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抑郁,早亡风险高5倍

2021-03-09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生物钟机体

青少年抑郁,早亡风险高5倍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流行病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观察性研究发现,患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早亡和以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上。

研究人员追踪调查近150万瑞典女孩和男孩,其中超过3.7万人在5~19岁期间至少有1次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当研究结束时,他们的年龄在17~31岁之间。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患66种疾病的风险升高,其中包括睡眠障碍、2型糖尿病以及肾脏和肝脏疾病。与没有抑郁症的人相比,他们受伤的风险明显升高,特别是自残造成的受伤,而且早亡风险几乎是前者的6倍。研究结果也揭示了性别差异,如患有早发性抑郁症的女性更有可能受伤及出现泌尿、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男性更容易患肥胖症、甲状腺问题、乳糜泻、结缔组织病和湿疹。其他共存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和药物滥用)可以解释部分相关性。这些精神疾病经常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因此需要更多研究来考察每种疾病的具体影响。

该研究表明,只要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状,应尽快寻求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抑郁症虽然不会突然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它对孩子隐藏的伤害是巨大的。

心脏也有生物钟

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25亿~30亿次,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受运动、心情、生理等因素影响,心跳也有昼夜节律,一般夜间每分钟跳动次数少于白天。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心率学》杂志上发表新研究,找到了夜晚心跳变慢的主要原因,发现心脏也有“生物钟”。

长期以来,迷走神经被认为是导致夜间机体心率变慢的主要原因。迷走神经是心脏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遍及包括心脏在内多种脏器。研究人员首先对小白鼠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小鼠的平均心率昼夜差异与运动无关。进一步研究显示,迷走神经并不会直接参与心率变化,主要是心脏的天然起搏器——窦房结在发挥作用,它是能够触发心脏跳动的特殊心肌细胞,可识别出何时是晚上,并能相应减慢心率。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体内由HCN4蛋白(一種控制心率的关键蛋白)产生的反应能在白天和夜晚控制心率变化。对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利用药物伊伐布雷定来阻断HCN4通道,或许就能消除昼夜之间机体的心率差异。

研究主要负责人表示,窦房结的确存在自己的生物钟,这就解释了为何人类在夜间心率会变慢。90多年来,机体心率的日常变化被认为是夜间迷走神经更活跃的结果,而理解心脏基本功能的分子机制是治疗心率紊乱等复杂病因的关键。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生物钟机体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SCARED STRALGHT
智能生物钟
神通广大的生物钟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