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1-03-09洪阿万

考试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使得各阶段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开始不断创新。高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引进更多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充分贯彻生本原则,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养成作为主要目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而这一状态本身便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因此更需要通过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有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核心素养的内涵便是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所需要具有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关乎于学生学习质量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提高,当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时,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样是一项关键任务,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也促进学生三观的正向发展,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

二、 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多数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这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很多学生都感觉知识过于枯燥且晦涩难懂,对于课堂教学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则需要明确一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提高学生探索欲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灵活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让学习本身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能起到改善学习枯燥性的作用。对此,可以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表现形式让物理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而合理的设计也能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效果。

如在教学《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一节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史中对于宇宙的认知作为切入点,如“天圆地方”“天涯海角”等词都表示大地是一个方形的平面,而天则是一个圆形。之后历史的发展,“地心说”也应运而生,这时可以通过互动问询一下学生对于“地心说”的理解,这一学说指的是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所以地球不动,太阳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亮运行的视频与动画来指代地心说,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再将内容引出到“日心说”上,根据视频动画和“地心说”以及常识的理解,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日心说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引出话题“既然地心说一直以来都不被怀疑,被人坚信着,那么日心说又是怎么来的呢?如果你现在穿越过去,你会怎样去推翻地心说?”可以通过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故事进行联系,如证明地球是圆形时,在海面一个高处放置光源,驾船驶离光源会看到光源的目测位置在不断降低,最终消失,而并非亮度的减退消散,也可以通过哥伦布航海的事迹来证明。而在证明日心說时,则可以由一系列理论辅证,这便涉及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该课时的单元主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教师可以构建情境,由教师扮演质疑者,对“日心说”发起各种质疑,学生则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解答,如“如果地球是圆的并且自转和公转,那么我在这里抛出一枚硬币,它岂不是会被甩到另一边?”“如果地球在不断自转,那么空气岂不是会向自转的反方向流动常年产生东风?”“如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那么为什么没有感受到离心力?”等。通过情境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在融入话题和情境中感受到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和科学探究意识,有利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知识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物理思维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生能够明显感知到和生活的联系,但高中物理知识很多单在理解上便存在较高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自主联系生活现象,而生活实际的联系却是简化知识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点联系生活与知识,在简化知识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也了解如何去正确的应用物理知识、分辨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

如在教学《曲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辅助理解曲线运动概念,对此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观察与猜测

提前寻找与“曲线运动”有关的图片,并设计话题引入环节,如下图。

上图分别为下雨时旋转雨伞和砂轮切割金属时产生的火星颗粒,两张图片的共通点便是附着在圆形上的物体经圆形旋转后被甩出,甩出的过程作曲线运动。教师在话题引入时可以先由下雨时打伞旋转伞柄着手,多数学生都曾经尝试过这番操作,对于曲线运动下落的雨点也能很好地回顾并接受概念知识,之后引出砂轮切割时的火星,让两者的对比与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检验

在学生已经根据图片回顾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现象后,便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检验。准备水、墨水、注射器、白纸、细胶管、胶带等刀具。之后将细胶管摆为一个弯曲的形状并固定起来,两头定为出口和入口,入口处通过注射器注射墨水,而出口处则在下方摆放几张白纸。实验期间,出口的墨水会从出口喷射,喷射轨迹则会“印”在白纸上,之后将细胶管不断剪短进行多次实验,并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

(三)总结与理论推导

经过实验演示后,还可以通过数学推理来验证实验结论,将已学的瞬时速度定义方式进行联系,尝试着求出曲线运动中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先带领学生求出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方向。如求直线中点A的瞬时速度,可以在距A点附近的点取点B,之后求出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达点A的瞬时速度,若时间较短,那么近似表达的瞬时速度就越接近准确值,若时间趋近于0,那么AB的平均速度便是A的瞬时速度。之后再根据上述引导学生求出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可以通过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代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引出概念,如下图所示。

先引导学生求出AB的平均速度,根据vAB=xAB/t能够得知,vAB和xAB的方向是相同的,那么t的值越小,vAB的平均速度和点A的瞬时速度就越是接近,如果t的值趋近于0,那么AB曲线便是一个切线,点A的瞬时速度便是点A的切线方向,对此能够得知实验结果是正确的。通过这一设计,能够由生活中的内容引出物理知识,让学生带着一种“解决生活问题”“探究生活现象”的认知来参与后续的物理教学,更能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与物理学科素养。

四、 组织合作学习,激发科学探究意识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下广泛应用的一种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以多人一组的形式共同探讨知识话题或完成学习目标,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实现小组为单位的共同提升。合作学习的应用能够将原本独立的学习模式转变为集体化学习,不同于班级的大集体,小组集体的学生更有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在合作期间也表现得更加积极,有利于学生在小组中主动发表学习见解、分享学习所获,从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如在教学《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从平抛运动的特征进行引导,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定律》《直线运动》《力的相互作用》等物理知识概念,所以在学习该章节知识时已经具备了充足的知识基础,之后便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引导和组织即可。可以为学生播放球体在平面作平抛运动的视频,之后再利用特效或剪辑等方式播放频闪照片,标记球体在不同位置时所产生的受力性状与速度,之后便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探讨话题“平抛运动为什么会是曲线?”“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征?”等,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根据教师所播放的视频和图片共同探讨。之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播放飞机在水平面匀速飞行并向水中投放炸弹的视频,并引出问题“炸弹会做什么运动?”让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概念和特征有着更加深入的认知,理解其定义和运动形式。通过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表现能够变得更加积极,学习意识也得到增强,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学习、积极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索知识。

五、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一种客观展现,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价也可以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措施。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各阶段教育都在教学理念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实现了变革,但教学評价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配套”的,教学的重心也是教学评价的侧重点,因此教学评价的变革与创新也要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与成长。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与传统理念从某种角度上是截然相反的,传统教育要求学生的一致性表现,过于固化,从而教学评价也根据这一理念创设,现代教育理念推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学评价也要实现个性化、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单单表现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更体现在评价指标,测验成绩的占比已经不像传统模式那般“居高不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学习过程的表现又根据教学方法分为实践参与表现、合作表现等各个分支,评价形式又能划分自评、互评、教师评甚至是家长评等,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更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的成长进一步拓宽了空间,让学生在这一空间下能够勇于表现自己,更加自由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及精神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具实效性。

六、 结束语

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任务,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生本理念来贯彻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获得更为强劲的动力,注重激励与沟通,让学生在学习上展现出更加积极的状态。同时也要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不断优化,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方法,探索出最为契合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马东.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何强.科学素养背景下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24-25.

[3]宋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92-93.

[4]申庭庭.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多元化教学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9(35):54-55.

作者简介:

洪阿万,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