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1-03-09钱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钱进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扰乱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亦带来严峻挑战。因不适应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大学生较易产生心理焦虑、健康恐慌、学业迷茫和生活焦躁等种种负面情绪及其行为反映。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时介入、加强引导、合理疏导,充分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帮助学生走出认识误区,缓解心理焦虑,并让大学生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收获启发与成长。

[关键词] 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1-0008-02

受限自身社会经验、经历的不足,出于对细菌病毒“看不见”的未知恐慌,物理空间隔离、日常生活作息改变等“看得见”的影响冲击,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极易产生种种担心、恐慌、无助、焦躁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当他们借助网络平台来寻求外部信息帮助时,更容易受到谣言和负面舆论的误导,产生情绪感染,增加心理压力,造成思想波动。对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推动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及时介入、正面引导与情绪疏导等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锤炼思想道德品质,促进青年学子的成长成熟。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大学生带来的思想冲击

(一)生活学习状态改变带来的失落

一般来说,当代大学生缺少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想认识与心理准备,疫情导致的生活停摆对他们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继而产生心理情绪上的强烈波动。封城封路、出入测体温、公共场合封闭等隔离手段在客观上给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学生假期期间的日常生活习惯也产生冲击;受考研、就业、开学延期、线上教学等影响……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生活产生迷茫,乃至麻木的情感态度。居家隔离期间的烦闷、孤独,加上形势不明朗的反复,容易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愤懑等负面情绪。

(二)突发疫情事件冲击带来的恐慌

疫情期间,不少家庭因疫情而受到惨重灾难,生死离别的悲痛、世事无常的愁苦直冲心灵。在过多地接收各类创伤信息之后,同理心较强的学生容易对他人遭受的创伤产生困扰,产生“替代性创伤”。同时由于第一次经历如此重大事件,出于对陌生的恐慌、对病毒的害怕、对安危的担心,青年学生渴望更多地了解疫情,也因假期在家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得以施行这项计划,但过度关注疫情,也容易导致学生疑神疑鬼,产生睡眠障碍、情绪紧张等应激状态。

(三)网络不良信息带来的焦虑

在全民“家里蹲”的时候,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了解疫情动态的重要渠道。疫情情况多变,舆情也扑朔迷离,各类挑拨情绪的谣言大行其道,夺人眼球、夸大报道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情感丰富易冲动、情绪敏感多变化的大学生在频繁反复地经历对他人负面行为的愤怒,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的沮丧后,容易心理疲劳,负面情绪堆积。还有的看似正能量,其实则是有意误导、包藏祸心的谣言,如“XX渴望回归中国”“疫情之下的XX国”,容易引发学生狭隘自大的极端情绪。在各类张冠李戴、精致包装的“带节奏”面前,学生容易被这些信息影响和控制,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这些舆情摇摆上。

二、重大疫情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环境变化,做到防控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在引导、关爱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呵护成长、守护平安、温暖心灵。

(一)“三加强”,做思想动态的“引路人”

一是加强底数排摸。扎实做好疫情信息统计,摸清学生底数和基本情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为下一步分层分类应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先期的、必要的数据基础和工作准备。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保持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动态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持续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学生恰当积极地应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与自身暂时的挫折体验,培养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心态。坚持广覆盖和重点谈相结合,召开学生干部视频会议、线上党支部会议和云班会等。针对疫情严重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特别是确诊人员、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要重点照顾,专人联系,及时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走出心理误区,克服眼前困难。三是加强宣传引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讲好抗“疫”思政课,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学生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注重把时事动态与思政理论相结合,把情感教育与价值理想相融合,挖掘推介在家乡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本校学子典型,邀请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典型、校友典型等进行视频连线,将抗击疫情中的先进事迹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素材,让大学生在感动中受感悟,在感悟中得成长。

(二)“三指导”,做身心健康的“守护人”

一是科学精神的指导。科学是抗疫最有利的武器。坚持科学思维,坚定必胜信心,增强防疫能力,加大对疫情的科普宣传,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病毒、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既不盲目恐慌,也不掉以轻心。引导学生从纪律和法治的角度来看待特殊时期的防控举措,按照科学要求,加强自律,落实严防严控要求,配合学校完成各类数据与表格的统计,主动做好对家人的思想宣传工作,自觉配合并支持地方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安排。二是健康教育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卫生建康教育和生命价值观教育,正视死亡,敬畏和珍惜生命,不断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心理韧性,进一步促进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基本技能,其中应包括卫生建康常识、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心理疾病预防、急救培训等内容。三是媒介素养的指导。不传谣、不信谣,要指导学生理性、客观地对待网络信息,增强媒介素养,提高对谣言的辨识。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悟,创作各类形式丰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作品,并用官方微信号等渠道进行分享交流,主动传递正能量。针对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负面新闻,现实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提高包容度,用建设性的批评取代泄愤式的批判,用客观的监督取代情绪化的破坏。

(三)“三在场”,做学习生活的“陪伴者”

一是心灵疗愈的在场。既防“身病”也拒“心病”,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并借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开展学生的“线上陪伴”模式,借助学校微博、微信,学院社团、辅导员个人微信,班级群等平台,积极推送心理健康知识、校园春景美图等,引导学生调整适应自己的心理状况,消除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反应,以更加积极理性的心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更加健康、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二是现实需要的在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合理安排现实生活。如对接考研学子,邮寄春节前落在宿舍的复习用书;对接毕业班学生,主动回应关切,及时发布论文答辩、就业信息等;对接低年级学生,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做好网络课堂学习。同时也要做好高校后勤保障服务,通过关心关爱举措给学生带去暖意、提振信心,如对宿舍进行定期清扫、消毒通风,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帮助晾晒被子,养护绿植、收取快递等。三是精神引导的在场。疫情更像是一次大考和磨砺,要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让年轻一代历风雨、经考验,获得迅速成长。在落实防控工作的同时,注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协作互助的优良传统,倡导守望相助、共度时艰的人际关系,实现大学生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双促进”。积极开展各类网络文化活动,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启宅家“修行”模式。强化朋辈交流,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分享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得感悟、故事经历。结合师范专业特长,指导开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如为有需要的援湖北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云辅导”,交流读书心得,培養学习兴趣,在相互感染、彼此激励、温暖他人的同时,更进一步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参考文献:

[1]徐晓军.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2-17.

[2]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3]凌婷.“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大众文艺,2018(11).

[4]姜云峰.报纸微博中的元文本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8(2).

[5]赵波,蔡特金,张志华.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呈现与调适——基于自我关怀的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0(4).

[6]陈华洲,项微微.重大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

(责任编辑: 张宏玉)*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C–c/2018/01/18)。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