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的消防安全管理
2021-03-09陈佳英
陈佳英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交通压力与日俱增,小巧灵活的电动车也就成为了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截至2019年底,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辆。但是,由于以往电动车行业规范标准不一,监管力度不强,使用存放不合理,也就导致电动车消防火灾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在2019年也针对电动车出行安全出台了电动车新国标政策,对于车身重量、速度、载人等方面都进行限制,但是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存放;消防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1)02-0096-02
通常情况下,电动车包含了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以及近年来逐渐普及的电动汽车,文章所探讨并不包含电动汽车。电动车具有轻便小巧、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等优点,选择电动车作为交通出行工具越来越多,特别是城市居民。但是,由于电动车市场监管不到位,其交通安全及消防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消防火灾所产生的危害极大,其产生的概率也在逐年增加,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以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一、我国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火灾案例
在电动车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电动车安全管理滞后性逐渐表现出来,首先是电动车技术规范标准不一,对其安全性能及消防性能要求少之又少;其次电动车实名登记、管理难度较大,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使用过程,消防安全监管都没有落实到位。而且,电动车产品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多不良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过于重视速度、美观,忽略了产品质量。随着电动车数量逐年增加,其消防火灾隐患也逐渐凸显,我国电动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影响,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典型的电动车火灾事故:2012年3月江苏昆山淀山湖镇一群租房由于电动车内部故障,从而引发火灾,造成了1人死亡;2013年广东广州白云区怡兴新村由于电动车线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了3人死亡;2013年广东茂名市水东镇一小区内,由于电动车充电时线路着火,并引发火灾,造成了5人死亡。通过分析以上电动车火灾事故,其发生时间大多是在凌晨及夜间电动车充电期间,在充电过程中电动车内部线路故障、电线短路等原因引发电动车火灾,而且火灾多发生在居民小区楼道及门厅位置。
二、电动车火灾的危险性
为了明确电动车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我国多地区的消防支队都开展了相应的电动车燃烧试验,从而直观地感受到电动车火灾所产生的危险性。通过对这些实验分析归纳,可以得出电动车火灾发生时其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电动车坐垫、外壳、车身等材料燃烧时,或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例如硫化物、一氧化碳等,其扩散时间较快,很容易导致小区居民中毒昏迷;其次电动车发生火灾的温度高,还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雾加剧火势,而这些高温烟雾在进入人体气管后,会严重灼伤气管,甚至引发人员窒息,对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最后电动车火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从而导致居民楼内视线不清,增加了小区居民疏散难度。特别是存放在楼梯间的电动车发生火灾时,由于楼梯和烟囱形状较为相似,使得烟雾蔓延速度加快,这些有毒、高温的烟雾充斥了整个楼层,使得安全通道变为死亡通道,大大增加了逃生难度。除此之外,电动车在发生火灾时,还会出行强度不一的爆炸,给小区居民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电动车消防火灾的形成原因
(一)电动车停放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于电动车停放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城市住宅小区,必须要建立公共停放及充电区域。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居民小区对于电动车停放区域建设不够重视,也没有真正落实,从而导致这些小区电动车大多存放在门厅及过道处,而且电动车室内充电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部分居民私拉电线在楼道处进行充电,也没有对电线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一旦电线短路,造成电动车起火,则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蔓延速度较快,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有的小区建设了停车棚,但是其与建筑的防火间距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也没有配套相应的消防设施,这也是导致电动车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二)充电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电动车火灾事故分析,发现住宅居民小区内电动车火灾大多发生在深夜及凌晨。这是由于电动车普遍是在白天使用,夜间进行充电,再加上居民对于电动消防安全不够重视,电动车长时间充电的现象较为常见,当部分较差的蓄电池处于充盈状态时,居民并没有及时将充电器拔出,则会导致蓄电池出行发热现象。再加上,深夜城市電压相对白天较高,过度充电会导致蓄电池发生膨胀变形,并且造成内部线路短路,极易发生火灾。除此之外,由于电动车充电在深夜进行居多,充电状态基本无人看管,在发生火灾时也无法及时发现并处理,电动车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还会导致居民昏迷窒息,在发现火灾时,其火势已经相对较大,也增加了逃生难度。
(三)小区居民普遍缺乏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意识
城市小区居民对于电动车火灾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够,也不具备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目前,小区居民普遍认为电动车体积较小、线路及内部结构都较为简单,也没有汽油之类的易燃易爆物品,就不会引发严重的消防火灾事故。导致居民对于电动车消防管理不够重视,也没有主动去学习一些灭火及防火的消防安全知识,一旦小区内发生电动车火灾时,缺乏相应的自救及逃生措施。
(四)小区内缺乏完善的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电动车属于新型的交通工具,其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也就导致我国很多小区内没有一个完善的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有部分小区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合理,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消防安全管理效果。甚至有部分小区根本没有相应的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在小区公告栏及单元入口处进行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除此之外,对于可能出现的电动车火灾事故,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预案处理,而且还因为很多电动车摆放在楼道及门厅处,堵塞了小区的安全通道,大大增加了火灾事故危险性和逃生难度。
四、保障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电动车停放及充电设施的管理
物业及小区住户居委会应当要制定电动车存放及充电的管理条例,建设相应的停车棚,在电动车车棚建设过程中,要采取相应防范火灾技术措施,从而防止在充电过程中引发火灾。
从而做到电动车统一停放、集中管理,严厉禁止居民在楼道、门厅以及室内停放电动车及充电,并且还要在小区公告栏、单元入口处进行电动车消防知识的宣传。小区应当将电动车消防管理纳入到物业管理中,将其作为优秀小区评选标准之一,从而增强了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力度,减少了火灾隐患及事故的发生。
(二)做好小区电动车棚消防安全管理
首先在电动车棚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建设标准,要遵循保障方便群众、安全可靠等原则,并设置合理的容量,最少要保障每户不少于一个车位,按照小区自身情况可以考虑和自行车棚进行合并,并注意棚与棚、棚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避免发生火灾时其蔓延到另一建筑物中;其次,对于车棚充电也可以进行合理设置,线路设计要合理可靠,并对线路色泽保护开关,杜绝出现乱接电源的现象,使其符合相关标准。还要采用相关自动断电及定时充电装置,并安装监控,由小区保安进行24小时监测,在发现火灾时能够及时处理;再次车棚建设材料应当使用不可燃烧材料,还要确保充电棚内具有相关灭火器材,并对灭火设施进行定期检测,避免其出现失效。除此之外,在停车棚内还要安装报警系统,在发生烟雾时就能及时进行报警,还可以设置一定喷淋系统,在其达到一定温度或烟雾报警后,自动进行喷射,从而达到控制火势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的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小区内部电动车消防管理质量对于电动车消防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区并不具备一个完善的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就导致其消防管理质量不高。因此,相关房管部门应当与消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对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引导小区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督促物业成立一个消防防范机构,组织其定期进行电动车消防事故预防及自救措施的培训。而且,小区内部还可以定期开展电动车火灾事故演习,并定期对电动车棚进行火灾隐患排查。
(四)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
随着我国电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电动车火灾事故時有发生,不仅给小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威胁了居民的生命安全。居民自身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也是导致电动车火灾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居民自身不具备一定安全防护能力,也就导致发生火灾时无法采取逃生措施。因此,加强对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势在必行,消防部门应当与小区物业联系起来,对居民进行电动车危害、预防、逃生等方面宣传,从而使得居民真正明白电动车火灾的危害性,并自主形成消防防范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
五、结语
总而言之,电动车是人们目前交通出行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严重损害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对电动车停放及充电设施的管理力度,做好小区电动车棚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开展相应的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从而最大程度防止小区内电动车出行火灾现象。
参考文献:
[1]高晓嵘.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的预防与对策[J].科技与创新,2020(13):89-90.
[2]江腾,汪黎虹.如何做好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低碳世界,2018(12):318-319.
[3]谭钦.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S1):124-127.
[4]陈伟.如何搞好社区电动车消防安全工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