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参观法的运用
2021-03-09方文福
方文福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可以用此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参观法授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参观法开展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参观法;素质教育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参观法的应用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突出地理教学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参观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一、明确教学流程,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需要对教师遵循以下教学原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做好教学活动开展的准备工作。首先,合理设计课时与学习任务。在开学初期,教师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参观地点等有全面了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大化的知识。其次,科学设计参观路径。参观路线应与教材内容相符,以此拓展学生的学习面。
以“海陆变迁”为例,这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火山和地震,并熟知地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当地科技馆,引导学生从中了解海陆迁移的过程,认识火山和地震。首先,做好教学准备。科技馆参观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收集相应的资料,将科技馆中与海陆迁移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结合教材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制定出发路线,与科技馆人员沟通,保证参观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其次,学生在科技馆参观时,需要教师准备资料及路线,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们认为导致海陆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海陆迁移对人类的生活是否会产生影响呢?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看到的地震、海啸等现象和科技馆中的文字介绍进行独立思考,了解海陆迁移的基本原因——地壳运动。参观结束后,学生对地震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演练,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本节课将结束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将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大陆漂移学说、板块运动学说、两大火山地震带、火山和地震内容作以系统总结,引导学生在教师总结中找到问题,弥补不足。教学结束后,让学生思考若遇到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总结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运用参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参观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参观地,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参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家乡的从前面貌与当前面貌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并从中发现一些地理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建设好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情感基础。在参观学习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实地参观景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参观结束后,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我国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时期产业分布及当前产业分布情况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认真观看,了解时代发展对地域发展的影响。视频播放结束后,将课前准备的当地产业发展变化情况以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营造实地观看的氛围,让学生运用在“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中获取的信息思考当地产业的分布及发展,思考在未来当地产业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夯实学生地理的基础知识。
三、利用第二课堂,强化基础知识
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场所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该场所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学会利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生活和自然中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参观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知识,并学会运用。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有利于发扬个性,形成独特的思维品质。实际参观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独自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内容及课本知识深入思考,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以此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以“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公园,让学生观察公园附近的人员流动情况,结合本地的地理特点,思考人口与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在观察的过程中,将想到的问题、看到的状况都记录下来。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观察内容的印象。如:你们认为每个地区人口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吗?人口的增加是否会对地理环境变化产生影响?学生可以直接作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四、知识总结,提高参观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可以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变化,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参观学习结束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课本知识,强化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参观后的课堂总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并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也可以在实地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总结,增加学习的直观性。
例如,在“中国土地资源”知识点的总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造成我国土地资源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哪些类型土地资源的占有率会增加,为什么?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结合科学馆的参观内容及教师讲解内容思考,并进行总结,如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我们应加强退耕还林这一举措,利用植物提升生活环境,降低土地资源的流失。有的学生说:目前我国有耕地、草地、林地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地,我认为未来土地占有率最多的是林地。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总结发言,可以让学生对参观的情况进行归纳,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参观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该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种方法,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冀峰.STEAM教育理念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农业”为例[J].地理教学,2019,(16).
[2]彭云龙.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J].地理教学,2019,(16).
[3]王忠.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形与地势”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
[4]虞冬琴,郭中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球的运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
[5]蔡大波,雷金蓉.网络平台在乡镇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四川省合江县乡镇初级中学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7).
[6]任娅楠,董瑞杰.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初探——以“澳大利亚”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