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

2021-03-10王蜀涵张琦夏婷

科技资讯 2021年36期
关键词:俄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

王蜀涵 张琦 夏婷

基金项目: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立项课题《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TZY19J04)。

作者简介:王蜀涵 (1983—),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文学。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俄语教学课程体系是中俄合作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尝试和发展阶段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修正和优化俄语教学课程体系的良好切入点。找对病症,对症下药,完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中俄合作办学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中俄合作办学背景下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重构的问题。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俄语教学 存在问题 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 full swing. The Russian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Various problems will inevitably appear in the trial and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se problems are also a good entry point for revising and optimizing the Russian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Finding the right disease, prescribing the right medicine, and improving the Russian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This article takes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ssian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Key Words: Sino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Russian teaching; Existing problems;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在“一帶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两国高校间的教育合作也日趋紧密。在这个大环境下,中俄高校间合作办学模式也日益成熟,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成绩斐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利用两国间优势教育资源,改变人才培养单一化的现状,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同时,可以改变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所培养人才的社会竞争能力。

中俄合作办学迅猛发展,国内很多职业院校与俄语国家院校合作办学。在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这既是发展完善的必经阶段,又是反思提升的良好契机。

1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俄语教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俄合作办学采用的是公共俄语教学,俄语是学生进行该专业继续深造的一个辅助工具。该校学生入校前基本都是没有任何俄语基础的,同时公共俄语课又没有专业课的时间保障,所以两年的俄语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出国深造的水平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

学生出国深造是国内专业学习的延续,俄语作为学习专业的辅助工具,就不能只从纯语言的方面入手和延伸,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让俄语和专业成为有机的整体,学生才能在国内国外的学习中平滑过渡。这个方法和度要由施教者准确把握[1]。

可以说,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俄语教学更具挑战性,需要摸索出适合该校情况的俄语课程体系设计。现从俄语课程体系角度出发,探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呈现出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俄语课程设置与该校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完全匹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俄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基本俄语语言知识,俄汉双语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具备继续获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及以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而目前课程的体系中包括以下几门课:《俄语》《俄语语音》《俄语语法》《俄罗斯文化》和《俄语阅读》。

这几门都是紧紧围绕俄语语言本身开设的,采用的教材都是均未涉及学生专业课,因此学生在出国深造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听不懂专业词汇、不理解外籍教师的专业表述等问题,进而产生对深造的恐惧感和抗拒感。

根据对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俄罗斯的留学生调研的情况来看,这些课程内容稍显简单,学习的俄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略显不足[2]。截止到大二上完,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都是浅尝辄止,或者尚未触及。词汇量远远达不到出国继续深造的要求,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足,这恰恰又是留学俄罗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学生出国时并不具备继续获取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及以自主学习的能力。

1.2俄语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有机结合

国内多所本科和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例如:“俄语+知识产权”“俄语+国际政治”“俄语+工商管理”,还有俄语与法学、应用物理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等专业结合。对于该校来说,俄语和铁路专业的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国内国外的学习能够准确对接,平滑过渡,又培养了精通俄语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宏观战略。

目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俄语教学和专业教学还处于并行而不相交的状态,俄语教学内容集中在日常用语,生活交际用语等,针对合作办学开设的专业课和俄语尚未有机结合,是国内国外学习形成断崖,无法平滑过渡的重要原因,这种状态急需改变。

1.3 留学是一个全方位接触俄罗斯的过程

留学是一个全方位接触异国的过程,是一个了解和尝试融入异国社会的过程,不是单纯地完成学业。学生既要面对学业压力,又不断地对俄罗斯进行着认识和探索,这对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的学生们无疑是巨大的难题。不了解俄罗斯的国情文化、风土人情、习俗礼教等内容,学生会在留学生活中寸步难行[3]。因此,重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重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

重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的目的在于:针对普遍以俄语日常用语和基础俄语教学作为主要设计的教学课程体系所暴露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留学生活的问题,研究出“过渡性”“实用性”或具备“速成性”新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对俄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构,笔者对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活动,并和合作院校沟通,获悉该校留学生留学的课表及学习内容,并认真分析。结合目前的俄语课程体系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重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想法。

2.1 设置视听说、阅读和写作等课程

以上三门课程是培养外语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能听懂、能阅读、能写作是在俄罗斯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几项重要技能[4]。俄语在留学中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工具和媒介,是沟通的桥梁,应该充分发挥工具的作用,不能成为留学的绊脚石。

2.2 俄语和该校专业有机结合

俄语和专业结合是大势所趋,既是国内外学习准确对接,平滑过渡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学校在选用教材时应从学生专业的俄语日常用语入手,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加大俄语与专业课的结合度[5]。

这一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把国外专家请进来,改善师资结构,帮助国内教师,共同学习成长;同时,国内俄语教师也可以走出去,到国内外的企业去挂职锻炼,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样的办学才有特色,才能增强竞争力。

2.3设置国情文化、社会等课程

设置国情文化、社会等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俄罗斯地理、俄罗斯历史、行政划分、主要城市、人文经济、民族宗教、风土人情、科学、教育与文化等内容。俄罗斯国情文化、俄罗斯社会在高校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成为不可或缺必修课[6]。只有了解俄罗斯,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误会和摩擦,保持交流中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对留学生的保护[7]。

2.4引进合作院校的专业课程

引进合作院校的专业课程,既能体现中俄合作办学具有国际性,又可以在内容上与俄方接轨,形式新颖。首先,应当积极引进俄方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原版教材、授课课件,以及其他授课资料;其次,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要与合作院校达成意向,定期给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输送最新的影音资料、书籍、杂志、学术期刊,该校要保持对俄方专业发展方向前沿的了解。

目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全部由该校教师讲授。如果能够加入俄方讲授专业课,授课过程中,中俄各门课程合作沟通,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8]。同时,引入课程也就相应地引入了新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学生尽早接触和适应俄方上课内容和形式,能够减少出国的不适和困难。俄方講授专业课程可以把学生出国留学的不适应期提前,并在中国学习阶段消化和解决[9]。国内有些院校引进俄方专业课程占比过半,办学成绩比较突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5加大俄方教师所讲授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引进俄方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中俄合作办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核心课程的接轨是中俄合作办学的必经之路。

国内有些院校俄方教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比例高达80%以上。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针对大二学生每年开设一次为期两周的专业课,由合作院校教师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授课[10]。

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时间太集中,从国内的教学模式一时不能转换到俄方教师授课模式,听课有难度,难以适应。加之没有接触过专业词汇,听课更是难上加难。而且,讲授的专业面窄,不能满足所有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削弱了学习兴趣[11]。

因此,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各个专业的老师代表授课。通过俄方教师长期承担国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方式,增加学时数,让学生的学习保持一种长期性和稳定性[12]。

2.6鼓励中俄教师积极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开发新课程和教材

中俄籍教师都应该是“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者,教师对于这一模式认可和深刻理解,才能很好地践行。无论是中方还是俄方教师,都应同时具有“俄语+专业”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具备“俄语+专业”的授课能力,改变现在的授课状态[13]。

鼓励教师根据校情开发新课程,自编教材和教辅材料,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和教材都可以大胆尝试[14]。如把语法、听力、阅读等课程的内容都和专业结合起来。

2.7 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俄语+专业”课程

对于铁道运营专业可以开设俄语铁路客运服务用语,对于铁道车辆专业可以开设俄语铁道概论,对于铁道机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俄语电力牵引理论等[15]。

不突出专业,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是不可取的。不同的专业应该配备不同的课程和培养模式。对不同的课程辅以不同的课时,必要时可以采用选修,必修等調节课程属性,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讲授[16]。

2.8 课程思政贯穿始终

无论设计什么样的俄语课程体系,都应该始终贯穿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尤其是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17]。因此,要结合俄语教学实际,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培养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3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重构的困难

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重构任重道远,非一日之功。在符合国家职业教育要求的框架下,找准课程体系重构的切入点,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开发符合当下中俄合作办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每一步都对教育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18]。

开发科学的俄语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持续不懈地努力,各方面的条件配合、团队的合作等要素同时具备才能完成[19]。

4 结语

俄语教学课程体系必然会经历尝试、发展、修正、完善的过程,顺应合作办学的趋势,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所希望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有日臻完善和成熟。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这样的人才具备外语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能力。

今天的中国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蓬勃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轨道交通业首当其冲成为国家名片,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正是目前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他们成长为具备双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轨道交通人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朱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20(14):175.

[2] 刘宏.基础与创新相结合 提高俄语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语言文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2(01):2-6.

[3] 闫欢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语教学问题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3):26-27.

[4] 焦敏,战兴媛.OBE-CDIO教学理念下商务俄语人才的培养与课程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7):23-24.

[5] 王禄.新时代背景下对高职教学的几点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252-253.

[6] 李爱荣.对维吾尔族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2):143-144.

[7] 魏征.关于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俄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1(7):124-125.

[8] 马良文. 俄文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试论大纲[C]//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05:4-5.

[9] 周淑娟.“一带一路”战略下吉林省复合型经贸俄语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为例[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96-100.

[10] 李志丹.“互联网+”慕课网络资源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20(8):182-183.

[11] 张廷选.“经贸俄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313-316.

[12] 李如阳.基于弗谢沃洛多娃功能-交际语法理论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13] 蒋梦琪.对外商务礼仪课程设计[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14] 金玲,兰昊,白庆华.“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旅游俄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8-50.

[15] 孙黎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专业+英语+二外辅修课程”培养模式中二外教学模式研究——以俄语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4):154.

[16] 乔雪,А.П.Сочкова.“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俄语专业《基础俄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9(14):83.

[17] 党晖.高校铸造冶金专业学生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C]//香港东南冶金矿产有限公司.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香港东南冶金矿产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413.

[18] 王先永.引导与深度监管下的高效混合学习模型构建——从“第二外语教学”俄语课程到外语课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7):68-74.

[19] 程海东,曹艳伟,吴亚男.俄语专业开设旅游翻译课程的设想和建设思路——基于三亚学院教学实践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8):229-230.

3439500338214

猜你喜欢

俄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探我国俄语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