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提升施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1-03-10祝阳

河南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科技创新施工企业

祝阳

摘 要:科技创新在施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深入落实,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支撑和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分析企业目前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提高施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已通过实践检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科技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8-0-03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eti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l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uppor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to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se measures have passed the actual tes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两新一重”建设等重点发展战略,为建筑行业前沿热点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研判、关键领域技术攻关等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机遇。重大发展战略和工程建设萌发出新的技术需求,为建筑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建立聚集多学科创新资源平台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把握住新形势带来的广阔机遇,必须改变传统建筑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绿色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碳达峰及碳中和等重点研究领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多年从事施工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建议从以下方面提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1 加强科技体系建设

1.1 加强科技管理顶层设计

从企业实际情况和科技发展水平出发,科学确立阶段目标和发展策略,加快突破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核心技术。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紧紧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目标,突出重点,集合优势队伍,优化资源配置,研发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要瞄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1]。

1.2 加强各级科技管理架构建设

完善科技管理架构,明晰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健全各级单位和项目部科技研发人员岗位和机构设置,优化职能定位。要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不能只依靠管理人员,还需要建立技术研究院和设计院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设计工作,提升科技服务主业的能力。

1.3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

首先,构建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的创新体制机制,明确界定不同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壁垒。其次,深入推进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再次,推动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最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

2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2.1 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

企业总部需要定期梳理全公司科技人员履历,建立多维度科技人员信息库,分领域、分梯队建设科技人员队伍。落实科技人员项目基层岗位历练和多岗位轮岗交流机制,提高科技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丰富科技人员工作经验和阅历。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探索股权、期权、项目跟投等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更大程度地激发人才潜能,营造企業科技创新文化氛围[2]。

2.2 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建设

为加快企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要探索建立“一人一制”市场化用人机制。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和重大工程、重点科技研发平台为依托,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领军人才,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施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

2.3 加强科技人员培训

企业要从不同层面、不同专业分层级抓好科技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综合能力,定期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按期检查执行情况。

3 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升

3.1 加强科技研发顶层设计

聚焦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合理布局国家课题、省部级地方课题等,科学谋划“十四五”科技研发方向,制定并不断优化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科学布局企业科技研发课题。

3.2 加强课题研发自主研发管理

规范研发课题的立项、研发路径和研发方式,严把“入口”和“出口”,提高研发课题质量和科技自立自强意识。在课题立项上坚持从重大项目履约、专业领域竞争力、成果可推广性及选题创新性方面进行评价把关;在研发路径上坚持预研、在研、续研“三步走”举措,夯实课题基础调研工作,不断聚焦课题主攻方向;在研发方式上坚持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提高自主研发能力[3]。

3.3 加强课题研发过程管控

建立重点研发课题实施情况季度通报制度,强化课题过程管理和考核。课题牵头单位要严格进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加强预算管理、过程监督和结题验收,强化审计制度,提高企业科技研发课题的研发质量。此外,要杜绝经费使用混乱和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

3.4 加强课题研发差异化布局

各下属单位要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做好科研课题布局,开展差异化自主研究。二级生产单位要结合单位发展战略及业务结构开展特色化研究。专业公司要根据公司业务结构及项目重难点开展针对性研究。

4 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4.1 加强现有科技研发平台管理

规范高新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技术中心、省级专项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发挥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在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税收减免及合作交流中的作用。

4.2 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打造

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企业优势,构建产学研用全面研发体系。要充分发掘企业的区位、人才、政策优势,打造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

5 加强科技研发经费管理

5.1 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做好企业研发经费的整体规划,加强科技研发课题经费支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企业和国家的要求。

5.2 加强研发经费归集

课题承担单位严格按照课题计划任务书要求保障配套经费的支出,加强研发经费归集,制定企业科技研发经费管理制度,统一研发经费归集规则。

5.3 加强研发投入指标考核

加强研发投入指标考核,制定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将研发投入指标纳入企业各下属单位考核内容,使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6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6.1 加强科技示范工程管理

严格把关科技示范工程的立项评审,统筹制定年度立项申报计划,打造企业的科技专项示范标杆项目,以科技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要将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与过程管理表现和各下属单位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

6.2 加强高等级科技成果打造

企业要精准把握主业发展方向,增强科技资源投入的计划性,加强技术成果总结工作,以研发成果推动技术管理升级。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持续关注生态环保、城市更新、重大工程及装备制造等领域,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力争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全新动能。

6.3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

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是科技服务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是推动经济格局和业态调整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全面推进科技成果的梳理、归集和评估工作,加强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方面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4]。

6.4 加强工程细分领域成果总结

总结企业已竣工的典型项目,对关键核心技术和成果进行总结与提炼,按项目类别或工艺类别进行总结,在企业内部推广学习,形成资源共享、打破壁垒的企业技术环境,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7 加强科技创效

7.1 加强基于商务的技术策劃

分层级抓好科技创效策划工作,明确科技创效方案,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有计划地实施科技创效。项目技术部应负责商务结算图纸的合规性审查、信息登记、变更内容梳理及发放工作,参与商务工程量的核算和审核。对收到的设计变更文件做好收文登记,及时发给商务部备案。此外,将可能影响商务计价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洽商记录、工程联系单及建设单位工程指令等文件收文后及时发放项目商务部,以作为商务计价的依据。

7.2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评价

开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优选,将经济性评价落实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核及审批的全过程。项目部应对施工组织设计从工艺、质量、安全、工期及成本等方面提出至少2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和经济性评价,确定最优方案。

7.3 加强项目科技创效管理

工程中标后,项目技术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施工合同,并组织进行项目技术调研,结合调研结果进行技术策划,提出施工方案的优化清单,明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针对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优化主要措施有四新技术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及优化施工工艺流程等,尽可能降低成本,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8 加强设计支撑能力提升

8.1 加强设计营销

全面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概念规划方案及建筑方案设计、工程概算咨询等设计服务能力,摒弃影响企业持续进步的负面因素。要不断创新,挖掘新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进入更大的市场空间,将企业发展带入新的层面。

8.2 加强设计管理

加强项目全过程设计管理和设计咨询的能力,提升EPC项目设计支撑能力。大力推进装配式设计中心、BIM+设计中心、施工仿真与计算中心、岩土和地下空间设计咨询中心的能力建设,支撑企业建筑主业发展[5]。

9 加强技术风险管控

9.1 加强项目技术风险辨识

建立项目技术风险清单,做好项目整体技术策划,明确技术风险防控的内容和措施。

9.2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

落实重点项目编制措施,做好重点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会议评审,分层级抓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审批工作,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可实施性。严格落实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方案专家论证和危大方案审批,确保危大方案管理受控、程序合规。

9.3 加强项目现场技术管控

严格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级交底及过程检查,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现场实施效果,加强项目资料、测量、试验的管理,规范岗位职责定位,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定期开展技术专项检查,在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10 加强科技考核与评价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政府政策、上级单位要求,制定企业科技专项评价制度。根据科技专项评价制度要求,对下属单位开展一定频次的检查,将科技专项评价结果与下属单位的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参考文献:

[1]吴应明,余雄军,仲维玲,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创新世界周刊,2020(2):80-86.

[2]吴言安,曹春辉,丁伟.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J].中外企业家,2018(23):118-119.

[3]陈秀萍.建筑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6):14-16.

[4]齐旭燕.建筑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管理[J].建筑技术,2012(4):349-350.

[5]韩小霞.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232-234.

3075500338218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科技创新施工企业
有效运用科技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的途径探讨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针对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探究
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