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感受家乡年味儿
2021-03-09王雨菲
王雨菲
2021年的春节对很多人来说,都会成为特殊的记忆。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一些“沪漂”选择了留在上海度过这个春节。虽然不能在这团圆的日子里与家人相聚,一起吃顿年夜饭,但最熟悉、最牵挂的家乡年味儿,留在上海的他们,也要想方设法感受到。
吃上家乡寄来的年味儿,煎饼小摊照常营业
北风来自福建浦城县,在上海已经有20多年,和妻子经营着一间杂粮煎饼小店。20余年里,他们每年一到春节,都会带着两个女儿回老家看望老人,吃团圆饭,祭祖扫墓。然而今年的情况有一点特殊。临近春节,在湄洲岛供电公司上班的大女儿打电话回来说,公司倡导职工就地过年,她就不回家了;二女儿在上海读书,学校也鼓励学生留沪过年。衡量之下,老两口决定干脆今年不回家了,一方面响应倡议,另一方面也体验一回上海的春节。
北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得知他们留沪过年后,家里的亲戚第一时间就给他们,还有在湄洲岛工作的大女儿分别寄了家乡年货。除夕那天,北风的妻子用來自老家的冬笋和腊肉做了一份全家人最爱吃的腊肉笋锅,还用传统手艺制作了浦城特色美食蛋皮燕,再蒸上家乡寄来的红糖年糕……一顿充满家乡年味儿的年夜饭,让北风一家在上海开开心心过大年。
北风的妻子用家乡寄来的食材做了一桌有家乡年味儿的年夜饭
大年初一,北风的煎饼摊也有不少人光顾
来上海二十几年,北风一直在同一个地方摆摊,街里街坊已经非常熟络,平常大家都会照顾北风的生意。“反正今年大家都原地过年,熟客看到我过年还开张也很开心,说这下早饭有着落了。”北风笑笑说道。在他看来,既然春节不回去,多做几天生意,也给大家伙儿多一个早饭的选择,他还挺开心的。现在他就希望到清明节的时候,能有机会回去上香祭扫。
同学们一起留校过年,食堂提供“一分钱年夜饭”
晓娟是上海某高校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学校很早就倡议在校生就地过年。晓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学校大部分学生今年春节都选择留在学校。对于他们来说,不只是过年不能回家了,他们整个假期都要在学校度过。
春节期间。学校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年货小礼品,让晓娟觉得暖暖的,很有过年的气息。晓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学校食堂还推出了一分钱的年夜饭,每一餐可以任选三荤两素,只需要一分钱,大年夜还有免费的汤圆和水饺,供留校学生在食堂一起欢度春节。
留校学生在食堂欢度春节
冬冬和东北同事们除夕合力做出一桌东北菜
大年初四,冬冬所在的美发沙龙开始营业
为了能让她尝到家乡的味道,晓娟的父母从老家特地寄来了家乡的刀鱼馄饨。住宿舍的她原本担心储存和加工的问题,特地跑去食堂询问,结果食堂阿姨欣然帮她煮好了馄饨。晓娟不少同学家里都寄来了年货,一些需要加工的家乡特产,学校食堂就会帮忙进行简单处理,让同学们不辜负父母的一份牵挂,吃上家乡的年味儿。
东北小伙儿家乡快递停了,同事们合力做出一桌东北菜
冬冬来上海快3年了,今年是他第一次在上海过年。作为一位“Tony老师”(理发师),他所在的美发沙龙打出了“员工不返乡,初四起正常营业”的口号。冬冬的老家在黑龙江哈尔滨,当时属于中风险地区,返乡之路的检测和隔离程序也要相对复杂一些,因此他彻底放弃了回家过年的想法。
“杀猪菜”是冬冬最想念的家乡过年佳肴,大盆装的酸菜,喷香的血肠和白肉,那种大快朵颐的豪放,是在别的地方感受不到的。由于中风险地区快递不发货,冬冬也没能收到从家乡寄来的年货。
凑巧的是,冬冬身边有不少同事都来自东北,除夕夜,大家一起张罗了一顿东北人的年夜饭。锅包肉、哈尔滨红肠、东北肘子、芸豆炖排骨、小鸡炖蘑菇、蘸酱菜……异地老乡们各尽所能,热热闹闹地撑起了一桌子家乡年味儿。
冬冬把一桌子年夜饭拍给爸妈看,好让他们放心,儿子独自在上海过年也过得很好。冬冬还跟他们开玩笑说,明年过年的时候,就带着这里面最会做饭的姑娘回去见家长!
带外国男朋友回家见家长,包饺子体验中国年
慧子是某跨国公司白领,在上海生活6年了,她的妈妈自从去年退休之后,就从老家搬来上海,暂时帮忙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今年也是第一次两人一起在上海过年。还有一件特别的事,那就是慧子交的外国男朋友,今年春节第一次来慧子家里做客,和慧子妈妈见面。
身为擅长做面食的西安人,大年三十,慧子妈妈亲手和面擀皮包饺子,让外国友人尝尝最传统的中国美食。慧子也帮忙一起包,虽然手法有些生疏,但也足以让外国男朋友大开眼界,举着手机不停拍照。慧子妈妈还托人从西安寄来了家乡的特产甑糕,这是慧子从小就最爱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