专利特等奖中,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一种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增加最小净空的尖峰调节控制方法”脱颖而出,其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行业引领,于2016年实现产业化,抢占了行业制高点,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是我国及河南省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中的典型案例之一[5]。

如图3所示,2010—2020年,河南省经济增长量与专利申请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十三五”末相比“十二五”初,经济总量提升了2倍之多,专利申请量提升了10倍。由图3可知,河南专利申请与GDP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技术专利的需求增多,但GDP的增长速度和幅度远远跟不上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专利申请量持续高速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这是河南省力争创造一批能够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高价值专利的迫切原因[6]。

3 河南省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

从河南经济现状、区域创新战略、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对经济的支撑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各级政府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还是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过程中,都需要相应的信息或产品予以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了知识产权服务新工具、新模式,开拓了新市场,形成了新业态。

3.1 信息检索分析相关服务

專利信息是指以专利文献作为主要内容或以专利文献为依据,经分解、加工、标引、统计、分析、整合和转化等信息化手段处理,通过各种信息化方式传播而形成的与专利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总称[7]。创新主体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创新质量,在技术开发过程、产品研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服务。

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创新主体为了解竞争对手信息、避免专利侵权,需要在了解技术本身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专业领域的技术文献,特别是反映相关技术领域最前沿信息的专利文献。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分析,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寻找研发空白点,提高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切合度,了解技术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对技术方案进行现有技术查新。

在产品研制和实施过程中,从专利角度分析并揭示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提供产品的专利风险预警、竞争对手专利布局分析、专利壁垒稳定性分析以及公知技术的检索分析,帮助创新主体及时完成专利布局,预警创新活动的专利风险。

3.2 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审查服务

围绕国家产业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支持产业的集聚发展,河南区域内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全国甚至全球领先地位。这类创新主体对于专利审查的质量、效率和专利的保护策略有更高的需求,希望通过创新审查模式提高授权专利质量和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为核心,更加接近创新主体,为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以及快速复审等新的专利审查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

3.3 创新成果转化服务

在专利转移转化和质押融资等专利运营活动中,创新主体由于自身人员能力所限,难以对其拥有的专利开展价值评估。因此,需要对涉及的专利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对重要专利进行专业的价值评估,通过专利分析判断重要专利或者专利组合的价值,促进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知识产权高价值项目或者企业转移,实现社会资本的优良配置。

3.4 法律援助和技术支持服务

河南中小企业数量多,产业密布。这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薄弱,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方面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忽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缺少品牌创新意识、缺乏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防范以及没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面对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明显增加的情况,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需要提供事前预警和事后援助多种服务,结合区域内优势产业开展国外知识产权政策和制度辅导,提供国内外同行业专利动态,建立行业专题数据库,以便协助企业在应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提供专利预警等技术支持。

3.5 知识产权培训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一般需要懂法律、懂技术、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对知识产权服务人员的素质能力等要求较高,而河南省中小企业众多,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市场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人员、创新主体和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在专利制度认知、专利基础知识、专利挖掘、布局与规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以及专利质押融资等方面都急需培训。知识保护服务可以结合地域经济特点和行业特点,利用自身资源,针对不同类型对象人群开展相应培训,从而为地方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提升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效率。

3.6 知识产权风险评议服务

政府机构在部署知识产权整体战略和制定管理政策时,需要掌握本地区各产业专利现状、竞争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绘制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充分发挥产业聚集优势,以便制定IP发展规划,引导并支撑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政府或企业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活动时要进行知识产权评议,了解活动项目的多技术人才引进、投资立项、企业并购以及重组等诸多环节,分析其中可能面临的专利风险,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建议,有效提升政府或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前发现潜在的侵权风险并提出规避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EB/OL].(2020-09-14)[2021-07-26].http://www.cnipa-ipdrc.org.cn/article.aspx?id=669.

[2]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火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18.

[3]李哲辉,郑春蕊.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调查分析[J].河南科技,2021(21):134-137.

[4]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EB/OL].(2020-12-30)[2021-07-26].https://www.cnipa.gov.cn/art/2020/12/31/art_88_155978.html.

[5]尹江勇.高价值专利支撑中原创新驱动发展[N].大河网,2020-11-17(6).

[6]冯晓青.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及其实施研究[J].河北法学,2014(10):10-21.

[7]顾晓月.技术引进中的专利信息利用初探[J].中国发明和专利,2015(11):34-37.

3606500338241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创新
我国实体化电子商务的区域发展问题及策略探讨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基于北斗的数字秦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